日前,有媒体曝出岳飞后人“因家法几乎不与秦姓通婚”的消息,6月12日,记者驱车来到高密探访。岳飞思想研究会高密分会常务副会长岳友宗告诉记者,有关岳秦不通婚的事情,确实是传统说法,但它并不是岳家族规,只是大家自觉遵守。岳飞后人迁到高密已经有500多年了,500年间只与两名秦姓通过婚。
[attach]3410[/attach]
6月12日,记者来到高密市阚家镇西方戈村,岳飞词坐落在村子的西北角,背倚海拔40米高的笔架山,面对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大的门楼上悬着写有“精忠岳词”的匾额,配以大门隶书对联“炳史册精忠资社稷 收河山报国筑长城”,让人一睹顿觉岳祠庄重肃穆、沉稳雄浑,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高密岳飞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岳飞三十六世孙、今年80岁的岳友宗告诉记者,据族谱记载,高密岳飞后人属于岳飞三子岳霖、岳霖三子岳珂一支,明朝中叶,岳霖的十七世孙岳景春和儿子岳泰从徐州迁居至此,繁衍生息,现已经发展为东方戈村和西方戈村两个庞大族系。
而对于迁徙的原因,族谱没有详细记载,不过岳友宗说,听老人讲,明朝洪武年间,河水大淹山东,人口锐减,后来朝廷从全国其他省迁入百姓补充人口,高密岳飞后人应该也是当时迁过来的。
岳友宗说,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密岳氏族人就建起了岳氏先祠,祠堂坐落在后山祖茔前。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岳飞祠破坏无遗,生活在这个村庄的岳飞后人,为弘扬“精忠报国”精神,2003年4月,于岳飞九百年诞辰之际,由岳氏后裔捐资,重修“精忠岳祠”。
历史上,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因此,岳飞的不少后人对秦姓一直比较敏感,高密岳飞后人也不例外。岳友宗回忆说,“小时候,一些长辈经常给我们讲岳飞遇难的事情,并告诉我们不要和姓秦的往来。有一次外村有个姓秦的到我们村做小买卖,村里人知道后,往外撵,不待见。”
因为“世仇”,村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后代不能与秦姓通婚。“岳飞后人迁到高密已经有500多年了,500年间只与两名秦姓通过婚。”岳友宗翻阅《岳氏族谱》给记者介绍说,族谱配氏一栏中,没有秦姓女子。最近这些年,村里才有两个与秦姓通婚的,一个是娶了一个姓秦的媳妇,一个是招了一个姓秦的上门女婿。当时这在村里是件大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刚开始长辈不准,但是后来年轻人比较坚决,也就没再干预。
岳友宗表示,现在村里一些年纪大的人还有这种“不与秦姓结亲”的老观念,但其实,历史上秦桧有个儿子,夭折了,秦桧等于没有后代,不可能把900年前历史的恩怨波及后面的人
前几年,全国岳飞思想研究会统一修订出版了《中华岳氏统谱》,岳友宗也参与了其中的编纂,他对高密岳飞后人的去向都挺了解。
他介绍说,岳飞诸子中,以岳霖的后人最多,目前统计占了一半。高密岳飞后人最多的时候曾有7000多人,后迁到黑龙江、吉林、西安等地的有3000多人,现在高密还有3000多人。年龄最大的是今年83岁的三十世孙岳照法,最小的是刚出生的三十九氏孙岳祥凯。
“高密岳飞后人中从政从文的占了多数,而从武的比较少。”岳友宗说,“当年岳飞遇害时,岳霖只有12岁,没上过战场,后来从事的官职也多是文职。而岳霖的三子岳珂也是南宋文学家,我们是岳珂一支,后代从武的不是很多。高密岳飞后人这一分支中只出过一个武官,三十二世岳惠来曾任吉林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
家风:每年给“老头子”过生日,“武穆家风”代代传
采访中,记者得知,现在高密岳飞后人依然保持着严格的“武穆家风”。岳友宗说,小时候长辈给我们讲我们是岳飞的后代及岳飞的忠孝两全,让我们时刻铭记祖先做人厚道,爱国,爱民的精神。谁家的孩子犯了错误,长辈就会带他到岳飞祠中,跪在岳飞像前,反思。
每年阴历二月十五,是岳飞诞辰日,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
负责岳飞祠看护管理的72岁的老人岳良普告诉记者,村里人喜欢亲切地尊称岳飞为“老头子”,“老头子”周年生日,特别热闹,村里会请唱戏的在门口唱上这么一天,并燃放烟花爆竹,所有费用都是村里人自愿捐献。家里老人会带着孩子来祭祀,父母会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让他们铭记“武穆家风”。
“岳祠是我们两个村精神力量的象征,受岳飞精神的影响,从东方戈村和西方戈村出去的岳飞后人,不论做了多大的官,干了多大的事业,身上的那股忠厚劲是抹不去的。”岳友宗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岳飞后人成了岳飞精神的研究者和传承者,我们不求其他,只想把岳飞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欢迎光临 岳飞网爱国者论坛 (http://www.yuefeiw.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