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岳飞网爱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高宗赵构赐岳飞的《起复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7 14: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泠拍卖公司2008年秋拍的重器,成交价900多万元。历代名人几十人在上面提拔 。

宋高宗 赵 构(1107 1187) 赐岳飞《起复诏》
纸本 手卷
1136年作
ZHAO GOU, THE EMPEROR OF SONG DYNASTY AN IMPERIAL EDICT TO YUE FEI
Ink on paper, handscroll
Dated 1136


引首: 宋高宗赐岳忠武敕真迹。张曾太书。钤印:张曾太印(白) 宁世(朱)


敕书正文:三年之丧,古今之通礼也。卿母终天年,连请守制者,经也。然国事多艰之秋,正人臣干蛊之日,反经行权,以墨缞视事,古人亦尝行之,不独卿始,何必过奏之耶。且命练兵襄阳,以窥中原,乃卿素志。诸将正在矢师效力,卿不可一日离军。当以恢复为口,尽孝于忠,更为所难。卿其勉之。


款识:绍兴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皇帝书赐岳飞。


钤印:书诏之宝(朱)


跋文:1. 庐山刻不忘中原,尽孝于忠岂待言。可惜精忠无用处,空教三字狱成寃。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仲冬月,敬谒宋岳忠武墓,继拜祠下,获覩兹勅。粤稽张俊与万俟卨,党同秦缪丑,曾以台章所指淮西逗留事为言,簿录其家,因所赐御札与往来道涂日月皆可考,乃收御札送官,藏之以灭迹。吁!奸计亦密矣。是勅也,岂以无与于淮西事而得免奸劫邪?忠孝发于至性,千古仰之。尺书珍如拱璧,自绍兴丙辰迄今六百六十载,残阙五、六字,恐岁久磨灭更甚,爰选工上石,谨识数语于后。桐城汪志伊。钤印:汪志伊(白)浙藩使者(朱) 退思补过(白)


2. 余奉命按淛,公余之暇,至鄂王坟一瞻庙貌,晋谒之下,峕有王之裔孙持兹勅,以延览,披阅一过,意殊萧然。向观天府所贮宋高宗赐岳忠武勅书,与此勅笔墨宛出一手,洵为思陵真迹。惟愿岳氏后裔世世珍守之,而勿替云尔。道光元年岁次辛巳孟冬,松筠敬识。
3. 题绍兴六年墨勅后。呜呼!岳祠犹存此勅乎,时方宣抚于荆湖。置司襄阳调军符,衰经徒跣嗁呱呱。暑天苫凷来匡庐,再三辞免驰泣书。省札亦复一再俱,丝纶稠迭御墨濡。稡编续编编烂如,宝真斋赞珎玭珠。独无此幅宁遗诸,卨也簿录计区区。左藏南库堆束刍,此幅想在其中欤。五月末交六月初(是月廿九日晦),亦知练兵急时需。襄阳地实根本图,岳家旗摇万众呼。墨衰弗为母也除,干蛊果念父兄无。忠孝两字兼庙谟,同雠义岂君臣殊。千载可怜纸墨渝,四边尚绚金花铺。金牌十二样可摹,履霜阴始其根株。乳医老媪坏庑隅,蜗涎不蠹尘不污。萤萤小玺圆颖觚,日星为质鉴可诬。鼓鼙之听响应桴,销金锅子岁月徂。奸回鼎铸无人扶,天弗祚宋职孰辜。卨也桧也何足诛,鸣呼!岳祠犹存此敕乎。嘉庆元年夏六月北平翁方纲。钤印:翁方纲(白)覃溪(白)


4. 渡江泥马王孙泣,汴水铜驼委荆棘。长城惟说岳家军,铁浮图军撼不得。吁嗟岳侯真人豪,燕云唾手恢神皋。岳侯一去大树死,遗勅空闻传宋高。十二行中字参错,绍兴六年五月作。岳侯丧母返庐山,立趣登车赐褒鄂。墨缞视事古岂无,守经行权理不殊。岳侯固是忠孝者,捧勅痛哭仍长驱。尽孝于忠君所教,君王何乃偏忘孝。背嵬顿弃鹳鹅师,蒙尘竟老冰霜窖。输金输币只偏安,猛虎就缚妖狐讙。窗边姣妇能张舌,帐外书生解叩鞍。三字冤成莫须有,乌虖此勅终长负。二帝不返青城魂,诸君谁饮黄龙酒。嘉庆元年六月上澣无锡秦瀛。钤印:小岘(朱)秦瀛之印(白) 淮海遗风(朱)


5. 嘉庆元年九月望日仪征阮元敬观。钤印:阮元之印(朱白) 伯元父印(朱)


6. 嘉庆四年太岁己未孙星衍敬观。


7. 吴兴陈焯、梁溪钱泳同拜观。钤印:钱泳私印(白)


8. 三字狱沉大理寺,不记诏书手亲赐。和戎议成长脚翁,干蛊词愧
光尧帝。帝因多难激臣心,锦文御押墨痕深。奉讳言归不得请,京西宣抚衰经临。武昌调军御兀术,绍兴六年夏四月。史书起复日丙午,勅乃五月乙未日。庐阜陈情辞再三,反经行权义所谙。忍看龙蛇失汴水,宁容虎豹卧江潭。红罗树帜敌胆寒,军令不撼坚如山。痛饮黄龙誓诸将,要奉二圣銮舆还。尽孝于忠古所稀,报国不恤蹈危机。两河父老望旌旗,背嵬军散痛哭归。十年之功一旦弃,何如当日许终制。便番诏纸谁所颁,十二金牌谁所致。规复中原卿素志,岂有逗留淮西事。蟫蠹不蚀精忠心,六百余载珠藏笥。墨林秘玩药州镌,此札更在五年前。玉轴已同铜爵宝,遗文可补金佗编。摹之庙壁且深刻,簿录左藏迹未灭。岁暮片纸千秋疑,罪案空归俊舆卨。(陈望之中丞曾刻项子京所藏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御札与此不同。)题宋高宗赐岳忠武勅后,嘉庆三年三月望日,南康谢启昆。钤印:谢启昆(朱) 蕴山(白)


9. 桐城胡虔、鄞袁钧、海宁陈鳣、仁和邵志纯、慈溪郑勲、嘉定张彦曾同拜观。钤印:张彦曾印(白)


10. 嘉庆元年四月朔日金匮华瑞潢肃拜祠下因得敬观。钤印:华瑞潢印(白)


11. 嘉庆丁巳冬日桐乡金德舆、钱唐陈希濂、仁和万云、石门方熏同敬观。钤印:方熏(朱)


12. 嘉庆己未首夏钱塘项墉敬观。钤印:项墉(朱)


13. 右绍兴六年五月二十八赐岳鄂王勅一通。王是年居母丧屡乞终制,降诏不许,此其一也。王后人藏墨迹于家庙,今岁仲冬元照旅寓西泠,与金匮华丈秋槎谒王祠墓,因得见之,纸本有阙蚀而字画遒逸,墨渖如新,草法与唐文皇屏风帖相类。携归华丈旅舍展玩再四,不胜叹惜。勅中有人臣干蛊之语,按古训蛊为事,朱子本义始以蛊坏为说,南宋之初尚无此训也,并识于此。是日又见倦翁所造铜爵一,乃桐乡金氏归于王之庙者,今杭嘉湖兵备道秦公尝为之记。嘉庆四年己未十一月廿三日归安严元照谨书。钤印:严元照印(白)蕙(朱)


14. 严子清晨过我斋,锦轴新装携在手。云是思陵御书札,岳王庙里流传久。肃然起立开卷看,恍惚神光动窻牖。龙文栏纸色枯澹,字迹半昏犹可剖。三年之丧固通礼,反经行权古人有。练兵襄阳窥中原,慎勿一日离所守。末题绍兴年日月,皇帝之书赐岳某。是时朝称小元祜,恢复势盖十八九。(用朱子语)

外分诸将控淮楚,内相赵张为左右。京西尤重上流寄,岳家军势孰敢狃。韩吴同日拜新命,捡校三公印如斗。要经难为人子情,一旦弃军奉灵。魏公上请降御笔,敦勉还屯唯恐后。即观此札意勤拳,君臣宁不相知厚。若使推心保始终,几何不饮黄龙酒。正人亦复能败事,大将从来多掣肘。纔听鏖兵过伊川,旋看徒步归庐阜。都督府罢德远贬,淮西军乱郦琼走。坐使官家厌兵事,主张和议任群丑。以忠尽孝竟何补,感愤徒滋后人口。沧桒屡变恨难平,一纸犹存信非偶。孱王翰墨固自工,笔法依稀豫章叟。英雄血泪渍模糊,墨气千年蚀深黝。摩桫不敢展临风,恐化蛟龙晴昼吼。嘉庆四年十一月长至日德清许宗彦谨题。钤印:宗彦私印(白)


15. 考宋史鄂王起复在绍兴六年四月,与此勅之五月二十八日微有异同。越明年四月,与张魏公论事不合,上章乞终,丧步归庐山,累诏趣令还职,则意其时所降手勅尚多,今存者独此一勅耳。反经行权,尽孝于忠,训词煌煌,准乎天理人情之至,其所云练兵襄阳以窥中原,乃卿素志,不可一日离军,信哉!知臣莫如君,明良际会无以过之矣。曾不数年而格于和议,构成冤狱,若罔闻知岂真天夺其鉴耶!奸桧固无足责,不能不重为高宗惜也。当王之还山庐墓,有诏趣之,即趋朝谢罪,厥后十二金牌之召,民庶道恸哭,王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王勲业为中兴第一,而忠谨若此,如昔人所称郭汾阳功盖天下,而国体所关,呼之未尝不来遣之未尝不去者,此王所以为纯臣也。史谓其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得祸,则将媕娿诡随取容权要为茍且免祸之计乎,其亦傎矣!至后儒瞽说为宜,不奉诏,不班师,鼓行而前。复中原迎二帝,然后还戈,以清君侧。无论其事之必不可成,而跋扈崛强,身冒不韪,同于唐节度使之叛逆,不忠不孝甚矣!而王岂为之乎?此不待辩而明者也。嘉庆六年春肃拜祠下,瞻仰画像,凛然如生,因获覩斯勅而敬书所见于后。元和冯培。钤印:臣培(白)实庵(朱)


16. 道光元年夏五津门毕绍棠、如皋徐朗、南丰谭朝贯、姚江朱沅、朱文治盥手同观于留香堂。钤印:少仙子(朱)


17. 嘉庆六年七月七日钱唐潘学敏、仁和张迎煦、乌程张鉴、归安邵保初、保和、歙县方溥同拜观于庙中,时议建小阁藏弆是卷及王画像并识。钤印:方溥之印(白)


18. 金匮蒋夔敬观。钤印:华阳复生(白)


19. 嘉庆四年元照来西湖馆秋槎丈宝云别墅,始得见此勅而为之跋。次年季夏先人弃养,杜门息交,不来杭州一年余矣,兹妻舅无锡嵇君景秀将渡浙江,元照送之,同寓于诂经精舍之第一楼,又向岳氏借观,谨记岁月于后,峕壬戌三月廿七日元照书。


20. 忆去年见金佗粹编续编,考此勅无有也。是肃之未尝见此。又杭之先辈诗文亦无道及此者,或颇以为疑。昨叩岳君则曰实系世守,然初不以示人,近始出之耳。堇浦樊榭不见此勅,固未足怪。山舟先生约过寓楼,将乞题识数语,当不辞也。元照又书。钤印:香修(白)


21. 尺诏浑疑墨未干,栖霞回首暮烟寒。病夫怕问英雄恨,借作闲窻笔阵看。嘉庆壬戌三月,归安严君在第一楼以此卷见示,因题一绝于后。元和顾广圻拜书。钤印:顾广圻印(白)


22. 手诏千年墨渖干,将军百战剑光寒。今朝无限相思意,都付镫前一晌看。李锐同作。钤印:李锐(白)


23. 朝廷活草间,国士死焉避。适尔功难堪,奉身己无地。古烈今所伤,并世胡能佽,请求忠孝心,弗问南朝事。南朝此诏辞,岳氏藏犹秘。重欲责前言,终非忠武意。曾何繋有无,而令吾嘘唏。错迕成千秋,为臣几容易。嘉庆七年四月七日,德清陈斌。钤印:陈斌印(白)


24. 金陀坊冷秋草凄,南库诏旨随烟霏。兹独完好知者稀,想见将军大小眼。读罢涕泪沾麻衣,绍兴五年一载违。五国望断钦与徽,冰天万里魂来归。君方谅闇臣墨衰,集情母乃伤春晖。重台书体信手挥,十有一玺是也非。(《宋会要》载绍兴元年,宣示中兴之宝,十有一敕内印文无之。)

摩挲遗墨增叹欷,聂寿卿题或庶几。(聂大年有题高宗遗墨诗见皇明文征。)壬戌四月之望,梁同书拜题。钤印:山舟(白)梁同书印(白)


25. 稽首重过马鬣封,如生面目拜遗容。八千里路臣心壮,十二金牌帝志慵。可惜仲兴成画虎,所嗟平日怕真龙。独余一诏分明在,言孝言忠墨尚浓。壬戌六月拜墓观像敬题,段玉裁。钤印:玉裁私印(白)


26. 壬戌六月既望嘉善查奕照、钱唐周道、海宁陈传经、南汇张钰敬观于唫香别业。钤印:东望阁主人(朱)


27. 嘉庆壬戌八月六日桐乡王士端、沈旺生、汪嘉榖、世樟棻、上虞徐世枚、海宁夏泰来、长洲朱克柔同拜观。克柔书。


28. 尽孝于忠语自竒,背嵬五百报深知。无端三字兴疑狱,鸟在弓藏祚已移。天子亲当讨六师,父兄车驾未来归。空将干蛊推臣下,痛饮黄龙愿亦违。庚辰秋七月何太青谨书。钤印:太青(朱白)


29.琼州张岳崧拜观。钤印:张氏子骏(朱)


30. 嘉庆庚辰小重阳日,语溪胡元熙、余杭姚本智同拜观。钤印:本智(朱)


31. 道光戊戌孟陬三日檇李沈维鐈拜观。钤印:鼎父(朱)


32. 嘉庆庚辰曝书日,文澜阁司事钱塘应沣敬观。钤印:应氏叔雅(朱)


33. 景灵宫里烽烟起,二帝惊惶皆北徙。君后犹难脱乱离,何况岳家母与子。周国夫人居汤阴,干戈满眼时忧心。岳侯徙戎正年少,思亲有泪常沾襟。辙轘往返十八次,一朝迎得安车至。妻拏子女共团圞,伤心尚说蒙尘事。韩刘诸帅分竒功,岳侯智畧殊英雄。腰悬吴钩手强弩,立志恢复还两宫。南熏门与铁路步,赫赫军声谁不怖。精忠二字红旗开,十万貔貅扫妖雾。杀李成、平杨么,江淮道贺勲名高。诏书络绎慰问劳,其时武昌偹屯练,调兵之旨来三殿。岳侯有母留军中,天家骨月难相见。北堂萱冷痛慈闱,萧然扶榇竟南归。抛却琱戈执苴杖,卸将银甲换麻衣。赐金赐绢天恩重,异数优加臣哭踊。同怀弱弟死沙场,可怜风木悲邱垄。连疏陈情达帝阊,三请不许离襄阳。绍兴六年五月晦,数行草法皆宸章。君王宵旴忧金虏,国家多难臣干蛊。不闻名将肯骑驴,那有妖姬能缚虎。赤日当天拜表行,盆香壶酒道旁迎。岂料上皇先宴驾,明年六纛要亲征。背嵬五百中原震,袍拖惨紫新临阵。问安何范未还朝,深宫不晓徽钦信。京西一带战云开,鼙鼓声喧尽角哀。夜半黑衣趋贼垒,无人知道墨缞来。风波忽起秦缪丑,三字狱成莫须有。当年遭际亦非常,如何罢饮黄龙酒。叹息朝廷竟寡恩,铜驼秋雨泣黄昏。但说显仁回凤掖,未闻宁德返金根。纷纷御札收南库,岳侯难把竒冤诉。白杨衰草墓碑寒,更阑梦绝庐山路。吁嗟!岳侯一生忠孝全,奉母尚克终天年。君后不归含辉门,夜乌啼断青城魂。题宋高宗赐岳忠武墨勅后。
嘉庆庚辰秋七月,访胡春如学博于崇文讲舍,获观此勅,知为王后裔世守之物,谨题长古一篇以志瞻仰之意。钱唐应文苕并识。钤印:文苕私印(白)


34. 道光二年八月既望余杭阮文澄、吴之芬、一渠同拜观。钤印:阮氏文澄(朱白)


35. 余宰嘉禾,恭谒鄂王祠宇,因详请于吴甄甫中丞奏请颁赐庙额,获观宋思陵墨勅真迹,考《金陀粹编》有趣先臣起复御札,《续编》有起复制辞,免起复不允诏,与此相证,是时未坚和议之策。张魏公于诸大帅中称:鄂王可倚以大事,进屯襄阳以窥中原,国威大振。熊克《中兴小纪》绍兴六年丙辰载之甚详,勅即在于是年,风云契合锐意恢复亦千载一时也。异日,长城自坏实为长脚所箝制,如谓高宗有意诛鉏,鄂王所不忍言也。爰赋二律以竢论古者:亦自风云合,非无种蠡谋。(高宗诗属意种蠡臣)将军能奉诏,天子不忘雠。鼓鼙中原震,关河半壁收。求忠须孝作,墨勅至今留。吁天诬已辨,传言在丝纶。披卷堪征史,藏家续宝真。一时知命将,千古励为臣。忠武偕忠定,裦崇俎豆新。(闽抚请以李忠定公从祀文庙列于西庑之次。)咸丰元年四月,金陵朱绪曾题。钤印:朱绪曾印(白)


36. 咸丰乙卯姚江朱兰敬观。钤印:臣兰(朱)


37. 咸丰己未暮春十四日,雨后畅晴,余瞻拜岳祠,麓屏兄见示忠武墨迹并观此勅。高宗书法遒润,且以恢复为言,惜行与言殊,忠武遂遗憾千古人。君有拨乱才而念宗祖者,不在于怡情翰墨,自古如斯矣。麓屏以其书宝之亦宜。舂陵何绍祺敬识。钤印:何绍祺印(白)
38. 光绪十有四年重九日溧昜王晋玉敬观。钤印:晋玉(白)


39. 余莅宰嘉兴之明年春谒王祠,王裔介生茂才出思陵手勅示余并告所繇,盖勅为岳氏世藏物。咸丰庚申弃于兵,戊寅重获之,失而复得,县二十年,于虖是殆有神物似呵护之俾。王忠孝之大端与当日不得已之苦衷,至今有可考稽,非偶然也。王诸所得思陵手札,被祸后尽没于奸桧之手,而此勅孑然独留,子孙至今能守之,余不得不重为介生幸也。其益永永宝之。光绪壬辰夏,镇洋王寿枏敬识。钤印:寿枏(白)介眉(朱)


40. 笔翰如流御气浓,居然契合动昭融。将军已办黄龙饮,十二金牌一日中。长舌何须恨老秦,君王未要靖烽尘。东南大定湖山美,太息婆留果后身。时光绪壬辰五月,陈彝敬题。钤印:彝印(白)六舟(朱)


41. 朱仙镇下岳家军,万里长城早策勲。须识知人为圣主,漫因割地议明君。若非奸相终成狱,岂有金雠未息氛。不见齐衰援古体,至今犹得诵皇文。光绪二十有一年二月古柴桑刘矞祺敬题。
钤印:刘矞祺印(白) 云樵(朱)


42. 六陵碑下鹃无血,五国城中雁有书。纸尾寿卿钤小印,漂蘦天壤复何如。(思陵书多有寿卿图书一印,见《大观录》)谏储一疏致猜憎,殄虏空言痛绍兴。公不夺情身蚤隐,数行墨勅证思陵。(忠武以谏储一疏致猜事,见《绍兴中兴纪事本末》卿仰素志殄虏亦高宗与忠武墨勅中语,盖别一勅也。)
偏安下策弃中原,恢复空闻士论尊。不是公能忧社稷,赵家久已失襄樊。手裂黄裙捍孑黎,有公十五代孙妻。要钱怕死纷纷在,长使天南吊鼓鼙。(奉祀忠武碑有云:韩林儿之乱,忠武第十五代孙妻姚氏手裂黄裙部勒僮仆占地以存,岳氏至明万暦始得奉祀云,此说世多不传,故坿缀之。)文叔先生以重值得此卷,借观逾岁,用题四绝句,以志眼福。己未立夏诸宗元。钤印:诸(朱)
文叔瞻慕前烈,近方草议重修忠武祠墓,此尤可记也。宗元又识于吾睱堂。钤印:佩仆玺(朱)


43. 庚申仲夏海宁周承德敬观。钤印:周承德(白)


44. 王墓为邻近寺居,眼中今见寿皇书。从知忠孝原同辙,头白遗民感不如。狱词即不具风波,构已称臣桧主和。傥使庐居终不出,更何涕泪吊金陀。辛酉二月居凤林寺,谨为先中宪公作佛事,贞壮以文叔先生所藏此诏索题,遂书二截句,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有八。钤印:吴俊卿(白)缶翁(白)


45. 此卷属杭县黄文叔少将元秀所有,从借观之,严跋引证蛊古训事,蛊坏之训,始于朱子本义,敕以人臣干蛊为词,可断其为南宋初物,不必以金陀两编未及收载怀疑。若以草法帋色评判真赝,凡肤论矣。民国弟一癸亥夏五,京兆男子陶镛识。钤印:陶镛(朱)


46. 岳武穆之忠孝才武古今少见,惟功高震主,宋高宗早已忌之。岳武穆出师时,文武百官祖送歌颂功德。武穆内怀纯忠,不知廽避,高宗盖疑之深矣。至河北义民欢迎王师,高宗遂不复能忍,而决杀除患,乃以十二金牌召还。试问国雠如此之深,名将如是之功,观高宗此书墨衰犹迫,从戎倚畀之深重,若是安有秦桧能杀岳王之理?故必高宗欲杀岳武穆,而秦桧之罪在不能力争而已。即谓岳武穆精忠必无叛纂,然若乃祖黄袍加身,谁能拒者。此高宗所以决策,宁我负人,无人负我也。呜呼!武安杜邮之剑,淮阴锺室之囚,明月凉风之杖,道济长城之坏,岂有它哉?人主忌功高者为之。此范蠡所以泛五湖,留侯所以从赤松也。后汉书美张温皇甫嵩之徒,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然鞠躬于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散成兵就乱约而无悔心,其与岳王之忠纯何其同也!然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定社稷者,专之可也。《春秋》之义如此,惜武穆不知《春秋》也。宋人爱惜武穆不敢怨其君,因假秦桧而责之,至今为阶下囚,亦足警矣!君逢君者,然非事实也。观宋高此书发明于此。癸亥七月南海康有为题于西湖一天园之水精域。
钤印:康有为印(朱)


47. 班师不奉诏,未必饮黄龙。俎豆千龝日,不读春秋功。衡阳曾熙题。


钤印:曾熙之印(白) 农冉(白)


48. 三字成冤痛不禁,当年桧也独何心。君王那有陈桥惧,敕里分明倚畀深。民国十三年冬月,钱塘黄元秀。钤印:黄氏元秀(朱)丙辰少将(朱) 元寿(朱)


49. 翰墨流传信可凭,至今珍重宋思陵。君王自有千秋业,休向湖山说废兴。高宗初政鄂王大节,诸家题跋已详,余特论其书法。庚午五月蜀中虎痴张善孖。钤印:张泽(朱)善孖长寿(白)


50. 野鹜家鸡语漫凭,数行遗墨似涪陵。(高宗书初学山谷)南朝羊庾今何在,一代操觚有仲兴。(余四十年间每作字,因欲鼓励士类,为一代操觚之盛。语见高宗翰墨志。)大千张爰题于大风堂。钤印:季蝯私印(白)
国尔忘身谁似卿,(思陵别赐岳王手诏中语,见清河书画舫)中原毡酪痛凭陵。冬青麦饭他年事,残墨犹存字绍兴。大千再题。钤印:大千居士(白)


51. 隔界跋文:吴普心号庭香,江苏南通人。年青时曾远赴黑龙江谋生,后归沪任职银行,其才干深得上司器重,故不久即获遣派赴美攻读银行经济学,归国后出任某银行行长。吴氏业余嗜古董字画,而财力亦足以致之。举凡宋元明清各代书画真迹、宋代碑帖拓本,多有佳者。吴氏解放前避地台湾,因其富于收藏,故骨董爱好者与掮客日满其门,吴氏晚岁亦颇资以为生。余与吴氏曾有一面之缘,其米芾三帖售与普林斯顿美术馆,其淳化阁帖祖本三册,则佳士得拍卖行卖出者。君寔记。钤印:黄君寔印(朱)


52. 清戚贞岳鄂王庙观宋高宗手敕墨迹诗云:古来忠臣即孝子,事君事亲无殊旨。移孝作忠义如是,咨卿慎无忘国耻。某年月日帝亲纪,敕尾辉煌留诏玺。神器方深半壁忧,墨缞且变三年礼。呜呼!臣母今已矣,以孝尽忠从此始。两宫臣誓奉生还,不负君言此心矢。奈何庙谟异前后,奸桧当权议纷起。十二金牌旨速催,三千练甲心齐死。干蛊前言犹在耳,反复无恒竟谁使。可怜郑重夺情敕,不敌风波一方纸。遗迹于今五百祀,毡搨琤琤响湖涘。手敕空留耻未洗,千载英雄憾无己。戚贞字子固,号小蓉,钱塘人。道光二十年进士。今此卷中无戚题因补录之。君寔。钤印:黄山涛(朱)松云堂(朱)


宋高宗绍兴六年手勅岳忠武真迹,原藏岳氏子孙家。乾隆六十年桐城汪志伊自岳氏借出刻石,置岳祠北廊,并跋其后。嘉庆以迄民国各朝皆有名流题诗作跋,其著者如翁方纲、阮元、段玉裁、梁同书、吴昌硕、康有为、张善孖、张大千昆季等。自乾隆乙卯至民国庚午,历时百余载,题者数十人,可谓洋洋大观。咸丰庚申太平军陷杭城,岳氏后人遗失此卷,至光绪戊寅岳介生始重获之,民国初黄元秀以重值购得,属诸宗元邀时贤题跋,后归海上藏家吴普心,大陆解放前,此卷为吴氏携往台湾。一九八六年吴氏所藏书画交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遂归于余。相传岳飞冤死后,其家所收高宗勅札悉归内府,故传世极罕。况此勅为岳家世守秘藏,洵乃稀世之宝矣。高宗书在宋诸帝中最称擅场,其中早岁得法于黄山谷,故其勅札有极类山谷者,草书则此为仅见,然犹可知其渊源所自耳。公元二千零三年岁次癸未元月十八日,黄君寔识于香港之松云堂。钤印:黄君寔印(白)


余爱杭州之山水,每岁必数至过黄文叔之旧居“放庐”,诵杭州市所立之黄元秀放庐旧址记碑文,始识文叔其人信为一代之竒士。余有幸收得其生平之所宝,亦可谓与之有缘也。君寔又识。钤印:君寔(白)黄山涛(朱)


鉴藏印: 思学斋鉴藏印(朱,二次) 思学斋(朱) 黄君寔鉴定真迹(朱) 君寔曾藏(朱) 黄山涛鉴定(朱) 张璇之(白) 映玑私印(朱)映璎之印(朱白) 双唐斋铭心绝品(白) 钱立群氏审定真迹(朱) 小愚鉴赏(朱白)


签条:1.宋高宗绍兴六年勅岳忠武真迹,黄君寔敬题。钤印:山涛信印(白)


2.锦包袱题签:宋高宗墨宝,民国六年孟夏虎林韬庐藏。


说明:1.此为杭州岳王庙同名碑刻母本。


2. 著录于清嘉庆八年(1803)刊本《岳庙志略》卷二。


是书为现存最早的岳庙志,撰者冯培,系清乾隆间进士,官至给事中。嘉庆初年主讲于杭州西湖崇文书院。其间应岳庙守祠裔孙之请,修补新志,即纂《岳庙志略》。阮元为之作序,对其评价颇高。


3.《起复诏》后有翁方纲、阮元、孙星衍、钱泳、梁同书、段玉裁、顾广圻、吴昌硕、康有为、张大千等70余位名人观跋。
引首:30×42.5cm 画心:30×55cm 跋文:30×1033.5cm
RMB:8,000,000-12,000,000


作者简介:宋高宗赵构,字德基,河北涿县人。徽宗赵佶第九子,初封康王。徽、钦二帝被俘后,在河南商丘即位,称高宗。南迁扬州避敌,后南渡,建都临安,史称南宋。在位三十六年,偷安忍耻,匿怨忘信,听信奸佞重用秦桧,害岳飞父子,乞和于金称臣纳贡,偏安江南。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孝宗赵昚,自称太上皇帝。工书法,深得二王笔法,真行草书无不造妙,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临智永千字文》、《赐岳飞手勅》、《赐梁汝嘉手敕》等。着有《翰墨志》。


跋者简介:1. 张曾太,字宁世,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八年官杭州府临安县知县。


2. 汪志伊(1743 1818),字稼门,安徽桐城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充四库馆校对,授山西知县,累擢浙江布政使。嘉庆间,官至湖广总督。子汪正鋆,字均之,乾隆间人。富书画收藏,与阮元等同时代。


3. 松筠(1754 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乾隆间由笔帖式充军机章京,驻藏大臣。嘉庆间官陜甘总督,武英殿大学士。道光间以都统衔休致。谥文清。着《古品节录》、《伊梨总统事略》。


4. 翁方纲(1733 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苏斋、彝斋,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内阁学士、鸿胪寺卿、内阁侍读学士。精鉴赏,富藏书,长于金石考证。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尤精书法,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翁刘梁王”四大家。


5. 秦瀛(1743 1821),字凌沧,一字小岘,号遂庵,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官刑部侍郎。以诗古文名当世,工行、楷,有董其昌意,兼善隶书。


6. 阮元(1764 1849),字伯元、良伯、梁伯,号芸台、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编修,乾隆五十八年山东学政,六十年浙江学政。嘉庆四年会试副主考。道光十二年由云贵总督授协大学士,道光十五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道光十八年退休。工书法,精鉴赏,能画花卉竹石。篆、隶、行、楷皆精,著述颇丰。


7. 孙星衍(1753 1818),字伯渊、季球,号渊如,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榜眼。授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权布政使。善金石书法。


8. 陈焯,字映之,号无轩,湖州人。贡生,官镇海训导。工书,善山水,极有逸趣,好古精鉴。着有《湘管斋诗稿》。


9. 钱泳(1759 1844),字立群,一字梅溪,号梅花溪居士,今江苏无锡人。 工篆隶,精镌碑版,亦善治印。


10. 谢启昆(1737 1802),字蕴山,号苏潭、良壁,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嘉庆四年由浙江布政使升广西巡抚。嘉庆七年卒。着有《树经堂集》四卷、《西魏书》二十四卷、《粤西金石志》等。


11. 胡虔,名雒君,号枫原,安徽桐城人。生活干嘉之际,少孤家贫,以教书为生,后入广西谢启昆幕。工古文,精考据,尤长于方志。


12. 袁钧,字陶轩,一字秉国,号西庐,浙江鄞县人。乾隆间拔贡,嘉庆间举孝廉方正。曾主稽山书院。治经尊郑玄,光绪间辑《郑氏佚书》时称完备。


13. 陈鳣(1753 1817),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海宁人。嘉庆三年举人。在京师与钱大昕、王念孙等来往。精研文学训诂,长于校勘辑佚。阮元称其为“浙中经学最深之士”。富藏书。有《续唐书》、《论语古义》、《简庄文钞》。


14. 邵志纯,字怀粹,号右庵,浙江仁和人。诸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着《右庵诗文集》。


15. 郑勲(1763 1826),字书常,号简香,浙江慈溪人。从蒋学镛学《毛诗》、《春秋》,得浙东学派之嫡传,工考据学。着有《郑氏征献录》、《简香目录》,存世之书,仅上图有一部。


16. 张彦曾,一作彦直,初名焱,字蜚文,号农间,又号复庵,嘉定人。优贡生。少颖敏,受业于钱大昕。与阮元友善,通经史学。工小篆,善山水,师承王鉴、王原祁。


17. 华瑞潢[清·乾隆],江苏无锡人。官临海知县、台州知府。


18. 金德舆(1750 1800),字鹤年,号云庄,又号鄂岩、少权、仲权,浙江桐乡人。监生,官刑部主事。善书,能诗,精鉴藏。着《桐花馆诗钞》。


19. 陈希濂,字秉衡,号瀔水,钱塘人。嘉庆三年举人。年五十谒选县令,殁于京邸。花卉得陈道复法,工隶书,与黄易最契。精鉴赏,搜罗名家便面数百页,有诗集八卷。


20. 万云,字子雨,浙江余杭人。嘉庆四年进士,官至御史。


21. 方熏(1736 1799),字兰士、濑儒,号长青、樗盦,浙江崇德人。布衣,诗书画皆妙,尤工写生,与奚冈齐名,称“方奚”。


22. 项墉,字金门,号秋子,钱塘人。贡生,侯选同知。工诗文,乾隆四十四年与王文治、袁枚、吴颖芳修禊杭州,为诗坛主盟。


24. 严元照(1783 1817),字久能,浙江湖州人。诸生。治经务实学,精于《尔雅》、《说文》。聚书数万卷,多宋元刊本。有《尔雅匡学》、《娱亲雅言》、《悔庵文钞》、《诗钞》。


25. 许宗彦(1768 1818),原名庆宗,字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嘉庆四年进士,官兵部主事。善书法。着有《鉴山水斋集》二十卷,续刊陈瑞生《再生缘》。


26. 冯培,字仁寓,号玉圃,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御史、户科给事中,乾隆六十年乡试同考官。嘉庆元年会试同考官。着有《经学记纂》、《岳庙志略》等。


27. 毕绍棠[清],以字行,号香也,天津人。官云南宁州知州。画宗二王,浑厚天成,闲仿董其昌,亦逼真。工书法。


28. 谭朝贯,江西南丰人。谭尚忠孙。


29. 朱文治(1760 1845),字诗南,号少仙,浙江余姚人。清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官海宁州学正。工诗,善画梅花竹石。以篆法写兰竹,别具规模。有《绕竹山房文稿》。


30. 潘学敏,字阆仲,号初晴,斋室名澄怀精舍,钱塘(浙江杭州)人。


31. 张迎煦,字邹谷,号晴崖,仁和人。诸生,官永州同知。有《秋红馆诗集》。


32. 张鉴(1768 1850),字春冶,号秋水,浙江湖州人。嘉庆六年拔贡,授武义教谕。与杨凤苞,施国祁同肆业于杭州诂经精舍,皆知名。博学多能,金石地理乐律音韵数术,无不通晓。善绘事,卖画自给。著书三百卷,有《秋水文丛集》、《冬青馆集》。又精医学。


33. 邵保初,浙江归安人。着有《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孝经郑注》、《方言郭注》等。


34. 方溥[清·道光],字湛崖,安徽歙县人。进士及第。能文,开有清桐城学派之风气。工小楷,京中官贾以得其尺牍为珍。着有《定香亭笔谈》。


35. 蒋夔,字青荃,苏州元和人。明兵备道蒋灿之后。监生。工诗文,精于温、李,着有《水竹庄诗钞》、《修川集贵集》、《青荃集》等。


36. 顾千里(1766 1835),名广圻,号润苹、适思居士,江苏吴县人。干嘉后期著名考据学家、校勘学家,于古籍整理、出版取得巨大成就,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


37. 李锐(1773 1817),字尚之,一字四香,浙江元和人。诸生。长于经文,尤深古历、算学,得中西异同之奥。阮元督学浙江,延校《礼记正义》,辑《畴人传》。有《勾股算术细草》、《开方说》等。


38. 陈斌,字陶邻,号白云,浙江德清人。嘉庆四年进士,官安徽同知。着《白云文集》。


39. 梁同书(1723 1815),字符颖,号山舟,晚号不翁,频罗庵主,九十岁后号新吾长翁,浙江杭州人。诗正子。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嘉庆十二年重宴鹿鸣,加学士衔。工书,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自立一家,负盛名六十年。所书碑版遍寰宇,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也能作画,善人物、杂卉。


40. 段玉裁(1735 1815),字若赝,一字懋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举人,任贵州玉屏知县,调四川,曾署巫山等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积数十年精力,专治《说文》。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经韵楼集》。


41. 查奕照,字丽中,号丙堂、龙山樵者,晚号赘叟,浙江海宁人。官淮安同知。工楷书,善泼墨花卉,兼能鼓琴。


42. 陈传经,字学初,号晴岩,浙江海宁人。嘉庆十三年进士,授编修。文章名海内,仁宗阅其卷,谕文恭曰:“陈传经写作俱佳,已置一等第一矣”。


43. 王士端,清乾隆时人。撰有《养真集注》等。


44. 沈旺生,浙江桐乡人。道光年间曾任河北磁州知州。


45. 汪嘉谷,字东村,浙江桐乡人。嘉庆间官青田训导。长诗文,爱金石。


46. 朱克柔,别名砚鱼,江苏苏州人。着有《第一香笔记》。


47. 何太青,号藜阁,顺德羊额人。嘉庆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嘉兴府同知。


48. 张岳崧(1773 1842),字子骏、翰山,号指山、海山道人,广东安定人。嘉庆十四年探花。官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工书法,当时碑版皆出其手。亦善画,法元人。


49. 胡元熙(1787 1857),字叔咸,又字篴农。英武殿大学士曹振镛女婿。初任光禄署正,荐兵部郎中。道光元年中举,出守浙江,历署衢州、湖州、嘉兴等府,补严州府改处州府。道光十三年任杭州知府兼获粮漕道。为官清廉,性善文翰,乐善好施。


50. 姚本智,字四愚,号子因,余杭诸生。工隶书。


51. 应沣,字仔传,号藕庄,浙江海宁人。杭世骏婿。亲炙既久,其诗文古辞渊源有自。书法遒劲,宗钟、王,至老犹精进不懈。


52. 沈维桥(1779 1849),字子彝,鼎甫,号小湖,浙江嘉兴人。嘉庆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侍郎。曾与修《全唐文》、《大清一统志》,纂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五任学政,多拔名士,平生校刊之书颇多。


53. 朱绪曾,字述之,道光二年举人,江苏上元人。官至台州知府。精训诂,藏书颇富,为江浙著名藏书家。有《耽古斋集》、《昌国典咏》、《金陵旧闻》等。


54. 朱兰(1800 1873),字久香,号耐庵,浙江余姚人。道光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御史、湖北学政、侍讲、少詹事、署工部侍郎、内阁学士。晚年潜心学士,重乡邦文献采编。着《补读室文钞》、《余姚文薮》等。


55. 何绍祺,字子敬,号勖敬,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四年举人。累官浙江道员,书法颜真卿,能函家学。


56. 王晋玉,江苏溧阳人。道光年间曾与赵之谦、胡培系、胡澍师事于缪梓。光绪五年任嘉兴知县。


57. 王寿枏(1840 1894),字范九,号介眉,江苏太仓人。光绪三年进士。


58. 陈彝(? 1896),字六舟,号听轩,江苏仪征人。同治元年进士,传胪,授编修。光绪十二年湖北布政使升安庆巡抚,十五年改顺天府尹,二十一年升内阁学士,光绪十七年浙江学政,同治六年顺天乡试同考官。着有《家书》四卷等籍。


59. 刘矞祺,字云樵,福建德化人。光绪二十六年任嘉兴知县兼秀水知县。


60. 诸宗元(1875 1932),字贞长、贞壮,号大至,绍兴人。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参与创办国保存社,曾创办《国粹学报》,加入同盟会及南社。民国初年曾任浙江督军秘书、电报局局长等职。着《大至阁诗》、《中国书学浅谈》。


61. 周承德(1877 1935),字逸舜,号观无居士,浙江海宁人。光绪廪生。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为浙江早期化论者。任教杭州求是书院、浙江高等学堂、优级师范。为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曾任社长。工书画,以书法见长,被康有为称为“浙省第一人”。


62. 吴昌硕(1844 1927),初名俊,后改俊卿,字仓石、苍石、仓硕、昌硕,一作昌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63. 陶镛(1870 ?)字湘,又字在东,号籛秋,又号龟龄。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年举人。初为福建督学戴文诚幕僚。光绪末年署奉天绥中县知县,候选知府。入民国,历任浙江鄞县、定海杭县知事,浙江省署司法秘书。


64. 康有为(1858 1927),字广厦,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工书法,人称“南海体”,著述颇丰。


65. 曾熙(1861 1930),初字嗣元,更字子缉,晚号农髯,室名戏海楼,湖南衡阳人。张大千之业师,光绪二十九年进士。1915年始居上海,以卖字为生。主讲石鼓书院。工书画,与李瑞清有“南曾北李”之誉。年六十始作画。


66. 黄元秀(1884 1954),浙江杭州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曾任管带。加入中华革命党,1936年6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7年2月任少将,8月为浙江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67. 张善孖(1882 1940),名泽,字善孖,一作善子,号虎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二兄。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善画山水、花卉、走兽,尤精画虎。


68. 张大千(1899 1983),名爰,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善孖弟。大千少年才俊,从梅庵、农髯先生游,泛读石涛、八大真迹,得其真髓,临摹几可乱真,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作山水、花卉、鸟兽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晚年作泼墨泼彩山水,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藏家简介:

1. 吴普心(1897 1987),字庭香,室名思学斋,江苏南通人。性耽藏古,工书画,富收藏。为民国时大收藏家。


2. 黄君实(1934 ),号山涛,自署君寔,广东省台山县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硕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东方美术史硕士。书法家、画家、学者、书画鉴定家。编集《宋元明清四朝翰墨》,著作有《王羲之兰亭序真伪辨》、《顾洛阜藏宋元法书名格》、《文征明及其交游》等。


《起复诏》清拓本及部分著录书影


(此为《起复诏》手卷清拓本 仅供参考)


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简介◎ 余 杨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手卷,纸本,纵30厘米,总长967厘米,由三个部分组成:引首、画心(起复诏)和跋文。其中画心(起复诏)纵30厘米,横55厘米,朱砂手绘五爪云龙纹边棉料纸本,内容为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敕岳飞《起复诏》,草书,款署“绍兴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皇帝书赐岳飞”,十四行,行字不等,其中第二、七、十、十一、十四行各有缺字,计七字。钤篆书朱文“书诏之宝”印(“书”字上部缺)。清嘉庆元年原装原裱。识文如下:三年之丧,古今之通礼也。卿□终天年,连请守制者,经也。然国事多艰之秋,正人臣干蛊之日,反经行权,以墨缞视事,古人亦尝行之,不独卿始,何必过奏之耶?□□练兵襄阳,以窥中原,乃卿素志。诸将正在矢师效力,卿□□一日离军,当以恢复为□。尽孝于忠,更为所难,卿其勉之。绍兴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帝书赐岳飞。《起复诏》为岳飞后裔世守之物,长期贮藏杭州岳王祠(即今岳庙),秘不示人。乾隆六十年(1795)仲冬,浙江布政使汪志伊往西湖栖霞岭下敬谒岳飞墓并拜岳王祠,岳氏后裔向他出示了这件稀世之宝。

这是《起复诏》第一次公开面世。其时《起复诏》已“残阙五、六字”,汪志伊“恐岁久磨灭更甚”,于是指示“选工上石”,并且赋七言绝句一首,还以工整隶书写下近二百字的观跋。之后,时任鸿胪寺卿的翁方纲、刑部侍郎秦瀛于嘉庆元年(1796)六月也在岳王祠拜观了《起复诏》,并分别写下长诗题跋。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接替汪志伊任浙江布政使的谢启昆前往岳王祠,在拜观了《起复诏》之后,也以七言长诗作题跋。上述四家题跋前三跋于嘉庆元年勒石刻碑,谢启昆跋则是嘉庆三年以后补刻。于此同时,《起复诏》也于嘉庆元年装裱成卷,汪志伊、翁方纲两家题跋一起裱在《起复诏》的后面,并且预留了长长的拖尾纸。

从此,凡来杭州敬谒岳飞墓,参拜岳王祠的四方先进、学者、朝廷重要命官及民国名人无不在敬谒参拜之后观瞻《起复诏》,并纷纷在手卷拖尾纸上题写观跋,一百数十年间,先后有汪志伊、翁方纲、秦瀛、阮元、张曾太(题写引首)、谢启昆、孙星衍、严元照、许宗彦、冯培、梁同书、段玉裁、诸宗元、吴昌硕、康有为、曾熙、黄元秀、张善孖、张大千等70余位历史名人。嘉庆八年(1803),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时为“中宪大夫在籍户科掌印接事中”冯培编辑《岳庙志略》,有关《起复诏》的内容就是根据这一原件编辑,并对嘉庆八年前《起复诏》手卷上的重要题跋一一收入《岳庙志略》中。《起复诏》及诸家题跋刻碑后,自嘉庆年间至民国初年有拓片传世。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入杭城,岳氏后人遗失此卷,直至近二十年后的光绪四年即1878年才由岳氏后裔岳介生重新获归。

民国初(不晚于1918年)《起复诏》为辛亥革命元老、杭州人黄元秀以重值购之,之后归藏上海大收藏家吴普心。大陆解放前夕,吴普心往台湾,他的大部分收藏包括《起复诏》在内的重要文物、艺术品一并携往台湾,自此《起复诏》流落海外。这是大致的来龙去脉。可以说,《起复诏》自乾隆六十年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各家题跋充分说明了这种关注的程度。并且,长期以来一直由岳氏后裔保存在杭州岳庙,它是杭州岳庙同名碑刻的母本。毫无疑问,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5d2f30102ux19.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岳飞 岳飞网 岳飞官网 岳飞爱国者论坛 岳飞思想研究会 ( 渝ICP备19000161号  

GMT+8, 2024-6-10 14:18 , Processed in 0.3359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