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春光很好,西湖很美,岳飞爷爷也要趁着春光,看看这片自己打下的江山。 今天凌晨四点,岳庙陈设改造工程完工。这座近3米高的岳飞铜像也按照历史原样,从岳飞纪念堂被请回到了对面的岳湖广场,站在岳庙门楼与“碧血丹心”牌坊中间,三者贯穿一线,并与岳庙大殿的岳飞像处在同一中轴线上。
头戴金盔,身穿蟒袍,右手握拳在胸前,左手紧握宝剑背于身后,银髯飘飘,一脸正气……一看就是个“红脸汉子”。一大早,已经有不少游人学着岳飞的姿态神情来合影了。
历史上的“碧血丹心”牌坊就是岳庙正大门
并没有北山路横在中间来“搅局” 翻阅史书,南宋起,岳坟春秋两次大祭,都算是杭州人的大日子,相当热闹。那时,市民们不走陆路,而是从旗下(湖滨三公园附近)出发,吆喝个西湖船娘,5分钱一毛钱就到岳湖码头,码头上最先看到的就是。
这一点,从岳庙管理处收藏的一张牌坊老照片上也得到了证实。这张编号文献00000278的《杭州西湖全景集》(明信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碧血丹心牌坊与如今的岳庙售票门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并没有北山路横在中间,活生生让牌坊与岳庙门楼“分隔两地”。
民国时期,浙江陆军测量局印制的另一张老图片上,牌坊东面有所学校,西面是警察所、先烈祠、精忠学校,牌坊和岳庙同样是一个整体。
所以,这回岳飞铜像移步岳湖广场,多少还有加紧“两岸”联系,增强牌坊与岳庙门楼成为一个整体景区的概念。
多年筹备几经研究 让79年的原物焕发新貌 去年11月,岳庙开始陈设改造,但对于岳庙内陈设和环境的改造和调整,园文部门总是慎之又慎。众多的南宋专家前前后后经过了数年的研讨和筹备,才形成了现在的改造方案——正殿坐像增加拜将台、壁龛、飞罩和帐幔等软装饰,提升忠烈祠大殿区域的祭祀氛围。东西厢房,张宪、牛皋的纪念堂也同时增添了供桌、壁龛等装饰。 “以前阴雨天气,这里的光线都不太好,张宪、牛皋两位英雄的面部表情也难以分辨仔细。”这次改造的总设计师王志中介绍说,这次改造,经过光线的增强和方位的调整,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两位英雄的“面子问题”。 “正殿的岳飞像和8幅壁画等都是79年就建成,文革时期留下来的原物,我们几乎不做任何修改,并把它作为‘纪实’的风格来加以保护。”岳庙管理处胡玲玲说,“而启忠祠及东、西庑三个建筑形成的岳庙纪念馆区域,我们把它改造成形式多样的‘互动展陈’风格。” 互动模式还原岳飞生平 两个小时逛不完精彩岳庙 “79年的布置都是彰显英雄主义,高、大、全,但对岳飞生平的还原比较欠缺,比如他两次回庐山守孝等都未提及。这次,我们尽量还原出他生平真实的一面,并配上碑拓、史料图、连环画等佐证。”地方学者曹晓波带着记者细细逛来,纪念馆中的所有文字资料,都是出于他的研究和整理。 启忠祠东庑讲英雄初起、西庑讲英星陨落、正殿讲威名初振、风云突变,四个单元共计九个章节的脚本内容,全面地向人讲述着岳飞的戎马一生,入目入心。 数字沙盘穿越一把,展现岳飞北伐抗金的桥段;启忠祠中则循环播放着5分钟微电影,小朋友会比较喜欢;“风波亭”也搬进西庑,还有一个巧妙的布景设计——3根柱子、一半歇山顶,残缺的一半靠墙上的画补充完整。与精忠柏亭异曲同工,象征着南宋的“半壁”江山。 重新布置的岳飞纪念堂里,详尽的图文展板、数字沙盘、微缩模型、场景造型、媒体影像、视频资料……多种展示形式形成了优势互补。 “游客将游有所知、游有所想,原本半个小时浮光掠影式的参观,也会变成两小时左右的深度游览,而不是来岳庙,看完两个坟、四个跪像、八幅壁画就算游览完了。”胡玲玲说。 西湖多的是风花雪月、凭栏赏景的去处,而岳庙却一直在一片繁华似锦中庄严肃穆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之思、寄托着深切的民族情怀。近千年,它与西湖相伴着,未来,也将一直是。<!--/enpcontent-->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徐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