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精神与当代的社会价值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 龚延明·
一九八四年秋,在先师杭州大学教授徐规先生的倡导下,建立了以“研究岳飞、宣传岳飞,为组织和推动岳飞研究活动深入开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宗旨的岳飞研究会, 挂靠杭州市园文局。徐先生任岳飞研究会会长,北大教授邓广铭先生担任顾问,我承乏秘书长,开启了岳飞研究的新时代。
此后,岳飞研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岳飞研究已从国内走向国外。通过岳飞研究深入的开展,对岳飞精神的认识也随之达到新的高度。
今天,承岳飞思想研究会邀请,出席纪念岳飞飞诞辰909纪念年大会,感到十分荣幸!并感谢大会组织者给我发言机会。我想讲的题目是《岳飞精神与当代的社会价值》
关于岳飞,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永恒记忆,一个永恒的话题。岳飞诞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离今整整九百零九年。九百余年来,民族英雄岳飞,一直为中国人民所敬仰、传颂。自世纪老人邓广铭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个用唯物史观撰写《岳飞传》,开创了当代岳飞研究史以来,研究岳飞的论著,可以说层出不穷。于是有人说:“岳飞研究,已题无剩义,没有什么好研究了。”此话,一方面反映了海内外学界对岳飞研究的重视与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岳飞研究不可能达到绝对真理、同样必须与时俱进认识的不足。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研究,层层累积,也就是相对直理层层累积,逐步向绝对真理接近,但永远达不到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绝对真理的境界。这就为我们历史研究提供了无有穷已的空间。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一种历史制度与文化或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都不能过份自信地说:“研究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好研究了。”类似“岳飞没有什么好研究了”的说法,我还听到过“科举制没有什么好研究了”、“唐史没有什么好研究了”等等,我以为,这都是站不住脚的,没有看清历史研究对象的难度与深度。即如岳飞研究来说,先不论还有不少争论未决的问题:如岳飞诗词、手书真伪的辨别,岳飞有没有进军朱仙镇,秦桧是不是“细作”,岳飞之死的真实死因,高宗怕不怕秦桧,岳珂《金佗稡编》、《金佗续编》的史实真伪的鉴别,又如何评价经秦桧父子篡改过的南宋绍兴年间的史料,岳飞与幕僚,南宋文臣对岳飞的看法,岳飞在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地位与影响,岳飞庙与民间信仰,岳飞精神与民族精神,戏曲说唱文学中的岳飞形象,满、蒙族成年人与儿童心目中的岳飞,历代帝王与岳飞,岳飞的遗传基因与岳飞后裔,岳飞后裔的分布与宗姓的凝聚力,岳飞在东南亚的影响,说实话,上述有些问题还没法开展研究,因为需要大量经费,有些问题则更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更重要的是,岳飞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纪的变化,对909年前出现的这一位历史伟人岳飞,始终存在一个不断认识和评价的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高唱着岳飞《满江红》,挥着大刀向日本鬼子头上砍去,岳飞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热血男儿踏上抗日战场。时至今日,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全球市场经济支配着社会生产和交换活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什么价值?岳飞精神还有什么价值?在倡导与建设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岳飞精神过时了吗?在这里,我并非故作惊人,提出这样一个似乎耸人听闻的话题。事实,大家都记忆犹新,2005年上半年网络上曾传闻教育部准备在中学课本中,抽掉“民族英雄岳飞”的内容,即把“民族英雄”的称号,从岳飞头上去掉。这不就意味着“民族英雄岳飞”的精神开始过时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顷刻之间,招致了境内外网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从北京到地方的媒体,也纷纷发表学者、读者的看法,我也在《今日早报》上讲了话。有的学者提出严厉责问:“摘掉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中华民族还要不要挺直的脊梁骨?”岳飞的故乡河南汤阴等地,出现了群众游行抗议。后来的结果,大家都清楚,教育部站出来辟谣,一场风波才平息。据说,这一场风波可能与有人对岳飞抗金的评价有意见相关。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满、蒙都是一家人,还提什么岳飞抗金?还提什么民族英雄岳飞?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历史主义地评价和看待历史人物?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爱国主义”、“民族气节”、什么“叛徒”、“卖国贼”,什么“岳飞”、“秦桧”,还有什么必要加以区别?同样道理,今天讲中日友好,明天讲世界大同,那么,日寇南京大屠杀的纪念馆可以撤消,何必声讨?一旦扔掉历史主义评价与批判的标准,世无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人无善恶、忠奸之别,这个世界也就没落了,人类文明也该毁灭了。
当然,这对正直、有良心的史学家来说,是不可能去迎合某种偏见与势力的,相反,这更加加强了历史学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当义无反顾,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将那个时代为国家的统一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岳飞,像阳光那样普照到各族人民心中去,并通过弘扬在岳飞身上集中而典型地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与高尚人格,促进青少年对历史巨人岳飞的了解,提高对岳飞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岳飞崇高精神?岳飞的人格魅力又体现在那里?
一、“尽忠报国”、“还我河山”反抗侵略、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廉洁奉公、舍身忘我的为官之道;
三、“冻杀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秋毫无犯的严明军纪;
四、“敌人未灭,何以家为?”岳飞拒绝了宋高宗为他建造私邸的国而忘家 的美德;
五、“待一万人如待一人”的平等待人的作风;
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七、与士兵同甘苦,不搞特殊;
八、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为救抗金名将韩世忠,引火烧身;
九、事亲以孝、教子以严;
十、敢犯天颜、反对专制;
十一、为国家和个人的尊严“视死如归”等等崇高精神与高尚品格,融入到二十一世纪人文精神中去。
九十年代后期,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写进了“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历史的跨越。党中央明确地规定了我们搞经济建设,搞现代化,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即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让所有的人能够更好地生活”(《联合国第二个发展十年》1971—1980年)九百多年前的岳飞,虽然不可能道出自由、平等、博爱、尊严、价值的话语,但他追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反对专制、渴望自由,维护国家与个人的尊严,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从青年时代“总髮从戎”,先后奔赴抗辽、抗金战场,正面与入侵的强敌作殊死搏斗,侧面与屈辱求和的高宗、秦桧主和派抗争,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人生最大价值。其凛凛大义、崇高情操,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毫无疑义,岳飞的精神是与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坚定地说:岳飞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像岳飞那样具有完满的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并不多见,即便是任取岳飞为官操守中的一条,比如“文官不爱钱”,今天我们的国家干部,人人都能做到吗?所以说,岳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楷模。唯其如此,岳飞研究不会止步,也不能止步,必然要与时俱进。
杭州市岳飞研究会会长龚延明
于浙大宋学研究中心
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