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岳飞研究 > 学术

【学术巨著】王曾瑜:岳飞新传(十)

发布时间:2018-02-28 11:58:42  作者:王曾瑜  来源:岳飞网
岳家军迸发途中,遇到倾盆大雨,泥淖没膝,军士们步行十分艰难。岳飞便亲自下马步行,置全身沾满泥浆于不顾,以激励部卒。

第八章 洗兵湖湘


第一节 钟相叛乱


钟相家居荆湖北路鼎州州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唐封乡水连村,地名天子冈,位于浩渺的洞庭湖西岸。他是一个巫师,自称“有神通与天通”,能救人疾患,“若受其法,则必田蚕兴旺,生理丰富,应有病患,不药自安”。 钟相大约认为自己有天子冈的风水胜地,故萌发了应天承运的野心,乃自称“天大圣”,在宋 徽宗时,便利用民间结社,进行反抗宋朝统治的鼓动,他说: 

“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钟相所谓的“法”,当然是指含有迷信色彩的神法。在一个弱肉强食,很多农民终生辛劳,得温饱的社会里,“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对劳苦大众自然是有吸引力的。当地百姓称钟相为“钟老爷”,宋时一般不用“老爷”的称呼,“老爷”意为老父。即使远在数百宋里外,也争先恐后地前来“拜爷”。即“拜父”,将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物,奉送钟相。久而久之.钟相便成为当地一家巨富。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仍在窥伺时机,希望实践自己当天子的野心。他拥有成千上万的信徒,但是,他与大多数普通信徒之间,其实也是贫富差别悬殊。 

北宋末年,钟相长子钟子昂组织了一支三百人的“勤王民兵”北上,他们到达南京应天府,正值宋高宗即位,钟子昂所率民兵便被遣散回乡。但钟相父子看到世事扰攘,便将原来招募的民兵“团集在家,结成队伍,多置旗帜、器甲,意要作乱”。

从建炎元年到三年,荆湖北路也和很多地区一样,动乱造成更深重的苦难,苦难又孕育更厉害的动乱。建炎四年二月,盗匪孔彦舟的队伍杀到鼎州北面的澧州(治澧阳,今湖南澧县)。他原是京东西路东平府的钤辖,是个禽兽不如的无耻之徒,因为和某个赵姓宗室女子私通,被人揭发,便乘乱作乱。①孔彦舟带领部伍南下流窜.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无恶不作。钟相乘着孔彦舟犯鼎州,地方官们逃遁的机会,也发动了反宋的叛乱。

钟相自称楚王,改元天载,由于原先有结社“拜爷”的基础,钟相军很快占据了鼎州全境的武陵、桃源(今湖南桃源县)、龙阳 (今湖南汉寿县)、沅江(今湖南沅江市)四县,澧州全境的澧阳、石门(今湖南石门县)、安乡(今湖南安乡县)、慈利(今湖南慈 利县)四县,荆南府八县中的枝江(今湖北枝江县)、松滋(今湖 北松滋县北)、石首(今湖北石首市)、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四 县和峡州宜都县,岳州华容县(今湖南华容县),辰州州治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潭州十二县中的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宁乡 (今湖南宁乡县)、湘阴(今湖南湘阴县)、安化(今湖南安化县) 四县。围绕着洞庭湖滨,建立了割据政权。

钟相叛军自称“爷儿”,所到之处,宣布要保障“执耒之夫”的安全,却要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和卜祝五类人,谓之“行法”。此外,他们还称宋之“国典为邪法”,“谓劫财为均平,病者不许服药,死者不许行丧,惟以拜爷为事”。一时之间,“人皆乐附而行之,以为天理当然”。在钟相宗教迷信的蛊惑下,广大贫苦百姓成了大批狂热信徒。其所作所为有反抗社会弊病的理想或合理成分,也有荒唐怪诞的做法,却又都服从于钟相个人的野心。

鼎州的官员们弃城逃跑后,州城的“府民”,在无可奈何之中,只能将孔彦舟当作福星和救主。城市居民宋代称为“坊郭户”,其中“有物业户”都是地主、商人一类“兼并之家”。②他们自然十分害怕钟相军入城后“行法”和“均平”。“府民”们“设香花鼓乐”,“多备金帛犒设”,欢迎孔彦舟的队伍进驻州城。不料钟相军乘孔彦舟不备,掩袭他的后军,使之损兵折将。孔彦舟兽性发作,在州城内外二十宋里内,大纵屠戮,杀个鸡犬不留。 

钟相和孔彦舟两军相持,互有胜负。孔彦舟于是设法分派部属伪降钟相,诡称“入法”。凡捉获钟相军士,便用竹签插在他们头发上,然后放回。竹签上题辞说: 

“爷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③

此处的“爷”自然是专指“钟老爷”。孔彦舟又下令大造竹筏,佯装准备离开鼎州。钟相因此丧失警惕。孔彦舟军在“入法之人”的配合下,一举击破钟相寨栅,钟相和妻子伊氏、长子钟子 昂等被俘处死。 


①《会编》卷137,《金史》卷79《孔彦舟传》。

②《宋会要》食货4之19。

③《中兴小纪》卷8。

④本节据《金佗续编》卷25《杨么事迹》,《会编》卷137,《要录》卷31建炎四年二月甲午,己亥,辛丑,卷32建炎四年三月癸卯朔,戊辰,《中兴小纪》卷8,《宋会要》兵13之6—7,《斐然集》卷15《缴湖北漕司辟许宜卿为桃源令》,卷17《寄张德远》。伊氏,或作尹氏。



第二节 杨么再起



孔彦舟匪军在鼎州、潭州等地大肆杀掠后,便北上投降金朝“子皇帝”刘豫。 

钟相死后,其余部继续在洞庭湖滨活动。慈利县的陈寓信、松滋县的李合戎、澧阳县的英宣等,也相继被官军镇压,①而澧州的雷德进和雷德通兄弟据险立栅,坚持颇久。②杨太领导的部分队伍,则转移到龙阳县,团聚了多支余部,形成较大的势力。白德保护钟相之子钟子义,③与杨太会合,大家推举钟子义为“太子”。而澧州的杨太年轻,荆湖一带方言呼幼为么,人们习惯称他为杨么。④

建炎四年六月,宋廷发表程昌(上宀下禹)任鼎、澧州镇抚使兼鼎州知州。这个继杜充和郭仲荀之后,丢弃开封南逃的懦夫,带领随从和军马,分水陆两路前往鼎州赴任,水路的船队满载着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程昌(上宀下禹)的随从们在沿途施展淫威,始而强买,继而攘夺,索酒食,逮猪羊,抢鸡鸭,激起村民们的公愤。杨么水寨的人看到舟船甚多,又无多少军兵防护,便冲杀出来,将整个船队一网打尽,程昌(上宀下禹)本人仅以身免。叛军抢占了程昌(上宀下禹)在开封女艺人中得来的爱妾小心奴,给钟子义为妻。程昌(上宀下禹)恼羞成怒,恨之入骨,誓与杨么军为敌。 

程昌(上宀下禹)特别设置铁床等酷刑,凡是抓着杨么军,即严刑毒打。⑤鼎州本已凋残不堪,他却竭力掠取百姓的膏血,赡养部伍,驱使他们为自己卖命。对过往的官员,则厚赠重赂,使大家都向朝廷为他称誉。故有的士大夫也说,程昌(上宀下禹)的“急政豪夺”,只是“为杨么驱民”,“激民从贼,牢不可破”。⑥

程昌(上宀下禹)派使者去龙阳县水寨,招降了叛军的重要首领杨华。杨华当时在叛军中的地位尚高于杨么,他出降后,另一重要首领杨广被部下所杀,杨么遂独掌大权。从此这支叛军由杨么负责攻战,黄诚主持谋划。⑦

杨么军在鼎州和澧州山区,砍伐了几万棵松、杉、樟、楠等木材,打造海鳅、棹橹等船,很快建立一支水军。程昌(上宀下禹)的部兵都是北方人,不谙水性,眼看敌方的轻船快舰出没重湖,恣行攻掠,也无可奈何。 

杨么军占据了鼎州的龙阳和沅江两县,设有三十多所水寨离州城“止三二十里,远者不过五六十里”,⑧所控制的地盘还少于钟相时。然而钟相叛乱为时仅一两个月,便骤兴而忽亡,杨么的水寨却维持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他们发布榜文,指斥宋朝统治者之苛政暴行,“其立说谓从之者无税赋差科,无官司法令”,故 “愚民乐纵,其势滋长”。⑨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个不大的割据政权内部,其实也无“等贵贱,均贫富”的制度。钟子义和杨么都称王,杨么称“大圣天王”。“官属名号,车服仪卫,并拟王者居”,“所居之室称曰‘内’”,钟子义所用有“金交床、金鞍、龙凤簟”等物品。“黄诚寨”内,又设置“太子楼”,有“龙床、龙屏之类”。在军制方面, 更仿效宋朝,设有三衙。⑩这仍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叛军的首领们“多是占据民田,或虽不占据,而令田主出纳租课”。⑾宋时所谓田主,往往是泛称有田者,与近代意义上出租田地,收取地租的地主不能等同,但也应包括地主在内。“占据民田”,最初也许是“均平”措施,但此类民田很快便成了首领们的私产,他们成为新的地主。 

绍兴元年正月,宋廷改荆湖南、北路为东、西路,以鼎州为西路首府,撤销程昌(上宀下禹)的镇抚使职务,改任主管荆湖西路安抚司公事,仍旧兼任鼎州知州。⑿程昌(上宀下禹)虽然当上一路之“帅”,他自 认为丧失了原来镇抚使的一些权益,愈发焦躁。他得到“木匠都料”高宣进献的车船图样,如获至宝,以为可凭藉车船,置杨么军于死地。 

车船大约发明于南北朝。⒀一对翼轮设置于船舷两侧,贯轴一根,谓之一“车”。轴上设有踏板,用人工蹬踩,使翼轮激水进退。程昌(上宀下禹)造了两艘八车船,并安装护车板。车船的优点是速度较快,“鼓蹈双轮势似飞”,缺点是不能在浅水中行驶。⒁

程昌(上宀下禹)求胜心切,立即将两艘八车船投入战斗,攻打夏诚的水寨。结果车船在址江搁浅,被杨么军缴获,都料匠高宣也当了俘虏。程昌(上宀下禹)懊悔莫及。 

杨么军缴获官军车船以后,也大造车船。杨么建造“和州载”二十四车大楼船,杨钦建造“大德山”二十二车船,夏诚造“大药山”船,刘衡造“大钦山”船,周伦造“大夹山”船,高虎造“小德山”船,⒂刘诜造“小药山”船,黄佐造“小钦山”船, 全琮造“小夹山”船。德山、钦山、药山、夹山等全是鼎州和澧州的山名,杨么军造船即取材于这些山上。此外,还有“望三州”、“浑江龙”等船号。总计造了十多艘车楼船,大的可载兵一干多人。后来更增加到二十九艘,还准备再造十五艘。⒃他们在车船上装配拍竿,长十多宋丈,上置巨石,下设辘轳,遇着官军的战船,可用拍竿击碎。几百艘轻快的海鳅战船,如众星拱月,簇 拥和协同大车船作战。⒄

杨么军中“行移文字”,“并不用绍兴年号”,“数出榜文,讹言指斥”,⒅所谓“指斥”,古时意为指斥乘舆,即是斥骂宋高宗本人。他们决心要实现改朝换代的目标。⒆


①《中兴小纪》卷8。

②雷德进,有些记载称雷进,他虽与杨么军有联系,一直自成一军,迟至绍兴六年被镇压。参见《金佗续编》卷26《杨么事迹》,《要录》卷98绍兴六年二 月乙卯,卷10l绍兴六年五月庚寅,《宋史》卷28《高宗纪》,卷404《张运 传》,《梁溪全集》卷66《具荆湖南北路已见利害奏状》,《忠正德文集》卷8 《丙辰笔录》。

③《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钟子义有些记载称钟子仪。

④《要录》卷34建炎四年六月庚辰。 

⑤《中兴小纪》卷13引李龟年《记杨么本末》。

⑥《斐然集》卷15《缴程千秋乞不以有无拘碍奏辟县令》,《再论朱胜非》,《历代 名臣奏议》卷143,卷182胡寅奏。

⑦杨华出降时间,各书记载不一,以《中兴小纪》卷8,卷12记载较可信,大致是在绍兴元年冬或二年春。从宋朝官方记录看,绍兴二年前往往单称杨华,或杨华和杨么并称;绍兴二年后则单称杨么,或杨么和黄诚并称。《金佗续编》卷25《杨么事迹》,《宋史》卷26《高宗纪》绍兴元年八月辛巳载有杨广的名字。杨广被杀,参见《中兴小纪》。杨么和黄诚掌管叛军,见《中兴小纪》卷13,《要录》卷5g绍兴二年十月己酉。

⑧《梁溪全集》卷75《杨么占据洞庭系湖北路本司已遣军马把截奏状》,《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参见《宋史研究论文集·中华文史论丛增刊》李涵先生《杨么起义军水战地点与寨址问题初探》。

⑨《梁溪全集》卷73《乞发遣水军吴全等付本司招捉杨么奏状》,卷75《杨么占据洞庭系湖北路本司已遣军马把截奏状》,卷116《与吕相公第八书别幅》。

⑩《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要录》卷64绍兴三年四月戊戌,《中兴小纪》卷15。

⑾《宋会要》刑法3之47。

⑿《要录》卷4l绍兴元年正月戊申,乙卯。

⒀姚思廉《陈书》卷13《徐世谱传》:“世谱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军势。”此处的“水车”应即是后来的车船。

⒁《梁溪全集》卷29咏车船的五首绝句,卷103《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卷12l《与吕安老龙图书》,《要录》卷56绍兴二年七月丁丑。 ,

⒂《金佗续编》卷18《鄂王传》作“高虎”,《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作“高老虎”,《金佗续编》卷25《杨么事迹》作“高癞子”或“高癞”,显然系绰号。

⒃《金佗续编》卷5《再据刘愿申杨么贼徒结连作过省札》。

⒄《要录》卷59绍兴二年十月己酉,《中兴小纪》卷13。

⒅《金佗续编》卷5《再据刘愿申杨么贼徒结连作过省札》,《梁溪全集》卷75《杨么占据洞庭系湖北路本司已遣军马把截奏状》。

⒆本节叙事主要参据《金佗续编》卷25《杨么事迹》。


第三节 王(左王右燮)惨败



在绍兴元年至二年间,宋廷关注的中心,是解决荆湖路曹成等四大寇,对实力较小的杨么军,一时尚不重视。①到绍兴三年, 由于曹成等匪军已被剿除,杨么的队伍却愈益壮大,宋高宗君臣方认识到,这支叛军“为腹心害,不先去之,无以立国”。②

程昌(上宀下禹)为对付杨么军,虽绞尽脑汁,仍无计可施。他最后只能乞灵于暗杀。绍兴三年五月,他招降到杨钦水寨的一个唐姓“教书”,便向这个村学究打听潜入杨么水寨的门径。唐教书极言水寨巡防严密,“便大虫、豹子也则入去不得”,“除是飞,便能入去得”。程昌(上宀下禹)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世上不会有一个“生肉翅人”可使唤,只好作罢。 

六月,宋廷任命王(左王右燮)为荆南府、潭、鼎、澧、岳、鄂等州制置使,③统一指挥各支人马,共计五万几千兵员,围剿杨么叛军。 

王(左王右燮)怯懦无谋,在抗金战场上常不战而遁。他爱钱如命,积聚的财宝,“可富数世”。他刚到岳州,就“劳役军民,营葺居第,修廊复屋,极其宏壮”。由于他恣意克扣军俸,“士食半菽”,军纪格外败坏,部下“剽掠杀伤,莫知其数”。荆湖百姓对王(左王右燮)恨之入骨,“愿食其肉而不可得”。④

程昌(上宀下禹)虽然一筹莫展,却仍然将剿灭杨么军的任务,视为禁脔,企图“独成其功”。如今要受才能低劣的王(左王右燮)“节制”,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服气。两人势同水火,互不相让。程昌(上宀下禹)利用王(左王右燮)所部初来湖湘,地理人情生疏,便有意支使他们去紧急危难之处,与杨么军交锋,于是不断地出现损兵折将的记录。 

王(左王右燮)乘冬季湖浅之机,向杨么叛军发动总攻,两军在鼎口水 战。杨么军用二三宋尺长的坚木,两头削尖,号称“木老鸦”,配合矢石,,一起向官军攒射和投掷。⑤官军船只低小,根本不是对手,结果连王(左王右燮)本人也中了木老鸦和流矢,仓皇退却。 

王(左王右燮)仍不死心,自己带神武前军一万多人,由陆路进攻,命令统制崔增和吴全的一万水军在水上封锁。杨么军设计,引诱崔增和吴全的水军深入阳武口。在宽广的湖面,叛军的车船大展威风,来回行驶,把官军的几百艘战船全部冲翻和撞沉,全歼了这支“天下有名”的水军。杨钦和高虎两部乘胜攻破社木寨,王(左王右燮)陆军也狼狈逃遁。至此,杨么军的声势已臻极盛的地步。

王(左王右燮)在此后虚报战绩,企图掩饰惨败,结果还是受台谏官的弹劾而罢官。他的一万五千人马改隶镇守淮南东路的韩世忠。程昌(上宀下禹)也被宋廷调离鼎州。⑥


①《梁溪全集》卷70《开具钱粮兵马盗贼人数乞指挥施行奏状》中开列荆湖路“盗贼”,在四大寇之下,“杨华约有一万余人”,“雷进约有八千余人”,“杨么郎约有五千余人”。


②《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辛酉。

③《要录》卷66绍兴三年六月甲午。

④《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丁卯,卷87绍兴五年三月甲戌朔,《斐然集》卷 12《王斑降三官》。 

⑤ 关于木老鸦,见《要录》卷69绍兴三年十月甲辰,陆游《老学庵笔记》卷1。

⑥ 本节叙事还参据《金佗续编》卷25,卷26《杨么事迹》,《要录》卷69绍兴 三年十月壬辰,卷70绍兴三年十一月癸亥,戊寅,卷85绍兴五年二月辛卯


第四节 岳飞改变策略



绍兴四年八月,岳飞复襄汉后,宋廷本已委任他全权”讨捕”杨么军。岳飞也为此进行了一些筹划和准备,但因金、齐联军南侵,使镇压行动延搁了半年。绍兴五年二月,岳飞自池州前往“行在”平江府,并且随同皇帝返回临安府。宋廷除拜岳飞为两镇节度使外,又任命他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升神 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平湖贼杨么”,并赐钱十万贯,帛五千匹,作为犒军费用。①三月,岳飞自池州发兵,前往潭州,他所率的大致上是援淮西的部队。此外,宋廷沿用文臣督军的惯例,特命右相、兼知枢密院事张浚以都督诸路军马的头衔,亲临湖湘。②仅从上述两项任命,也足见宋廷为消灭杨么叛军,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当时,岳家军的成员也和其他大军一样,“并系西北之人,不习水战”。③宋朝的将领对杨么这支似乎是神出鬼没的水军,都颇感束手无策,认为即使动用很多的兵力,进行成年累月的围剿,成功的希望也相当渺茫。岳飞却主动表示愿膺此重任,他说: 

“兵亦何常,惟用之如何耳。今国势如此,而心腹之忧未除,岂臣子辞难时耶!” 

岳家军迸发途中,遇到倾盆大雨,泥淖没膝,军士们步行十分艰难。岳飞便亲自下马步行,置全身沾满泥浆于不顾,以激励部卒。沿途所至,岳家军更注意严格的军纪,对民间“无毫发骚扰,村民私遗士卒酒食,即时还价”。故宋高宗特颁诏奖谕说, “连万骑之众,而桴鼓不惊;涉千里之涂,而樵苏无犯”、“嘉治军 之有法,虽观古以无惭”。④

杨么军占据的地盘不大,实力有限,“聚兵至数万”,约有五六万人。⑤他们对付官军的策略,是“陆耕水战”。⑥叛军依凭重湖之险,春夏水涨,官军不能出兵,则耕种田地;秋冬水落,官军发动攻势,则收藏粮食,然后出战。“官军陆袭则入湖,水攻则登岸”。⑦但主要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避免陆战,力争水战。 

岳飞和张浚吸取了以往程昌(上宀下禹)和王(左王右燮)失败的教训,改变了策略。 

第一,将寒冬用兵改为炎夏作战,蹂践杨么叛军的稼禾,使他们有秋冬断炊绝粮之虞。岳飞四月上旬抵达潭州后,⑧并不急于用兵作战,而是“先分遣军马,扼贼要路,断其粮道,严行禁止博易,使贼乏食”。总之,是采用破坏陆耕,长围久困的办法,以 求瓦解敌之军心,消泯敌之斗志。⑨

第二,采取“且招且捕之计”,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诱致桀黠,以为乡导”,施行分化和离间,促使杨么军内哄,以敌制敌。⑩ 

由于须兼顾襄汉以至鄂州的防务,岳家军不能全部出动,只能是“守御者半,攻讨者半”。岳飞带到洞庭湖一带的兵力约有一万五千人。⑾归他统一指挥者,则有荆湖南路安抚司统制任士安、郝晸、王俊、吴锡、步谅等军,共有二万多人;⑿宋廷调来江南酉路安抚司统制祁超等军,共有八千五百多人;⒀程昌(上宀下禹)留下的蔡州(治汝阳,今河南汝南县)兵和乡兵九千人,其中蔡州兵等约八千人,仍由改任都督府左军统制的杜湛率领。⒁故官军兵力总计约有五万人,⒂同过去王(左王右燮)的兵力大略相当,并不比杨么军占多少优势。但是,由于采用新的策略,加之岳飞本部军马素质甚强,杨么军就遭逢到前所未遇的劲敌。 

杨么叛军却依然墨守对付程昌(上宀下禹)和王(左王右燮)的旧规,三十多个水寨各自为守,各自为战,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集中指挥。此外,荆湖路一带恰好逢大旱之年,湖水浅涸,⒃严重地影响了吃水 甚深的车船的行驶。在官军的包围和封锁之下,杨么叛军的处境日益危困。



①《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丙子,丙戌,《宋会要》职官40之8。 


②《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丙戌。


③《金佗稡编》卷11《措置杨么水寇事宜奏》。


④《金佗续编》卷3《自池州移军潭州奖谕诏》,《要录》卷88绍兴五年四月庚申。


⑤《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作“有众八万,号十万”,与前一说相近。同卷《吴拯编鄂王事》作“其众数十万”,《会编》卷208《林泉野记》作“有众数十万”,应包括男女老幼在内。《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丁巳载,杨么失败后,有丁壮五六万人。 ⑥叶适《水心文集》卷22《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宋史》卷380《薛弼传》。


⑦《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中兴小纪》卷18引李龟年《记杨么本末》。 ⑧岳飞抵达潭州时间,《金佗稡编》卷1高宗手诏说明词说是“四月”。岳飞抵达后,黄佐旋即投降,并于四月十四日破周伦寨,故可估计为上旬。


⑨《金佗稡编》卷11《招杨钦奏》,《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辛酉。⑩《金佗稡编》卷1高宗手诏,卷11《招杨钦奏》,《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 壬辰。 ⑾《金佗稡编》卷9《遗事》, 《金佗续编》卷3《自池州移军潭州奖谕诏》有 “连万骑之众”一语,时崔邦弼与颜孝恭两部并入岳家军,总数应有三万余人。


⑿《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编》卷168,《要录》卷90绍兴五年 六月甲辰。 


⒀《要录》卷78绍兴四年七月庚申,《斐然集》卷17《寄张德远》,《梁溪全集》 卷82《论江西军马札子》,卷87《措置招军画一奏状》。 ⒁《要录》卷7l绍兴三年十二月壬午,卷85绍兴五年二月辛卯,《梁溪全集》卷 69《乞拨还韩京等及胡友等两项军马奏状》。

⒂《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说岳飞有兵八万,应是号称,而非实数。

⒃《要录》卷89绍兴五年五月戊戌,《浪语集》卷33《先大夫行状》,《水心文集》卷22《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宋史》卷380《薛弼传》。


第五节 杨么军的瓦解



绍兴四年冬,杨么叛军的一个重要将领周伦,突然派人向岳州知州程千秋递送“申状”,说自己因受程昌(上宀下禹)的“凌逼”,“不得为王民,且在湖中苟逃各家老小性命”,请求宋廷撤换程昌(上宀下禹),使自己得以“保全老小,耕田种地,输纳二税,复为良民”。周伦在申状中还强调自己并未勾结伪齐,而是拒绝与之“会合”,后又杀掉来使。 

宋廷闻讯后,认为周伦是黄诚的亲信,他的申状大概是出自黄诚授意,就急忙递发黄榜,派人至周伦等水寨招安。黄榜被送到夏诚水寨,夏诚招众头领看榜,惟独杨么拒绝前去看榜。① 

自绍兴三年大败宋军后,宋军和杨么军在绍兴四年都并无大的军事行动。周伦在并不困难的处境下,却向宋廷试探招安,其实应是慑于岳家军抢先粉碎伪齐和杨么南北攻宋计划之军威。但是,周伦的申状也无疑是一种缓兵之计,事实上,叛军的任何一个头领也未接受黄榜的招安。 

岳飞在离开“行在”临安府时,便向宋廷申请到了“金字牌、旗、榜十副,充招安使用”。②宋高宗还应岳飞的请求下诏,规定杨么、黄诚等“如率众出首”,可以授予荆湖南、北路的知州差遣,这当然也是很高昂的招安价格。③岳飞本人未至潭州,就派人持檄前往杨么水寨,进行招降。在此之前,宋朝在荆湖路的官员,甚至像李纲那样的大臣,先后派使者去杨么军水寨说降,都被叛军杀死。故岳飞的使者叩头伏地,说:

“节使遣某,犹以肉喂饥虎也。宁受节使剑,不忍受逆贼辱。” 

岳飞立即令他站起来,大声叱咤说: 

“吾遣汝,汝决不死。” 

使者只得将信将疑,惴惴不安地前往。事实证明,岳飞决非是盲目的自信,因为他已是一个威震荆襄的统帅。杨么军的头领们虽未下定投降的决心,也决不敢怠慢来使。 

岳飞和张浚虽然采取了新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岳飞初临湖湘,已有了成熟的军事计划。岳飞明知水战非本军之长,而最初仍打算建造大舰,以对付杨么水军。负责后勤供应的荆湖南路转运判官薛弼字直老,两浙路温州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人,他比岳飞大十五岁,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官员。薛弼乘筵会之机,对岳飞说: 

“适观儿戏摸鱼,而得一理。”

他立即命令小吏端来一盆水,水中放一尾鱼。在盆水满盈之时,鱼纵鳍恣意畅游,无法捕捉;然后将水舀去,鱼便无法游动,任人捕捉。薛弼虽不发一语,岳飞看了这番表演,发出了会意的微笑。④ 

岳飞为此更加紧招安工作。他要求张浚都督府对早先投降,而“未沾寸禄”的叛军头领田明,充任添差衡州兵马钤辖。添差官不管事务,却可领一份俸禄,“庶几改过之人得以安恤”。⑤时任潭州兵马钤辖的杨华,也奉岳飞之命,“入贼招安”,设法串通旧部,谋杀杨么。⑥

叛军中最识时务者是黄佐,他知道岳飞决非王(左王右燮)可比,对其部属说: 

“吾闻岳节使号令如山,不可玩也。若与之敌,我曹万无生全理,不若速往就降。岳节使,诚人也,必善遇我。” 

他率部众到潭州投降。岳飞当即保奏他为正七品的武义大夫、合门宣赞舍人,并给予丰厚的赏赐。岳飞还单骑到黄佐所部的营地巡视一番,进行“抚问”,以示对他们坚信不疑。明日,岳飞又招黄佐赴宴,在酒酣耳热之际,岳飞以手抚黄佐之背,说: 

“子真丈夫,知逆顺祸福者无如子。子姿力雄鸷,不在时辈下,果能为朝廷立功名,一封侯岂足道哉!吾欲遣子复至湖中,视有便利可乘者,擒之;可以言语劝者,招之。子能卒任吾事否?” 

黄佐“感激至泣”,再次拜谢岳飞,并接受军令。四月十四日,黄佐率部伍攻破周伦的营寨,杀死不少叛军,俘降统制陈贵等九名头目,夺取粮食、船只等,将整个水寨焚毁无遗。周伦仍不投降,率残部逃到别的水寨存身。岳飞立即将黄佐升一官,为武经大夫,“依便宜指挥”,为他“书填”“空名”官告。⑦

在严密封锁的情势下,官军利用私下交易物品的机会,诱捕了数百名叛军。岳飞将他们集中在教场,问幕僚们当如何处置。众人说: 

“彼残害官军多矣,宜尽戮之。” 

惟独主管机密黄纵不发一言,岳飞向他发问,黄纵说:

“诱而执之,不武,此正是兵机。” 

岳飞表示赞同,即对众俘虏说: 

“汝为盗,残害一方久矣,今当死,不足以偿。”

于是众俘虏皆请死,岳飞说: 

“主上圣明,以汝曹本皆良民,不幸罹乱,驱胁至此。今 命我来,正欲救汝辈耳。”

又问: 

“汝在贼寨中有何可乐?” 

众人都说在水寨中如何“荒索愁苦”。岳飞厚加赏赐,令他们去市中购买所需物品,并且私下规定市上必须压低价格,其亏损的钱额由官府赔偿。众俘虏回杨么军水寨后,自然起了瓦解军心的作用。⑧

原先荆湖南路安抚司等军不服王(左王右燮)的指挥,令不能行,禁不能止。任士安随李纲由福建路调遣荆湖路,是安抚司诸统制的中坚人物。岳飞鞭打任士安一百,以儆其余,勒令他充当饵兵,前往交战,如三日之内不获胜,便当斩首。五月五日,钟子义和黄诚集中各寨二万多名步军,进攻永安寨。任士安和统领陈照迎战,他们扬言: 

“岳太尉⑨兵二十万至矣!” 

叛军看到任士安兵少,并不畏怯,任士安为严令所驱逼,也只能率军鼓勇直前,双方进行激战。待两军都打得人困马乏之际,岳飞预先布置的伏兵四起,叛军大败。任士安等军追击,过苟陂山。他与牛皋军乘胜移屯龙阳旧县治以南,逼近了杨么大寨。⑩ 此战又俘虏叛军数百人,众幕僚说: 

“前日释之,已有愿归之心,今亦宜释之。” 

黄纵又表示异议,说: 

“前日不杀,为其诱也。今敢出战,必有凶渠在其中。” 

岳飞遂亲自检阅,选择相貌凶恶者数人,予以处死,又将其他数百人放回水寨。⑾

近两个月内,岳飞很少用兵,又不断释俘,引起荆湖南路安抚使、兼潭州知州席益的怀疑。他对都督张浚说: 

“岳侯得无有他意,故玩此寇。益欲预以奏闻,如何?” 

张浚说:

“岳侯,忠孝人也,足下何独不知?用兵有深机,胡可易测!” 

张浚身为大臣,其实也不懂用兵的深机。一天,宋廷的诏旨递发到潭州,命令张浚回“行在”临安府,商议防秋。张浚眼看杨么叛军仍依险据守,一时似无可乘之隙,就召见岳飞说:

“浚将还矣,节使经营湖寇,已有定画否?”

岳飞当即取出袖中所藏的小地图,递给张浚说: 

“有定画矣。”

张浚仔细观看地图,仍不明所以,他对岳飞说: 

“浚视此寇,阻险穷绝,殆未有可投之隙。朝廷方召浚归,议防秋。盍且罢兵,规画上流,俟来岁徐议之。” 

岳飞连忙拦阻,说: 

“何待来年,都督第能为飞少留,不八日,可破贼。都督还朝,在旬日后耳。” 

张浚根本不信,严肃地说: 

“君何言之易耶?王四厢⑿两年尚不能成功,乃欲以八日破贼,君何言之易耶!” 

岳飞说: 

“王四厢以王师攻水寇,则难;飞以水寇攻水寇,则易。”

张浚问: 

“何谓以水寇攻水寇?” 

岳飞解释说: 

“湖寇之巢,艰险莫测,舟师水战,我短彼长,入其巢而无乡导, 以所短而犯所长,此成功所以难也。若因敌人之将,用敌人之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援,使桀黠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覆亡犹反手耳。飞请除来往〔之〕程, 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⒀

岳飞说得如此详明和透彻,张浚却依然将信将疑,疑大于信,他上奏宋高宗说:

“水寨阙食,徒众颇离,据飞称:‘旬日之间,可见次第。’ 臣欲更依圣训起发,虑贼势转炽,将士怀疑。欲俟六月上旬,见得水贼未下,即诏(招)飞来潭州讫,兼程赴行在。”⒁

岳飞自到荆湖后,一直驻节潭州,至此有了“定画”以后,方于五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到达前沿鼎州,“置寨列舰”,指挥最后剿灭杨么军的战斗。⒂

杨钦是叛军中最骁悍的头领。岳飞早已派黄佐做了许多招诱工作,杨钦依然犹豫观望,难以做出决断。六月二日,岳飞派黄纵前往泛州村杨钦水寨,说: 

“至前涂,更自看事势如何?以为进退。” 

黄纵说: 

“彼正危疑,正当速往以定之。”

他只带两名“弊卒”前往。杨钦见到黄纵,仍然借故推托,说自己尚无法立即出降。黄纵要求在其水寨中“巡历”。他看到茅屋竹舍,鳞次栉比,特别易于火攻,便对杨钦说,岳飞等候在鼎州城上,立圭臬,备漏壶以待,若过时不降,踏白军统制董先早已部署了强弩火箭,要将全寨焚烧一空,他最后说: 

“公今迟回未往,某固一死,公军亦无噍类矣。”

杨钦至此已别无选择,遂率全寨老小一万多人出降,其中有战士三千多人。此外,还有大小舟船四百余艘,牛五百多头,马四十多匹。

岳飞闻讯后,亲自到鼎州城东邻善湾视察受降的群众和船队, 再往以报恩光孝寺地基所建的营寨,接受杨钦“降拜”。他立即申报都督张浚,按黄佐的前例,授予杨钦武义大夫的武阶官,并且将空名的官告填写后,立即给付杨钦。岳飞还将宋高宗赐予的金束带和战袍也转赠杨钦,并派副手王贵设筵招待。一系列隆重而 优厚的礼遇,使杨钦只恨投降太迟,决定为岳飞尽心竭力。⒃他又为岳飞劝降了全琮、刘诜等部。 

在一批头领投降后,杨么叛军的实力大为削弱,但杨么本人仍企图凭借地利,负隅顽抗。杨钦又向岳飞献计,说大车船非一丈深的湖水不可通行,应开闸放水,并可用千万束青草撤在湖面, 以阻遏车船的行驶。⒄岳飞立即采纳,下令用巨筏堵塞鼎州附近湖面的各个港汊,选择水浅之处,派官军用小船挑战,以秽言詈骂, 引诱敌军出战。 

杨么、钟子义等引水军出战,车船护板中的翼轮果然被腐枝烂草缠住,使这些主力战舰进退两难,无从发挥威力。岳飞指挥牛皋、傅选等将乘机急攻。杨么叛军情势危急,企图突围,在各个港口又遇官军巨筏的拦截。官军在巨筏上张挂牛皮,遮挡矢石,用巨木撞坏敌方一些战船。叛军统制陈瑫等不敢再战,以钟子义的 座船充当礼品,投降官军。杨么眼看插着“精忠岳飞”大纛的一批战船进逼自己座船,就先将钟子义投入水中,自己也紧接着跳水逃命。官军中的水手孟安将杨么从水中挟起,牛皋又用抓子将他拖上官军战船。气息奄奄的杨么被押解到岳飞面前,还叫了几声“老爷”(指钟相),当即被枭首。⒅

钟子义泅水回到寨栅,守栅的黄诚、周伦等人将他逮捕,押解到潭州的张浚都督行府。刘衡、杨收、杨寿、石颗、黄进等叛军水寨,也相继被击破,或接受招安,只有白德等个别头领被杀。⒆

最后,只剩下了夏诚一寨。夏诚绰号叫“夏猫儿”,是叛军所设三衙的步军司统帅。⒇他的水寨地据芷江,背靠峻岭,三面环水,又设置重城、深壕和陷坑,难攻易守。岳飞仍然采取行之有效的战术,从芷江上游投放很多草木,顺流而下,盈积水中。他又令挑选二千名口齿伶俐的兵士,站在浅水里毒骂。叛军中计,向官 军大量投掷瓦石。官军利用草木和瓦石,铺成一条进攻之路,终于摧毁了叛军最后一个水寨。夏诚也不得不向官军投降。(21) 从岳飞至鼎州后,到击破夏诚寨,约十四五日,而黄诚、周伦等到潭州出降则更晚,历时十八九天。(22)虽然超过了岳飞早先保证的八日之限,但张浚仍不能不表示钦佩,说:

“岳侯殆神算也!”

由于岳飞坚持以攻心为上,攻兵为下,故战斗并不很激烈,杀人不多,而持续六年的一方割据政权终于土崩瓦解了。

岳云在这次战役中,功居第一,而岳飞一如既往,不予上报。 后张浚得知实情,也颇受感动,说: 

“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矣,然未得为公也。” 

他特向宋高宗上奏说: 

“湖湘之役,岳云实为奇功,以云乃飞子,不曾保明,乞与特推异数。”

但岳飞因在绍兴五年二月,宋高宗已特授岳云为合门宣赞舍人,岳雷为合门祗候,当时他上奏力辞而不准,故此次更是向都督行府竭力辞免。(23)


①《金佗续编》卷26《杨么事迹》,《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戊子。

②《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丙申。

③《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戊子。 ④《浪语集》卷33《先大夫行状》。《水心文集》卷22《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和《宋史》卷380《薛弼传》载他直接 谏劝,情节稍异。 ⑤《金佗稡编》卷18《乞田明添差申都督府状》。 

⑥《要录》卷89绍兴五年五月戊戌。

⑦《金佗稡编》卷18《增补黄佐官申都督府状》。

⑧《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⑨ 正二品的太尉为南宋武官最高虚衔,时岳飞尚未授官太尉。宋代太尉一词又 往往作为对武将尊称。 ⑩《金佗稡编》卷16《湖寇捷奏》,《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 编》卷168,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要录》卷90绍兴五年 六月甲辰。

⑾《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⑿“四厢”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或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简称,当时属虚衔。

⒀ 关于岳飞提出八日内破杨么军,《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编》 卷168,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 甲辰都有记述,但不如《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详尽。

⒁《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甲辰,丁巳。 

⒂《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甲辰注引张浚奏:“飞约程,今月二十五日可到鼎州。”《要录》卷89载岳飞于五月二十五日戊戌“至鼎州之城外”,《宋史》卷 28《高宗纪》载五月二十六日己亥,“岳飞军次鼎州”。

⒃《金佗稡编》卷11《招杨钦奏》,卷18《招安杨钦等申都督行府状》,《金佗续 编》卷26《杨么事迹》,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会编》卷168,《要录》卷 90绍兴五年六月甲辰。 

⒄《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

⒅ 关于杨么个人结局,众说各异,参见《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第325页至第328页。本书叙事从《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续编》卷26《杨么事迹》,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宋会要》兵10之37。 

⒆《金佗稡编》卷19《平湖寇申省状》,《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宋会要》兵10之37,《中兴小纪》卷18。 

⒇《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

(21)《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编》卷168,卷208《林泉野记》,《要录》卷63绍兴三年二月庚寅,卷90绍兴五年六月癸丑。关于夏诚结局,众说各异,据《要录》卷9l绍兴五年七月丙戌,“进士萧清臣以抚谕刘衡、夏诚有劳”,又《金佗稡编》卷19《平湖寇申省状》,《宋会要》兵lo之37载,岳飞“招捉”和“招接到”夏诚,似以投降之说较可信。

(22)《要录》卷90,《宋史》卷28《高宗纪》载,破夏诚寨为六月十一日癸丑,黄诚等到潭州出降为十五日丁巳,又当年五月共二十九日,今依此推算。

(23)《金佗稡编》卷9《遗事》,卷13《辞男云雷除合职札子》,卷18《辞男云奇功 赏申都督行府状》,《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乙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