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高山景仰 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 (特稿)

发布时间:2022-03-11 21:28:53  作者:岳增省  来源:岳飞网
“精忠报国”已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溶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微信图片_20190407191251.jpg

高山景仰,贤母姚太夫人,识大体,知国事,正气冲霄汉,浩然贯天地。训子尽忠报国,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刺字“尽忠报国”,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母刺字”典故历代传颂,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如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的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佟麟阁将军、张自忠将军、薛岳将军、上战场请其母刺“精忠报国”血溅长空的抗日名将何信,臂刺“精忠报国”黄埔军校走出来的抗日名将岳天将军、重庆较场口关岳庙上万抗日川军祭拜岳飞高唱《满江红》奔赴湘鄂及缅甸前线的热血男儿,他们都是“尽忠报国”精神的延续。

人民英雄、革命烈士何信写给母亲的亲笔家书:“儿今此去,适遂素心。誓扫倭寇,精忠报国,以酬母训,如儿不击落敌机取胜,来世变为犬豕,待倭寇肃清之日,即儿奉母之时也。”

(家书二)“母亲,你从小教我精忠报国,现在,儿精忠报国的时候到了,万一儿为国捐躯,母亲千万不要过分悲伤。因为你想到儿是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您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您养育了一个好儿郎。”

在中华民族的词典里,“精忠报国”就是岳飞的专属词汇。伟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幼时读《岳母刺字》故事时说:“‘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载《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

“精忠报国”已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溶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成为爱国主义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岳飞母亲姚太夫人生于河南相州,北宋熙宁四年。

南宋绍兴六年丙辰三月二十六日癸巳,魏国太夫人姚氏卒于鄂州军中,享年66岁。

赐葬于江州德化县西南五十里庐山之株岭山麓,故封魏国夫人,赠周国夫人。

崇宁二年癸未 ( 公元 1103 年 )王生,未弥月,黄河决内黄西,水暴至。姚氏夫人仓皇襁抱,坐巨瓮中,冲涛而下,乘流灭没,俄及岸,得免。

靖康元年丙午(公元 1126 年)金国大举南侵,京城沦陷,在宋山河破碎之际,姚氏夫人命儿子岳飞“从戎报国”再其背刺字:‘尽忠报国。

在岳飞参军走后,姚氏夫人自己身处沦陷区生活甚至生命都毫无保障的情况下还托人带话要儿子“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的表现,也足以看出姚氏夫人的深明大义。其舍家为国的那份情怀。 

明张应登所编的《忠武王传》:“飞至孝,靖康初,始见高宗,母涅其背曰:‘尽忠报国。’既而飞留妻养母,从高宗渡河。”

《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记事:

“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沦失盗区,音问绝隔。先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乃窃遣人迎之,阻於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後归。先臣欣拜且泣,谢不孝。”

参考资料:《鄂国金佗稡编》、《金佗世谱》、《岳鄂王家乘》、《岳飞年谱》


本文由岳飞网特刊汇编  编辑:岳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