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头条新闻

牺牲,精忠报国精神的至高境界 ——妄称岳飞“愚忠”赴死是抹黑民族英雄的伪命题

发布时间:2024-08-01 13:19:45  作者:岳占标  来源:
岳飞精忠报国,他忠的是国家,忠的是人民,忠的是自己的民族,而绝非是昏庸无能的皇帝。一颗报国之心,铸就了他智勇双全、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优秀品格。

国庆节渐变质感风主题海报__2024-08-01+12_30_20.jpg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与忠诚的化身。然而,因为他执着为民保国抗金,与窝囊废儿皇帝宋高宗、千古罪人秦桧的“议和”路线形成尖锐对立,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何谓“莫须有”?就是也许有、可能有,或者也不见得没有、不可能没有。岳飞遇害,实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奇冤,更让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爱国主义精神旗帜,诠释了他践行精忠报国精神的至高境界。这是历史定论。但也有人否定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蔑称岳飞为“愚忠”。这种论调毫无史实依据,完全属于主观臆断、抹黑民族英雄的伪命题。


一、尽忠报国家训铸就了岳飞精忠报国的人生道路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将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和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出生于公元1103年3月24日,河南汤阴县人。岳飞自幼表现出超凡的武学天赋,性格沉稳,酷爱研读《孙子兵法》《左氏春秋》等经典兵书。成年后,他曾师从周同和陈广等名师,精于骑射和枪法,左右开弓,武艺超群。20岁时,岳飞已能弯弓300宋斤,开腰弩八石,成为当时无敌的勇士。公元1126年,金军南侵,岳飞目睹国破家亡,人民遭受苦难,决心投军报国。尽管家中老母年迈,幼子尚小,但在母亲的激励下,岳飞毅然投身军旅。母亲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盡忠报国”四个大字,激励他为国家尽忠。

作为民族英雄,岳飞保家卫国战功显赫。他目睹外敌入侵的凶险残暴与宋朝衰败的社会局面,痛惜国家的沦丧毁灭,满腔爱国豪情在心头如地火奔突,于是开始奔走抗争,主张以武力驱逐人侵外敌,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为拯救国家,抗击外敌,他先后率领岳家军进行了四次北伐,历经百余次生死鏖战。

1134年,岳飞率军从伪齐和金国的联军手中收复了襄阳、郢(今湖北钟祥县)、随、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信阳六个州郡。

1136年,岳家军前锋长驱北上,深入敌境,收复了虢州的卢氏、栾川、伊阳(今河南嵩县西)、长水(今河南洛宁县西)诸县和商州(今陕西商县),大军抵达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城下。

1140年,金兀朮大军南侵,岳飞率领全军北上迎击。在颍昌府(今河南许昌)、郾城县(今属河南)和临颍县(今属河南),岳家军与金军主力数次激战,都大败金军,重创了金兀术。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付出巨大牺牲,痛击入侵外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岳飞战功彪炳千秋,但他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视“三十功名尘与土”,心心念念牵挂的是“恢复旧山河”。尤其是朱仙镇大捷,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得金兵节节败退。志在“还我河山”的岳飞,心里咏唱着他的《满江红》,决心直捣黄龙府,然后凯旋班师向朝廷报捷。由于宋高宗和秦桧的破坏,岳飞才被迫班师,功败垂成。

岳飞历世仅仅39个春秋,但在他人生旅途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事,都在践行母亲教诲的“尽忠报国”家训,都在用生命谱写“精忠报国”的人生华章。看吧:

——为精忠报国,他秉承“为民、务实、清廉”官德内涵,铸就了自己的至尚品德。中华民族先祖历来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理念。岳飞的官德,就是在这种“修为”中铸就定型的:衣,岳飞全家均穿粗布衣衫;食,岳飞与士卒同例;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财产,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1000两1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堆满大屋。而岳飞遇害被抄家时,才总共超出3000贯,且其中含有数千匹麻布,显然也是准备用于军队的;犒赏,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有次一名部将贪污赏银,被岳飞“立斩”。中国有句名言:“明生公、廉生威”。岳飞就是心无私利、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光辉榜样。

——为精忠报国,他坚持“严以律子,厚以待人”的为人处世风格。岳飞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对子女教育很严。宋时有“任子恩例”待遇,就是官员品级越高,其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也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岳云屡立殊勋(多次战斗中“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躲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岳飞答道:“父亲教育儿子,怎么能让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他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为精忠报国,他统帅的岳家军军纪严明,做到“令出如山,赏罚分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为精忠报国,他不拉山头。友军韩世忠麾下大将李宝原为岳家军部将,他多次苦求岳飞重回岳家军,但岳飞一反常态,不但拒绝李宝回来,而且特意寄信过去,苦口婆心劝他安心在韩世忠麾下别动。岳飞所以如此,他有三重考虑:一是深知朝中主和派早晚会对他下毒手,唯有让李宝原地不动才能保全他的性命;二是“皆为国家,何分彼此”,李宝武艺高强,让他留在韩世忠帐下,也是对友军的支持;三是李宝擅长海战,不让他回来,将来才有机会发挥其军事天才。后来的事实验证了岳飞的雄才大略与高尚政治品德。岳飞遇害,秦桧之流对岳飞部将狠下毒手,李宝因此躲过一劫。19年后的1161年,李宝犹如经验丰富的猎手,以120艏大小船只和3000名弓弩手的惨淡兵力,利用火攻奇袭战法,于黄海唐岛湾,击垮了拥有600艏主力战舰和7万作战部队的金军海军精锐。

岳飞严以律己,把“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做为基本信条,践行精忠报国精神至死不渝。他做到了言为师、行为范,仁、义、礼、智、信与大忠、大爱、大孝、大廉,做到权为国建功、权为民所用,构成了他为后人崇尚的高尚官德。岳飞无论在国运兴衰、事关民族危亡的大事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的日常生活细节方面,始终把“精忠报国”精神贯穿始终。即使面对生死考验,融入其生命基因的精忠报国精神绝不错位、绝不减损、绝不褪色,他为践行精忠报国精神甘愿献出宝贵生命。

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魂的深刻内涵。


二、精忠报国精神挺直了民族的脊梁

岳飞精忠报国,他忠的是国家,忠的是人民,忠的是自己的民族,而绝非是昏庸无能的皇帝。一颗报国之心,铸就了他智勇双全、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优秀品格。

点击历史回放键,进入岳飞当年通过《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心境剖白,我们就可身临其境地探究岳飞当时的内心世界。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鋭旅,一鞭直度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成现代白话文即是: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之下,呈现出许多模糊的城郭。想当年啊,盛开的鲜花遮住了视线,带状柳林围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佩戴着珠光宝器的宫女成群,蓬壶殿里歌舞不断,一派国富民安的升平景象。而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啊!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沟壑。可叹啊,祖国的大好河山依如往昔,但却田园荒芜,千村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让我率领精锐铁旅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万恶胡虏,收复中原失地。然后凯旋归来,重游黄鹤楼,“骑黄鹤”以续今日之游兴。

很显然,从岳飞的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形势之下,最为放心不下的不是小家与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痛切地牵挂着江山社稷,牵挂着父老乡亲、黎民百姓与在前线奋勇杀敌的将士。国家、人民,都放在了他心目中的至尊至高位置。心中有了国之大者,就自然不会丧失原则立场,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为人不齿的“愚忠”,与民族英雄岳飞绝无丝毫瓜葛。

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下面仅举若干实例,可进一步佐证岳飞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的政治品质。

第一实例,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了孟太后的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才保全了一城老小。

第二实例,如果岳飞无原则地服从皇帝宋高宗,高宗说“战”他就马上“战”,高宗叫“和”他就改主“和”,那岳飞自然也就没事了。但是,岳飞认理不认人。1127年高宗赵构刚刚登上帝位,就收到了岳飞的上书。岳飞说:“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那时,岳飞还是个小官,就敢如此越职建言,希望皇帝赵构御驾亲征,恢复中原。但问题在于,一是赵构有哪个胆量御驾亲征吗?二是如果中原真恢复了,迎接二帝南归了,那赵构还能做成皇帝吗 ?于是,赵构将岳飞的奏文发还,立马给其“穿小鞋”,责成黄潜善革其官职,削其军籍,责令岳飞回家。

第三实例,在与金人议和问题上,岳飞更是与赵构持不同意见。1139年,秦桧代表南宋与金朝达成协议,即“绍兴和议”。根据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每年向金交纳一定数量的银两和绢匹。作为回报,金朝归还了原属于宋朝的河南、陕西等地。岳飞作为大将,他在听说此事后,又上一书,坚称“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岳飞的主张气得秦桧浑身发抖,皇帝也不听岳飞劝阻。和议成功后,宋高宗一时高兴,对包括岳飞在内的文武官员大加爵赏,岳飞却上表辞谢。他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岳飞认为这样的和议,是丧权辱国的蠢举;对此要庆贺“爵赏”,会让敌人耻笑。宋高宗再次拒绝岳飞建议,又一连三次诏命,岳飞都力辞不受。宋高宗只好又温言奖谕,岳飞才给了高宗一个面子表示接受。之后,岳飞又上书:“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宋高宗当然没听岳飞的,他可不想收回两河以及什么“唾手燕云”(今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部分地区)、迎回二帝。从此,赵构对岳飞心存很深芥蒂。

第四实例,岳飞与宋高宗发生严重分歧,是在1140年的朱仙镇大捷之后。这次岳飞大胜,指日即可渡河歼敌,但宋高宗却想划河而治,岳飞自然极力反对,于是再次上书,其忠愤之心溢于言表。心图苟安的赵构当然又没听岳飞的,只叫秦桧严令岳飞班师撤退,在一天之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催回了岳家军。金兀术也给秦桧同时发密函:“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已成内奸卧底的秦桧对金朝指令自然言听计从,亦认为岳飞不死,和议之事难成。秦桧惧怕留着岳飞会惹出大麻烦,于是揣摩赵构心理,顺水推舟,以“莫须有”罪名达到了杀害岳飞的罪恶目的。

历史事实完全证明,假如岳飞是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没有自己的主观见解、没有自己的坚定信仰,而在权贵与皇帝面前看风使舵、无原则的顺从,那才真叫“愚忠”。我们从岳飞的行为处事风格探究,他绝对没有那种断了脊梁的奴颜媚骨,“愚忠”的帽子扣不到民族英雄岳飞头上。

三、岳飞牺牲是践行尽忠报国家训、精忠报国使命的执着担当

岳飞牺牲,是践行尽忠报国家训、精忠报国使命的执着担当,诠释了他坚守精忠报国精神的至高精神境界,而绝非“愚忠”赴死。

持“愚忠”谬说者,其理由有三:一是认为“岳飞乃一介武夫”,“情商低下”,有勇无谋,只知打打杀杀,所以面对危险缺乏理智判断;二是,认为岳飞把自己统帅的官军称为私家性质的“岳家军”,犯了“该死”大忌。三是,认为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催回,明知是死路一条,完全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由抗命。据此,他们武断得出结论:岳飞应造反而没有造反就是“愚忠”,“死了活该”。

评价历史人物,只能依据客观历史事实和当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要让历史说话。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岳飞当年所处环境与具体情况,上述三条理由显然缺乏事实支撑。

第一,岳飞智勇双全,其情商之高,一般人所不能及。历史告诉我们:

——岳飞带兵,既执行严格军纪,又人情味十足: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岳飞之妻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以宽容大度之心对待离异的结发前妻,值得令人敬重。岳飞因常年忙于战事,无暇顾及家里,前妻刘氏忍耐不了孤苦寂寞而改嫁,而且所嫁之人还是岳飞的部属。岳飞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势对刘氏和新郎进行任何形式的报复或责罚。相反,他选择了理解和宽容,主动承担责任,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并且对前妻进行了资助,体现了作为一个丈夫的担当精神。岳飞的这种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品格,也体现了他对前妻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岳飞事母至孝更为感人。母病,他“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他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
    ——岳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绘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文深受后世推崇,被誉为“诗仙”,更能检验他情商的高低。尤其是他的那首《满江红·写坏》,所蕴含的浓烈爱国豪情,犹如火山熔岩喷发般猛烈,句句雷霆万钧,震撼人心,成为千古绝唱,为后人永世咏颂。无数事实正明,重情重义,感情充沛,智商情商相得益彰,成就了伟大的民族英雄,硬给他扣上因情商低下而“愚忠赴死”的帽子,那是罔顾历史真实的无赖污蔑。

第二,“岳家军”不是岳飞将国家军队私家化的自我标榜,而是老百姓对这支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给予的褒奖赞誉。如在我国三年解放战争期间涌现出的令国民党蒋匪军胆战心寒的“刘邓大军”、“陈粟大军”等,都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绝非刘伯承、邓小平或陈毅、粟裕的私家军队。南宋时期岳飞统领的抗金部队,能够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行军不践踏田间庄稼,展现出岳飞优秀的治军特色,因而深受老百姓拥戴,就给他带领的队伍亲切地冠名为“岳家军”,而且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即使赵构再怎么昏庸,单为表示顺应民心、民意、民愿而言,他也绝不会以此为借口判定岳飞谋反。

第三,现在回头再论当年岳飞是否可以造反,如果造反会是什么后果,岳飞为什么没有造反?

其一,指责岳飞知道自己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后是死路一条,但岳飞不直接在河南起兵反抗朝廷,因此断定岳飞被害是“愚忠”的必然结局。这一伪命题毫无史实依据。历史上,赵构确然曾发出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撤兵。因为当时岳飞挺进中原,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局面。借此机会,秦桧对赵构煽动蛊惑,给赵构造成如下印象,判定岳飞一旦有失被金国消灭后,必将长驱直入,坏了自己的大事。于是在一天之内,向岳飞连发十二道金牌。而岳飞确实搞不清楚情况,猜测赵构催他撤退只是因为受到投降派秦桧的影响所致。面对如此不明复杂情况,任谁也没有造反的理由。假如岳飞如那些持“愚忠”邪说者进行无脑造反,恰好坐实了秦桧早已编造好的“岳飞谋反”罪名,更会连带众多部下,严重后果不言而喻。

其二,岳飞兵力被分散,即使岳飞知晓赵构、秦桧之流召回自己是预设的陷阱,也不具备造反成事的条件。我们知道,名声显赫、令金军闻风丧胆的岳家军,也是赵构担心其功高盖主的一块心病。为此,赵构早就采取了自毁长城的错误做法。一是把岳飞统帅的军队尽可能分散布局。二是将岳飞的得力大将调离到其他部队。三是在岳飞身边安排了类似现代特务一类的角色。这还不算,赵构有意让自己的亲信掣肘岳飞。赵构的心腹杨沂中,在岳飞之死过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杨沂中以五千骑兵夜袭临涣县(今安徽临涣)柳子镇遭受金军重兵埋伏而溃败,金军乘胜占领宿州。因宿州当地百姓欢迎过宋军,遂遭金兵恣意报复杀戮。事后杨沂中将此嫁祸岳飞。宋高宗也顺势把这笔账算在岳飞头上。

还有一件事,1141年初春,完颜宗弼又对南宋发起报复性入侵,在岳飞的配合下,张俊遣兵击败于柘皋。张俊惧怕岳飞抢功,也在背后不断使坏。岳飞虽然在金兵眼里是劲敌,但在南宋军武系统,其势力尚显孤单。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假如岳飞造反,必然会遭致诸如杨沂中、张俊等赵构嫡系部队的疯狂合围,那就等于是自寻绝路。   

其三,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投降派气焰甚嚣尘上的情况下,面对外患需要全国建立抗金统一战线的情况下,假如岳飞举旗造反,必然引起内战内乱,正好可给觊觎南宋大好河山这块肥肉的金军提供千载难逢的可乘之机,南宋必然加速亡国,老百姓更会遭受烧杀掳掠、陷入水深火热的无尽灾难。岳飞正是作了理性思考,为顾全大局,以尽忠报国之心践行精忠报国精神,在万般无奈之下,除了牺牲自己,他别无选择。

会说话的历史,洗清了泼在岳飞头上的污水。我们应该敬重代表民族脊梁的民族英雄,永远发扬光大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在我们中国,岳飞的故事世代相传,有传、有书、有戏、有画、有曲、有庙、有伟人名人的褒扬点评,现在的互联网上有他的电子游戏与云上纪念馆,更有最新推出的电影《满江红》。在每年的岳飞诞辰日,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都有对他的纪念活动,我们应将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融入生命基因。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中华民族是幸运的,在其长时期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岳飞是中华民族不可否认的英雄。现在,我们的时代是需要英雄的时代,对岳飞等中华民族英雄更要倍加敬重和爱惜。岳飞等中华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人格魅力、崇高精神、英雄气概、忘我的奉献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一定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日战争时期,岳飞等中华民族英雄的奉献牺牲精神曾经极大地激励鼓舞了全国广大军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十四年抗战、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更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岳飞等中华民族英雄的人格魅力、崇高精神、英雄气概和精忠报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岳占标 完稿于2024年7月31日 

编辑 岳飞网工作室 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