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记录岳飞青铜像安坐台湾宝岛的“蹈海”壮举
《仰天长啸》正式出版发行
本网迅(文广报道)红灯笼,高高挂,新春到。喜迅传。《仰天长啸》一书2025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全景式记录大陆岳飞青铜像安坐台湾宝岛“蹈海”行动的长篇报告文学。书封这样介绍:一支神秘的队伍,一次跨越海峡的民间壮举,一阙《满江红》唤醒的民族共同记忆,一声来自历史深处的仰天长啸……
2015年10月,一支四个重庆民间人士组成的队伍,由岳飞28世嫡孙岳朝军带队,从重庆渝中半岛出发,将重庆关岳庙一尊重达两吨的民族英雄岳飞青铜塑像,在农历乙末年中秋节当天,送抵位于台湾高雄的佛教圣地佛光山,在海峡两岸众多媒体的见证下,由享誉海外华人圈的星云大师亲自主持盛大仪式,永久安座于佛光山佛陀广场。
两岸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用1949年迄今近七十多年的骨肉分离来丈量,看似很远,远到如于右任先生的嗟叹:“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 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然而这个距离,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来丈量。
送岳飞像行动的若用惊险一跃来丈量,两岸之间的距离,似乎又如此之近,近到不过“一步之遥”。
两岸分治多年,历史形成的沟壑众所周知,“护驾”来自祖国大陆的岳飞雕像飞渡海峡,空降宝岛,这一气壮山河的行动有何背景?发起者是一群什么人?这本20万字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似一轴波澜壮阔的长卷,围绕悬念迭出的“岳王渡海”行动层层展开,以历史为经、现实为纬,展现了两岸中国人切不断的民族记忆、文化根脉和血缘亲情。
本书共有三条线:主线是送像团登岛之行,副线是对抗战时期重庆关岳庙风云历史故事的深度挖掘;此外还有第三条线,即岳飞崇拜在台湾落地生根的历史。在叙事节奏上,三条线交叉推进,围绕的是一个主题:以岳飞铜像安座台湾佛光山的故事为载体,展现海峡两岸中国人切不断的历史记忆、文化根脉和血缘亲情。
《仰天长啸》的两位作者,傅小渝、岳非丘均为新闻、文学双栖的知名作家,同时,两人还是此次送像行动的全程见证者和参与者。本书在大量采访当事人和海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非虚构文学的故事化手法,“复活”了一页页鲜为人知的两岸“秘史”,尤其是抗战期间,重庆关岳庙作为中国远征军举行出征宣誓仪式和公祭抗战前线死难将士、大轰炸死难同胞的指定场所,其见证过的那些血火硝烟。
本书开篇,以重庆渝中区人民广场上千人围观的送像团出发仪式切入,以佛光山佛陀广场岳飞铜象安坐仪式收尾——在这个值得大书一笔的仪式上,亲临现场的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即席致辞说:“重庆关岳庙,是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见证地”。致辞结束,激情难抑的“柱柱姐”振臂高呼“历史,是不可遗忘的!”此其时,佛陀广场上, 5000位来自全球五大洲的华人、佛教徒和台南、高雄等地学校的中小学生,齐声唱起了岳飞的《满江红》。在响遏行云的《满江红》歌声中,升华出全书主题——
强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是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可撼动的!
星转斗移,岁月匆匆,如今,由四个重庆民间人士送过海峡的岳飞青铜像,已日披朝霞祥云,夜沐月华星光,成为佛光山永久景观的一部分;而重庆关岳庙,也成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自2017年夏开启的海峡两岸青少年暑期夏令营,以重庆关岳庙为主营地,已连续举办八届。铿锵壮举,史册留声,今天,宝岛之南,静夜侧耳,海峡长风之外,2000万台岛同胞,当能听到来自800多年前,民族岳飞的仰天长啸。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期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大陆岳飞青铜雕像送赴台湾佛光山安座十周年。全景式记录这一壮举的《仰天长啸》,得以付梓出版,为两岸交流的百花园,再添一朵新花。
岳飞思想研究会联盟理事长岳朝军、常务副理事长岳湛对此书出版甚感欣慰,书中也记叙了岳研会20多年来在海峡两岸开展民间交流的盛举,此书的正式出版,是也是告慰促成岳飞青铜雕像渡海安座佛光山的星云大师。
2025年1月18日,岳飞思想研究会联盟在成都新津举行纪念岳飞诞辰922周年活动,知名作家傅小渝、岳非丘现场向社区图书馆赠送了《仰天长啸》一书。
《仰天长啸》是国内第一本以文学形式全面挖掘、梳理、再现重庆关岳庙在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历史地位的传奇之书,是对重庆历史的一次深潜打捞和抢救性文字活化,也向海外华人圈全新打开的一扇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之窗,具有不可多得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该书由全国百佳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当当网、孔夫子网、及各地新华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