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精忠特稿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之文本溯源

发布时间:2019-06-16 21:19:15  作者:张志成  来源:岳飞网
《满江红·怒发冲冠》之文本溯源张志成【摘要】沉郁愤懑而又铿锵激越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作,几无所疑,然自上世纪初有学者发难

《满江红·怒发冲冠》之文本溯源

张志成

【摘要】沉郁愤懑而又铿锵激越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作,几无所疑,然自上世纪初有学者发难以来随成公案。从现存史料所载的岳飞诗文及奏章中相对高频的用词用语考察,与《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所涉主要词汇,二者具有高度的吻合性。综合其他因素,《满江红·怒发冲冠》所折射出的非凡的人生气度等方面而观,岳飞应是《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作者的不二人选。当然在更为确凿的证据面世以前,仍“断语不可轻下”。时至今日,《满江红·怒发冲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位仍不可撼动。

【关键词】岳飞;满江红;用语;出处

6b38d871-db16-4e78-9c6b-8a3c356a0cdf.jpg

千百年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符号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著几无异议。这篇岳飞抒怀言志的代表作,充满沉郁愤懑而又铿锵激越的基调,激励世人,影响广泛而又深远。岳飞所作《满江红·怒发冲冠》,在南宋陈郁所著《藏一话腴》中即已提及,而且南宋诗人方岳在《题祁门岳王庙》中也曾言及:“每观王传心摧伤,怒发为立胆为张”,语带双关,也可间接印证《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问世。而且陈郁与方岳二人所处时代距岳飞遇害的1142年均不过百年。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学者开始发难,质疑之声至今未弥,遂使《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真伪成一学界“公案”。本文拟就《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文本重点词语与岳飞日常习语,特别是诗文函牍中经常提及的用词用语逐一对照,从二者一致性和契合度的角度予以考察探究,冀期对这一“公案”的释疑有所裨益。

一、关于“公案”由来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先后有余嘉锡、夏承焘、徐著新等台海两岸的学者提出对《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作的质疑。[1]余嘉锡怀疑一向流传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并非岳飞本人所作,疑为明人伪托。原因是“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无有”,而且“突出于明之中叶”。根据岳飞遇害后的历史背景,摄于秦桧及同党淫威、岳飞来往文稿多被损毁灭迹,而且此时岳飞一家既已被定性为朝廷忤逆,眷属被远戍遣散,时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飞关联的史迹皆被毁匿。《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无有”是完全正常的。蒙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岳飞抗击“异族”之举自是不“待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藏一话腴》的作者陈郁(1184-1275),江西临川人,南宋著名诗人,距岳飞所处年代最近,其为“理宗朝充辑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学掌书”,其“御前应制”和“著名诗人”的身份,断无有意作假的理由,反更可印证《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作。

学人余嘉锡所提及的“疑似”作伪者如麦秀、扬子器、赵宽、李桢等,官职分别为时浙江镇守、昆山县知事迁吏部考功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浙江提学副使迁广东按察使、左佥都御史等,此外尚有见证人“三司诸公”。《岳飞集辑注》一书作者郭光认为,由浙江镇守麦秀发起,“三司诸公”见证,赵宽手书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碑,在赵宽刻碑时不言出处所据,反更加证明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为时人所公知公认。同时,设定这些人作伪,便间接承认有一个饱读儒家经典的上层社会精英组成的“造假班子” 集体作伪,终究难以让人信服。立碑石的首倡者麦秀“廉洁爱民”,勒石的目的是“有助于世教”,如若作伪,则以“讹”传“讹”,岂非笑谈。而且,汤阴岳庙有明天顺二年(1458年)碑刻《满江红》,早杭州岳坟赵宽书刻40余年,赵宽作伪更是不攻自破。

另夏承焘疑《满江红·怒发冲冠》为明弘治年间时人反抗西北鞑靼人欺扰,可能为王越或幕府手下人等为鼓舞人心而作。明时对岳飞愈加“隆崇”,因而岳飞诗文影响“突出于明之中叶”是十分自然的。学者徐著新质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指出贺兰山与黄龙府方向相对、相距甚远,事实是2016年《燕赵都市报》曾发文指出,经宁夏、河北两地专家考察证实“踏破贺兰山缺”指的就是现今河北磁县的“贺兰山”,“岳飞抗金的活动范围以南北官道为轴,以贺兰山所在的磁州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黄河边的广袤地域,辗转战斗6年之久,磁县贺兰山在岳飞北伐战略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2],而且,这一带还留下了许多关于岳飞的传说和“岳家寨”等抗金活动遗址。从《明史·王越传》可知,王越“素以才自喜”、“攀附弄权”,是与《满江红·怒发冲冠》喷薄而出的“将军气度”大相径庭的,其幕府文士所作则说服力更弱。若真有如此卓群之人,断不会就此昙花一现,在历史的长河如过眼云烟,销声匿迹,音信杳无。

常言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体、基调所呈现出的书者一贯而又稳定的性情禀赋,和诗文函牍折射出的作者人文气质,绝非一时矫饰假作可为。《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著,对此宋史及岳飞研究专家邓广铭、王曾瑜等人均持肯定态度。现再就《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文本重点词语与岳飞日常习语,特别是诗文函牍中经常提及的用词用语予以观照鉴别。

二、岳飞诗文奏牍习惯用语与《满江红·怒发冲冠》重点词汇之鉴别对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3]

词汇对照

(一)怒:原字出自“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句。岳飞其人,性格质朴“纯直”,嫉恶如仇。字如其人,观其书法,也可感知其力透纸背的凛然生气。因家乡沦陷、多少中原儿女有家难回,岳飞常夜不能寐。而且有赵构、秦桧之流投降派从中作梗,更使岳飞耿耿于怀的 “恢复中原”之志变得遥遥无期。威震四海的“岳家军”牺牲无数,而换来的却是“千里之功废于一旦”,功败垂成,岳飞怎能不“怒”。岳飞在班师途中,可谓愤怒至极:“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因高宗满足于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无意恢复故土而“怒”;因杜充之流怠于千里江防意欲投敌而“怒”;因夫人一时穿“缯帛”而“怒”。在更多的诗文函牍中都忽明忽暗、显示出其“愤怒”情绪,或悲愤、愤懑,或激愤、震愤,或迁怒、责恕,随境况遭遇而不同。在《题骤马冈》一词中有“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句。[4]其“怒”中既有对敌方侵略者的愤恨,也有对当权者统治者贪享安逸怒其不争的愤懑和无力回天的复杂情愫。

(二)凭栏:出自“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句。岳飞在《题池州翠光寺 》中开篇即言:“爱此倚栏杆,谁同寓目闲。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5]。“倚栏杆”即是“凭栏”之意。从此句也可以推测,岳飞言志抒怀多在金戈铁马的兵戎之余,信步山林,“凭栏”远眺,为眼前景情触动,从而心绪万千,聊发胸中郁闷与无限感慨。“凭栏”当是岳飞战后歇余之惯常之举,置诗词之开篇,盛怒之下,则先自直抒胸臆,一吐不快,“怒发冲冠”

(三)功名:出自“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句。《御书屯田三事跋》言:“二子有意于功名,而志弗可伸,惜哉!”[6]《书简十一贴·第六帖 行书 十二行》言:“凡事勉力以赴,功名至望至望。”[7]在《赠方逢辰》中言:“日月却从闲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8]在《题翠岩寺》中言:“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9]可见岳飞文辞使用“功名”一词频率之高。

(四)白首:出自“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句。岳飞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讨,行军激战,只争早夕,恨只恨光阴太短。倘若仅作一介武夫也罢,战余倒头即睡,自是少很多烦恼和痛苦,可惜既是武将又兼具“文人”,“乃文乃武”,“武将”风度兼具文人情怀,而且文学素养极高,岳飞研究专家史式认为抵得上当今一个文学教授。岳飞在戎马倥偬之余,难免常有世事与人生感怀。在《过桃溪赠张完》有言:“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10]诗作《小重山》有“人悄悄,帘外月笼明。白首为功名”之句。岳飞究其一生,志在“还我河山”的抗金事业,只恨时短完不成夙愿,因而常怀“白首”之感之恨。

(五)雪耻:出自“靖康耻,犹未雪”一句。因为有亲历“靖康之耻”的痛苦记忆,家国沦陷,民族大辱,因而“雪耻”是和岳飞一样的无数南迁爱国者一生叨念不忘的志怀。《辞太尉札子》有言:“伏念臣本无寸长,误膺器使,且陛下方以太上梓宫未还,作兴文武,雪耻群狄,高名大爵,正当谨与,以激厉天下。”[11]《乞出师札子》有言:“臣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从陛下于戎武,实有致身报国、复仇雪耻之心。”[12]《奏审已条具曲折未准指挥札子》再言:“臣喜而不寐,以为陛下慨然英断,将欲兴王师,举大事,以雪积年之耻。”[13]“雪耻”于岳飞叨念不忘,是岳飞一生文韬武功、矢志不渝的总格调。

(六)臣子:出自“臣子恨,何时灭”一句。岳飞向高宗上书多自称“臣子”。《乞淮东重难任使申省状》有言:“若蒙朝廷允飞今来所乞,乞将飞母妻为质,免充通泰州镇抚使,止除一淮南东路重难任使,令飞招集兵马,掩杀金贼,收复本路州郡,伺便迤逦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故地,庶使飞平生之志得以少快,且以尽臣子报君之节”。[14]《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有言:“臣昨者被奉曹成之命,深以为陛下好生之意如此,为臣子者,患不能推广而行之,故先宣布上恩,以期改行,阅日虽久,扞格是闻。”[15]臣子,作为岳飞对高宗的自称,当确凿无疑。

(七)恨:出自“臣子恨,何时灭”一句。建炎四年 (1130年)岳飞在收复建康(今南京)后,在宜兴曾题壁誓词,即《五岳祠盟记》,其中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16]《宝刀歌 赠吴将军南行》中有言:“蛟鳄潜形百怪伏,虎豹战服万鬼号。时作龙吟似怀恨,未得尽剿诸天骄”。[17]对岳飞而言,壮志难申,自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八)胡虏:出自“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出于强烈的民族恨、国亡耻,面对金人的“屠城”,烧杀抢掠,中原故土家乡父老的惨遭蹂躏,都使岳飞对侵略者充满愤恨,对金人言必成“虏”“贼”“……,“胡虏”一词也是多用。《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有言:“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18]《与张所论用兵及时事》有言:“今朝廷命河北之使,而以招抚名,越河以往,半为胡虏之区,符何以为招抚之地?”[19]据《金佗粹编·行实编年卷之一》记载:“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耶?”“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20] “胡虏”一词,在当时背景下,作为南宋时人对金军侵略者的蔑称,应是当时的大众俗语,作为岳家军的生死对手,岳飞在诗词中也多言称“胡虏”等。

三、结语

以上可见《满江红·怒发冲冠》重点词汇用语与岳飞平素诗文、奏章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度或一致性。总览《满江红·怒发冲冠》,当是岳飞生活阅历、情感基调和人生志向的真实表达。或许仍有人会提出,或为明代人或其他哪个朝代人因熟知岳飞诗书,故借用岳飞书简惯用语,凑成此作。稍作推理,即知这样的逻辑推理也是很难成立的。正如给你再多上等的布料,倘若没有真正一流的缝裁历练和功底,是做不来上等的锦缎衣袖的。此外,从阅历、胸怀、气度、志矢等方面来讲,岳飞之与《满江红·怒发冲冠》,正如毛泽东之与《沁园春·雪》,其中的“将军气度”与“领袖情怀”,为性情志趣、韬略涵养,历经多年岁月磨砺而成,断非可以一时拼凑而就。“文学作品的风格、内容以至语言,都是受到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巨大影响的。上述诗词,可以说不是文弱书生用淡墨闲静的书斋里写出的,而是在金戈铁马、剑戟铿锵的征战中,用血与火锻就的。”[21]换言之,如果存在这样胜任作伪之人,此人也绝非等闲之辈,断不会来去无踪,就此销声匿迹,踏雪无痕。

以上着重从文本考察的角度,阐论《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作的可信度,结合其他史料互证,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认定《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岳飞所作。千百年来,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震古铄今,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加强研究,倍加珍惜,并赋予新的内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食粮和不竭动力。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当之无愧,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龚延明:关于岳飞《满江红》词讨论综述[A]岳飞研究2[C].郑州:中原文物编辑部.1989:248.

[2]陈正.专家证实:岳飞“踏破贺兰山缺”之贺兰山在邯郸磁县[N].燕赵都市报,2016-7-8.

[3]殷时学等.岳飞庙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54.

[4]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33.

[5]殷时学等.岳飞庙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51.

[6]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326.

[7]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20.

[8]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30.

[9]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36.

[10]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27.

[11]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235.

[12]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248.

[13]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275.

[14]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20.

[15]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51.

[16] 殷时学等.岳飞庙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49.

[17] 殷时学等.岳飞庙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55.

[18] 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70.

[19] 郭光.岳飞集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78.

[20]史式.中国不可无岳飞[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144.

[21]王瑞来.岳飞诗词辑考[A].岳飞研究论文集汇编[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