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精忠特稿

特稿:跨越时空的心灵陪伴

发布时间:2022-02-19 18:26:49  作者:张志成  来源:岳飞网
史式教授,一生研究岳飞、喜爱岳飞,追慕岳飞,以至于立下遗嘱要在百年以后魂归庐山东林寺,其背后的历史原因何在?

我不知道“崇拜”一词于中国历史究竟源于何时。近察古籍,见《南齐书·百官志》有载:“其诸吉庆瑞应众贺、灾异贼发众变、临轩崇拜……则左僕射主,右僕射次。”可见,至少一千五百多年前即有这一明确的提法。当然,具有近似“崇拜”意思的古语的出现应更早。看来,“崇拜”也是古来有之,倒不必大惊小怪的。只是近来观某些似近疯狂的明星崇拜,不惜一掷千金的追捧,让我费思不得其解,陷入沉思。何为崇拜?崇拜何人?又如何崇拜?细思:英雄崇拜,当是其一。

岳飞崇拜,也是英雄崇拜。岳飞崇拜,有别于今天的明星崇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是一种对先贤志士的发自心底的钦佩,是一种持久深厚的仰慕,绝非歇斯底里的浮浅追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当代中国精神绝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其中“割不断”的“自己的精神命脉”,也应有英雄崇拜的一席之地。

著名史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的作者史式教授,一生研究岳飞、喜爱岳飞,追慕岳飞,以至于立下遗嘱要在百年以后魂归庐山东林寺,其背后的历史原因何在?因为岳飞在驻防江州时,喜爱庐山风景,曾想购置田地作为退隐之地,也曾向东林寺高僧慧海表达过“屏迹山林,以养微躯”的愿望。有岳飞《寄浮图慧海》诗为证:“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却终因赵构、秦桧之辈陷害如此简单的“奢望”竟成泡影。史教授每每念起这一番情由,一定在内心深处为英雄愤懑不平,他或许早已下定决心,百年之后魂归山林,替英雄完成这一夙愿。这是一个完全超乎常人的选择,史教授的百年归宿没有选择与亲人家眷为伴,或许他认为这种方式也是自己对心中“偶像”的追随和慰藉,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这是一位当代岳飞与古人岳飞,是现代“粉丝”与古代“偶像”的情感奇缘。

史式,抗日战争时期曾弃学投身抗战,自述受满街回响的《满江红》歌声的感召,开启了一生的宋史研究之路。史教授认为“中国不可无岳飞”,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中国当时不可无岳飞,第二层意思是今天的中国也不可无岳飞。“岳飞为之奋斗终身的大事业,是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保卫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到了21世纪,和平与发展已经是人类奋斗的大方向,这和岳飞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岳飞南征北战十六年,为南宋打下立国100多年的基础,这一片热土,也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地。史教授直言:“英雄遗爱,万古长存!”2015年2月25日,93岁高龄的岳飞思想研究会高级历史顾问、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式于云南临沧仙逝。

所幸在岳飞后裔28世嫡孙、岳飞思想研究会会长岳朝军先生的帮助下,老人最终实现了当代岳飞的,也是替古人岳飞圆了一个梦想。2018年12月4日,史式先生骨灰盒正式安放庐山东林寺。至此,英灵归位,福地长眠,含笑九泉。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学界泰斗、岳研高峰,用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对一位古代英雄圣贤的最神圣而又最庄严的致礼。史教授为岳飞挽诗:“出师已捷身冤死,长使英雄怒满膺。”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心与心的交融,是身心的陪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间至情,岂只有男欢女爱!一位当代学者将深埋心底的一腔爱恨情仇,用殉道般的精神祭礼来实现,惺惺之相惜,情感之无状,怎不令人感慨唏嘘!

《中国不可无岳飞》,这书名似乎很“口号”、很“另类”,不太符合学术常规,我认为或许作者原本就不是为了出版一部“冷冰冰”的学术著作,因为那样只会抑制情感的宣泄,思想的肆意。然而,这的确是一位拳拳老人烈烈长风中的呼喊,喧嚣纷杂中的冷静,太平盛世中的警钟!岳飞是大家的岳飞,也是史教授的岳飞。岳飞是史教授笔下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然而他用心、用情、用一生,去爱惜他、尊敬他、追慕他。史教授用行动来证明一切,证明中国人从来没有“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远离西子湖畔栖霞岭,在远方另一处青山丛林间,在民族英雄岳飞曾经无限向往的心灵栖息地,有跨越时空的心灵寄寓,是另一种方式的长久陪伴。栖霞岭上泉水寒,但岳飞不孤单!

(作者为岳研学者张志成教授 岳飞网特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