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精忠特稿

陕西城固岳飞后裔兴衰家史纪实考

发布时间:2023-11-13 15:46:26  作者:岳侠  来源:岳飞网
习近平总书记说,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每个人在单位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回到家里孝敬父母,搞好家庭,这就是精忠报国。

640.png

(本文被岳飞网收录于正在编撰的大型文献《鄂国精忠宝典汇编》武穆遗风专辑)

一、宗支起源和世系总图:

在我们的圣祖岳飞遇害后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奸臣的迫害、兵荒马乱、自然灾害、朝代更替等各种原因,岳飞后裔为了生存都经历了四处逃难、滇沛流离、迁徙它乡的苦难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岳飞后裔都将自己的家谱丢失。但是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也不论我们身在何方,“我们是岳飞的后裔”,“精忠报国,忠孝传家”的祖训却代代相传,永远牢记在心。

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寻根问祖是人之本性,伦理所在。通过2018年4月陕西合阳和大荔西白池村的寻根问祖和2018年8月陕西大荔西白池村编写村史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出结论:陕西大荔县西白池二百多户一千多名岳姓人口与其周边的合阳路井镇岱堡、孟庄、太兴(原小张家村)、范家洼及大荔的南城上村、福佑村及200余年前由合阳太兴(原小张家村)迁往陕西城固南关的这支岳姓人同宗共祖,都是圣祖岳飞九世孙岳宣的后人。

鉴于大荔县西白池村及周边同宗共祖同为岳宣后裔的各地宗亲,目前尚未开展修编宗谱工作,故二十五世之后的世系资料,就以已经开展修谱工作的陕西城固南关饶家营岳飞后裔世系为代表户,编制世系总图。关于陕西城固南关饶家营岳宣后人的代数,是依据本分支年纪最长的岳杰生前口口相传,他为岳飞二十九世孙为依据进行推算而来。这样,岳霖三子岳珂支系九世孙岳宣的后人:陕西大荔西白池、南城上村、福佑村、合阳岱堡、孟庄、太兴(原小张家村)、范家洼、城固南关、饶家营等村岳姓人世系总图如下:

1572681837126354陕西家谱.png

1572681854233619陕西.png

二、本宗支家族三次大迁徙的情况:

经查阅《中华岳氏迁徙史》等相关资料,结合本宗支和城固县南关饶家营分支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支岳家人也经历了三次大的迁徙。其中,第一、第二次迁徙与中华岳氏大迁徙的情况完全吻合,具体如下:

1、第一次迁徙:

南宋晚期奸相贾似道乱国,“凡忠直的官宦之家,无不饱受其迫害”。公元1279 年蒙元灭南宋入主中原,出于安定江南的考虑,蒙元将江南的官宦富户迁往其经营已久的“内地”——山西,这是继朝代更换的兵乱之后的一次有组织的迁徙。加上飞祖曾抗金“蒙元与岳姓为难”的双重原因,使岳姓人倍遭厄运。少数死难,更多的人则是逃亡迁徙。据《岳氏家族》一文记载,在这次大迁徙的洪流中,霖系三子岳珂之孙,飞祖五世孙岳迁往山西洪洞。又据《中华岳氏迁徙史》一文记载岳长子岳迁往山西洪洞,而九世孙岳宣作为岳五子岳漴的重孙,在山西洪洞出生长大是很自然的事。此文还记载:岳霖三子珂支、岳二子六世孙岳泾、七世孙岳琳,在南宋末年也曾以官寓居杭州,后有裔孙迁洪洞的记载。显然,迁往山西洪洞的始迁祖为五世孙岳和长子六世孙岳。

2、第二次迁徙:

根据大荔县西白池村开展编写村史工作经反复深入调查后发布的“白池”略事一文记述:“明初(公元1371)年大明统治者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强硬的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垦荒政策,五十年间,几十万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至全国各地。在这场移民洪流中,早已隐居于民间的岳飞九世孙岳宣也是其中一员。岳宣在官兵的强征和欺骗下离开山西洪洞,他们被长绳拴着,由官兵押解,长路漫漫,盲目前行,最后便落脚在黄河流域金水河畔的‘白池’附近两侧,今天西白池自然村。他们和当地土著人杂陈而居,既有矛盾和竞争,又有交流和融合。正是这些不断发生的矛盾、竞争的消解融合以及一代代婚配交流和结合中,岳宣及其后代在这块土地上不断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二百多户人家,一千多户人口的自然村——西白池村”。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发展生产以及男婚女嫁的自然流动,岳姓人口不断向周边的南城上村、福佑村、合阳岱堡、孟庄、太兴、范家洼、高原寨等两县村庄迁移辐射,才形成目前岳姓人口以西白池村为中心,向大荔、合阳两县纵深扩散的分布状态。显然,第二次由山西洪洞向陕西大荔西白池迁徙的始迁族为岳飞九世孙岳宣。

3、第三次迁徙:

仅限于陕西城固南关饶家营这支岳家人,始迁族为圣祖岳飞二十六世孙岳钟岱。于清朝中晚期为了改变家族世代务农,十年九灾,饥饿贫困的落后状态,历尽艰辛从陕西合阳(国家级贫困县)太兴村(原小张家村)迁来陕西汉中城固一带学习商业,学成自立门户,惨淡经营。由于先祖们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勤劳节俭。历经数年,聚沙成塔,出现了兴旺发达、盛极一时的局面。由于城固县南关地处汉江沿岸,水运极为便捷。水下江汉,陆上川陇,下通京广采积南货,上达甘青宁选购土特产,南北货物交流十分便利。数年后整个南关半条街均为岳家商铺,先祖岳钟岱也当选为城固县商会会长,这支岳家人由此落户城固县南关。

解放后因父亲解甲归田,由县城迁往张骞墓所在的饶家营村务农。后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住在城固南关和饶家营的子孙后代分期分批陆续于大学毕业后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乌鲁木齐、甘肃酒泉、青海西宁、陕西西安等地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又有少部分人迁往山东烟台、广州、河南郑州、湖北武汉等地工作。目前除岳剑英一人留在饶家营务农外,城固南关和石家巷2 号祖屋已无人居住。其它岳家人已全部迁往西北四省或沿海内地,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状态。

三、陕西城固南关饶家营分支世系图。

始迁祖为岳飞二十六世孙岳钟岱,于清朝中晚期迁来陕西汉中城固一带经商,落户城固县南关。光绪年间当选为城固商会会长,授八品衔戴花翎,曾监造城固县钟楼。解放后岳杰一支解甲归田后由城固石家巷迁往张骞墓所在的饶家营村务农。本分支迁来汉中城固历经200余年,共繁衍后代,计七代61人,其世系图如下:

1572682138942094陕西.png

四、陕西城固南关饶家营分支兴衰发展的五段家史。

第一段:由先祖岳钟岱带领家族由穷乡僻壤、土地贫瘠、灾害不断的合阳小张家村(现太兴村)迁徙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的鱼米之乡汉中城固一带,并且由农转商一举改变了家族长期贫困落后的状态,实现了家族由穷变富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在这个历史阶段,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由衷钦佩和学习,感恩的始迁祖岳钟岱有以下几点:一是他穷则思变,敢于开拓创新,有立志改变家族命运的勇气、决心和意志。二是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爱学习的精神。13岁小小年纪就离乡背井,千里迢迢,历尽艰辛到达举目无亲的汉中城固,从给人当学徒开始,在旧社会学徒是要给师傅倒尿壶、烧水、做饭、抱小孩、洗尿布、屎布等各种家务无所不干的。没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爱学习的精神是学不到真本事的。三是他深切地体会到无商不富的道理,很有经济头脑,而且敢于开拓创新,下功夫由农转商,开拓新的生存领域,尽管隔行如隔山,但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肯学习钻研,就能掌握其中的奥秘。四是他站得高,看得远,目光远大,很会利用天时地利,他利用当时的汉江从城固南关擦肩而过的有利地势,将他创办的复利亨商行(堂号为四知堂,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商店就设置在南关街上,前门就是商店,商店后面的房子为住宅,而住宅后面的房子为货场和维修船只的工场,工场边设有后门,后门下去不足100 米就是水运码头。这样货物从码头上岸到后门进入货场(仓库),再到街面的商店距离很近,运输十分方便。当时的汉中、城固南有巴山,北有秦岭,陆上运输极为困难,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而有了汉江的水运,不仅运输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这样水下江汉、陆上川陇,下可通京广采集南货,上可达甘青宁选购土特产,使南北货物交流天堑变通途。不能不说先祖岳钟岱眼光之远大,方法之高明。五是发家致富之后他一直牵挂着仍然在陕西合阳务农在贫困中煎熬的亲戚,经常送钱送物给他们,先富带后富,帮助他们发家致富。六是他在光绪年间当选为城固商会会长,授八品衔戴花翎,为城固县商业的兴旺和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如监造的城固县钟楼,至今仍为该县名胜古迹和地标性建筑。

岳钟岱先祖是我们这支岳家人由穷乡到鱼米之乡,由农转商,由穷变富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我们这支岳家人的命运才得以改变,我们要永远记住他的功劳和恩德,学习他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特别能吃苦,特别善学习,具有战略眼光和聪明智慧等优秀品质。鼓励我们后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

第二段:曾祖父岳绍昆北京十年和庐山牯岭二十多年行医济世、治病救人、造福一方百姓的事迹。

清朝中晚期,先祖岳钟岱带领本家族迁来汉中城固南关经营商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生意兴隆,家族兴旺,曾盛极一时,但熟料到清朝末期及民国初年,后人不思进取,烟赌玩物,家道渐衰。尤其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家人急于振兴家业,为一张姓军阀筹办粮秣,没想到张战败外逃,欠款无处追讨,被迫倾家荡产抵债。此时先祖岳钟岱已辞世,全家数十口人的生计落在了岳钟岱长子、已是不惑之年的曾祖父岳绍昆的肩上。

在家计枯竭,生存难以为继的关键时刻,曾祖父岳绍昆勇于担当,挑起了带领族人重振家业的重任。他决定出外谋生,进行再次创业。

曾祖父岳绍昆自幼熟读儒学、道学、中医、书法等,在这些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年青时曾师从四爷岳峣的外祖父江湖上人称为“刘一摸”的名医,也是太平天国军医刘老中医,学医多年。他颇具战略眼光,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父亲二岁时),曾祖父带领胞弟岳绍伦,二子岳本裕一行三人到北京后,他首先让胞弟岳绍伦考入北京郁文大学法学专业就读,二儿岳本裕考入北京郁文大学植物学专业就读。他自己为谋生计在繁华的北京天桥摆摊,行医兼占卜(算卦)。一天偶遇北洋政府一高官家人求子,曾祖父为其诊治,最终治愈得子。该高官全家非常高兴,建议并举荐他去北京政府工作,经考虑再三,为谋生计,报效国家,曾祖父接受了该高官的建议和举荐,到北洋政府长期从事赈灾方面的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政绩突出,几年后即被提拔为北洋政府中央委员兼赈济委员会会长职。在职期间他尽职尽责,在赈灾救灾方面为灾区百姓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北京十年他亲眼目睹了全国各军阀之间、北洋军阀内各军阀之间明争暗斗,对内打着“共和统一”的旗号实则进行军阀独裁和封建专制,对外则实行崇洋媚外、出卖主权、祸国殃民的政策,因此造成国内连年战争,政局混乱,民不聊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北京十年,他痛切的感到,在军阀混战、时局混乱的年代,真是报国无门,回天无力。此时他想到古人的教诲,作为知识分子,人生在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因而痛下决心,在一九二八年北洋政府垮台后,立即离开北京,归隐庐山,重操旧业,一面炼道,一面行医,实现自己多年来所向往的,为老百姓治病救人、行医济世的人生理想。

曾祖父岳绍昆之所以选择上庐山行医,是因为他是一名道医。有关道医的文献资料称:“道医”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标志,由上古真人修道、证道过程中为解决自身障碍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凡是历史上的上工大医都是修行有成的高道,但凡修行有成的高道也都精通医术,医道相通、医道同源,是道医最突出的特征。道医之本在阴阳,阴阳是道生化出来的,是道性的体现,“道”是道医的根本和源头。因此要想当好道医,必须认真修道、练功,只有修道练道才能达到上工境界。而庐山当年是道教圣地,据传“仙人洞”是道教祖师吕洞宾修道成仙之地,因此庐山是曾祖父练道、修道,当好道医的理想之地。曾祖父上庐山后即带领二儿岳本裕、徒弟黄河清(药工)等,克服重重困难,在庐山牯岭街中段现“新华书店”处筹建了“得露堂中药号”。从 1929 年开业到1953年公私合营改名为“庐山药店”为止,共历时 24年。从医药行业来说在当时庐山牯岭算是首屈一指,曾盛极一时,誉满庐山牯岭。

曾祖父岳绍昆的主要事迹和突出贡献:

1、曾祖父一生酷信道教,是道教的忠实信徒。他上庐山一面练道一面行医,既是继承圣祖岳飞忠孝义慈俭的道教思想,也是在追随和践行道教师祖吕洞宾忠孝义慈俭等修道成仙的要求。他一生以老子《道德经》为标准,坚持道法自然,无为面冶;坚持修道、练道,心系百姓,心怀慈悲。在行医治病中坚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发扬人道主义。无论高官还是百姓,无论有钱还是没钱,富有还是贫穷,救命要紧,都要给予认真治疗。特别是八年抗战期间,对待那些涌上庐山避难的难民,既使没钱也要免费给予认真治疗。作为道医,他以道治心,以医治身,心身兼治,自然病好得快。他将道教阴阳五行理论用于中医,在没有任何仪器设备检测的情况下,仅靠他的三个手指头一摸就能查出病在哪里,是什么病,从而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难怪在70 多年后的 2006 年,当年居住庐山牯岭街 1169 号“松门别墅”的主人,清末大诗人陈三立之孙女,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侄女作家诗人陈小从撰写的“记两位神医的妙药”一文中写到: “我家在庐山前后十几年跟家人打交道的医师,仅仅一两位而已。第一位是牯岭正街‘得露堂中药号’的岳老医师,这位老医师的医道颇有特色,我们家无论是谁有点小毛病,都是找他开个方子,无不收药到病除之功效。这篇文章虽然只是庐山陈小从先生一家人对曾祖父岳绍昆高超医术的赞美和评价,但却代表了庐山牯岭百姓的共同心声。由此可见,曾祖父岳绍昆、二爷岳本裕在庐山牯岭创建“得露堂中药号”二十多年。由于践行了以人为本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的精神,在治病救人,关爱健康方面真正造福了庐山牯岭一方百姓。难怪曾祖父在庐山去世后每年逢年过节,都有他的徒弟、得露堂中药号的二代传人黄河清老先生和附近村民自发到他墓地进行祭奠。而一生受曾祖父培养教育,对曾祖父的医德医术由衷钦佩,受益匪浅的黄河清老先生去世后,小小的庐山牯岭竟有上千人自发的为其送葬,这就是高尚医德医术为百姓治病救人得到的回报!也是人心向善和道德的力量。

2、在庐山抗战中所表现出的高尚的气节和风骨。

1938年夏天,日军攻打九江,庐山危在旦夕。由于日军的铁蹄疯狂肆虐长江沿岸,九江附近的难民络绎不绝地从山下逃往庐山,在山上长住的 “老山民”们都惶惶不安地为如何自保,如何躲避敌机投弹和扫射而犯愁。凡在山上有些产业,有点声望的“士绅”们都接到一封勒令下山且措辞很不客气的信。当时曾祖父也是被勒令下山的人员之一。但曾祖父首先想到的是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时庐山牯岭每天都有成群结队来避难或路过的难民。由于终日在路途中奔波劳累,日晒雨淋,且夜里露宿街头、稻田或谷场,其中不少人都患病在身,急需救治,他怎么能为个人安危而舍弃这些病人而远走他乡呢?因此他和得露堂的全体员工,无一人离开牯岭而是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治病救人,而且对无钱的难民都是免费治疗,充分体现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日本在攻打占领庐山期间,经常派飞机对庐山牯岭进行轰炸,并散发传单扬言,只要在自己家的屋顶上挂上白旗,飞机就不轰炸和扫射。对此曾祖父态度坚决,誓死不挂白旗,对于有的山民在屋顶挂了白旗的,他看见就非常气愤,他多次向家人表示,我们绝不挂白旗,绝不向日本鬼子投降,表现出曾祖父的高尚气节和风骨。

3、曾祖父岳绍昆不仅在道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被庐山牯岭人称为“神医”,深受庐山人民的赞誉和爱戴,而且他多才多艺,有多种兴趣爱好,尤其热爱庐山风景名胜和文化公益事业,对书法石刻艺术情有独钟。其代表性的作品有:庐山归宗寺附近玉帘泉有他在 1930 年亲自书写的摩牙石刻《玉帘吐花》一处和在庐山仙人洞附近书写的《老君殿》石刻一处。

在归宗寺《玉帘泉》,抬望眼,高山上一股银白色像银河般瀑布从石镜锋崖顶空跨布崖喷薄而下,轻扬成白练!水雾蒙蒙,晶莹灿灿;凌空开卷,随风漂动,如玉帘吐花,潇潇洒洒,悠悠扬扬,漂落潭中。瀑声婉转动听,疑是玉女拨弦,进入人间仙境。潭水边巨石之上,曾祖父八十八年前(1930年)亲手书写《玉帘吐花》四个大字,巍然屹立在山崖之上。落款为:“庚午秋承青松和尚邀赏仙境,特书此以志焉。岳峻山、席妙音仝劳用宏、杨德洵、劳则民、杨寅秋、李波谦泐”,刻于 1930 年。

玉帘泉的美景,在《玉帘吐花》四个大字的衬托下,尤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给玉帘泉的美景蒙上了一道神奇的色彩。自然和人文两个景观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将玉帘泉如人间仙境般的自然奇观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表现出曾祖父文采飞扬、书法精湛和浪漫主义的情操。目前这一石刻已被收集到庐山石刻博物馆展览。曾祖父《玉帘吐花》的书法石刻作品将与日月同辉,流芳百世,永远供世人游览、观赏,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我们的长辈、现已95岁高龄的四爷岳峣曾多次对我讲:“当时在庐山大伯(指我的曾祖父)名医名士,与之交往的名流也多。如大书法家于佑仁,曾与之谈书论道”。“于佑仁与大伯有交往,尚有当时一些将军”。父亲(曾与曾祖父在庐山朝夕相处五年)也多次对我讲过:“有很多国民党上层人士拜他(指曾祖父)为师,从事学道,其中有中国名人地质学家李四光也为其道徒”。由此可见曾祖父在庐山练道和书法水平非同一般。

4、曾祖父名医名士,站得高看得远,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在家败后出外谋生的初期在经济十分拮据情况下,依然供胞弟岳绍伦、二儿岳本裕在北京上大学,因为他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事实也正是如此,胞弟岳绍伦在北京郁文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到武汉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因为他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很快就得到领导的提携和重用,被任命为湖北老河口统税局局长。二儿岳本裕,由于上庐山筹建“得露堂中药号”急需管理人才,而他在郁文大学上的是植物学专业,植物为药物同根同源,药物也是植物,而庐山是一个世界植物和药材的宝库,所以他学的知识在中药材的开发配置中也得到了应用。由于他有较高的文化,随父上庐山创办“得露堂中药号”,一直都是父亲的得力助手和接班人,在他的经营管理下,将“得露堂中药号”办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这样无论是在庐山创办“得露堂”,还是在湖北老河口任统税局长,可以说在事业上都取得了成功。之后,被留在陕西城固的女眷属和子孙,分别被接上庐山或湖北武汉,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由曾祖父岳绍昆带领胞弟岳绍伦和二儿岳本裕出外谋生,进行家败后的二次创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这支岳家人再次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之路。

岳绍昆、岳绍伦、岳本裕生卒年月不详。岳绍昆、岳本裕去世后葬于烟台市“英山公墓”。岳绍伦去世后葬于湖北汉阳。

第三段: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

我们是圣祖岳飞的后裔,因岳飞是武将出身,作为岳飞后裔自然继承了练兵习武的家风。直至清代家中一直备有练武用的冷岳器刀、枪、剑、钢鞭、长杆、大刀、铜锤等,我的爷爷岳本宽、父亲岳杰自幼就用它练习武艺。在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之下,父子二人从小就有学好武艺“精忠报国”的志向和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面对全国军阀混战,兵荒马乱,连年战争、祸国殃民、民不聊生,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正在积极筹备黄埔军校,组织革命力量对北洋军阀和政府进行讨伐之时,曾祖父毫不犹豫,通过友人陕西国民党元老于佑仁先生介绍推荐,将自己大儿子岳本宽送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投入北伐大军从一九二六年七月开始从广州一路北上,历经数次战役,几经辗转,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于一九二八年六月进入北京,因身负重伤,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无效身亡,葬于北京九天宫北伐烈士墓(另一说法为葬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去世时仅三十岁出头。

我的父亲岳杰,受圣祖岳飞“精忠报国”思想的教育和影响,从小就喜爱练习武功,立志长大后保卫祖国、1936年他在庐山进步学校“庐山公学”毕业后赴上海考取“上海建业汽车工业学校”学习。当时正置“西安事变”爆发,父亲深为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爱国抗日的义举所感动,非常崇拜他们。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强盗公然向中国华北大举进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亲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义愤填膺,义无返顾的放弃学业,投笔从戎,立即投奔爱国将领张学良部 115 师,以后转入十五军、十四军、九十三军,先后转战于黄河以北,长江以南英勇抗击日寇,直到抗战最后胜利。对此,陕西省《城固县志》——抗日老兵《岳杰传》记载如下:

岳杰(1916~1997.11.7)博望镇饶家营人,抗日战争老战士。1936年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建业汽车工业学校。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浪潮风起云涌, 岳杰放弃学业回陕西投奔东北军张学良部,被安排到所属115师某连,历任文书、班长、排长,先后辗转于河南黄河以北的温县、孟县、济源一带对日作战。

1939年参加中央军校洛阳分校步兵第14期学习培训,毕业后调入93军新八师22团任连长,继续在河南、山西黄河以北参加抗日。

1940年冬,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失血过多,在部队无法短时间康复,便回乡治愈,其间应试为国民党文川镇镇长。后与李文芳、张书行、李长清、穆春发、王勃兴、胡永沧等人积极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遭到国民党汉中警备司令部强烈反对,其中五人同日被捕,岳杰得到消息只好辞别家人绕道重庆,重返河南93军新八师继续抗日,时任29团连长。1942年该团被调至重庆驻防。

1944年4月,日军为了开辟太平洋战场补给线,集结50余万兵力,实施“打通中国大陆”的作战计划,先后攻陷郑州、洛阳、长沙等地,6月22日进攻衡阳,岳杰所在部队被星夜调往全州坚守,在衡阳战役中由于敌强我弱,国民政府陆军第10军与日寇奋战47天,终因孤立无援,弹尽粮绝,最终战败。岳杰所在部队由全州撤至兴安、桂林一带防守,直到重庆援军赶到,才与全州、兴安、桂林、柳州、河池、南丹等地友军联合出击将日军打败,阻止了日寇的继续南侵。在这次战役中,岳杰再次负伤,但他带伤作战,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此后他继续在全州、兴安、桂林、柳州一带与日寇周旋,因战绩突出,先后被提升为副营长、营长、突击大队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岳杰随部队先后被调往遵义、重庆等地,虽升至副团,但国民党政府挑起内战,大失人心。岳杰不情愿国人之间兵戎相见,但作为军人,身不由己,只得等待时机进行策反。1948年不幸被派入淮海战场,在战斗中所在部队团长阵亡,军心涣散,岳杰被临时委任为代团长,他见时机成熟,于11月15日率500多名国民党士兵向解放军第七纵队起义投诚。

解放战争胜利后,岳杰被安排担任豫皖苏军区教导第三团任区队长,后思乡心切,经部队批准回到城固,之后便勤劳耕种,照料家庭。

“文化大革命”时期,岳杰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坚信这只是社会发展的暂时性波折,无论受到何种屈辱都沉默忍耐,在集体劳动中积极主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1983年岳杰被推选为城固县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他由衷感谢党和政府对自己的信任,根据自己在农村生活中了解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向政府谏言献策,并且还十分关注海峡两岸的关系,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1997年岳杰卒,享年81岁,葬于汉中汉山明珠陵园359号墓,墓前立有抗日老兵纪念碑。

以上是我的爷爷和父亲,父子二代人作为圣祖岳飞的后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现代史上两次伟大的正义战争——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直到最后胜利,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为保卫祖国和人民,打倒军阀,打败日寇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圣祖岳飞的后人,继承和践行了圣祖岳飞《精忠报国》和《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战争中,不愧为岳飞的后人,也不愧为民族的脊梁,这是我们岳家人最大的光荣和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事。

第四段:一段艰难而悲惨的岁月。

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当即立断,义无反顾的奔赴抗战前线,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为全国抗战的胜利立有汗马功劳。解放战争他怀着反对内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心态,被迫参加淮海战役。在团长阵亡,他作为付团长被指令代团长指挥全团时,立即与解放军第七纵队联系率全团残余官兵500 多人,向解放军投诚起义,减少了战争的损失,其后他在解放军豫皖苏军区教导第三团任区队长一年左右。由于身体原因加之妻室儿女三人在家乡生活无着,他思乡心切便申请回乡务农,自食其力,养儿育女。可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年就被戴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管制起来,由群众监督劳动改造,丧失了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在接连不断的历次运动中不断遭受批斗甚至打骂、游街,尤其在文化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无数次的批斗和打骂、游街、关牛棚,曾被打断二根肋骨,卧床数月,疼痛难忍,又无钱看病医治,其遭遇十分悲惨。

我的母亲黄玉珍她非常爱国,知书达理。我小时候,是听母亲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支歌长大的。自1937年与父亲结婚后,她为了支持父亲抗日,安心在前方杀敌驱贼,在老家独守空房一十二载,独自一人,费尽千辛万苦,养育我们兄弟二人。直到我哥11岁,我7岁时才见到父亲是啥样子。除了养育照顾我们兄弟二人,还要经常夜里纺线挣点工钱补贴家用。可以自豪地说我的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妇女,她真正做到了“妻子送郎上战场”舍小家为大家,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好妇女在当时那个极左路线横行的年代也受到牵连,被骂为伪军官太太,反革命家属,父亲挨斗她也挨骂,有时还陪着挨斗,受了很多的欺辱和委曲。

由于父亲被戴上历史反革命份子的帽子,接受管制,失去了自由,就连出外做点小生意的自由也没有,必须经过批准,而做生意当时是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作为历史反革命是不允许的,这样家里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种的粮食除了交公粮外剩下的仅够一家人口粮。这样我们兄弟二人上中学,每年开学的学费,每个礼拜的伙食费,全家五、六口人油盐酱醋、穿衣等全部没有经济来源。为了供养我们兄弟二人上中学以及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父母只好忍痛将祖传下来唯一的石家巷2号的房子卖了1150元(五十年代初期的市场价)来供我们上学,这点钱只够我们兄弟二人上中学,后面四个弟妹由于长大后没钱供她们上学,只好上完小学或初中就停止了。从此我们家在村里就成了唯一的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的无房户,加上本身是“黑五类”家庭,只有在村里租住他人的房屋,过着居无定处,经常搬家,饱受房东和他人欺辱的生活。为了维持生计,凡家中能变卖的东西全卖完了,这个家真正变成了“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可以想像当时全家五、六口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在这个时期,更让人煎熬的是饥饿对人的折磨。从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一段很长的日子里,家里人经常为吃不饱肚子发愁。当时的农村,无论走到哪里,人们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口粮是多少,每天能吃几两粮食。可见人们当时最关心、最发愁的是什么?特别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家人每人每天口粮仅半斤左右,整日都在饥饿中煎熬。尤其是父亲身体高大,在生产队劳动强度最大,往往队里都要把最苦最累的活交给他干,在长期饥饿的折磨下,贫病交加,饥饿成疾,患上了浮肿病举步维艰,生命垂危!几个弟妹,特别是岳磊、岳平、剑文三个最小的弟妹,身体十分瘦弱,有时饿得头都抬不起来,在这全家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是母亲忍饥挨饿,带领二个尚在少年时代的妹妹(剑英、剑雄)四处奔走挖野菜,近处的野菜挖完了,就早出晚归,日行几十里到熊家山丘陵地带产红薯的地方,捡地里漏挖掉的红薯、红薯根、茎、叶和野菜(实际就是平常喂猪的猪草)回来给全家人充饥。在饥饿中,大人还能尽量忍耐、克制,但最小的三个弟妹年纪小,忍耐性差,生命很脆弱,父母眼巴巴看着她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惴惴不安,饥饿难忍的样子,真是痛心疾首,为了她们不被活活饿死,也为她们能摆脱这个黑五类家庭将来有个好前程,父母忍痛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送给南山深山老林中可以自己开荒种红薯填饱肚子的人家做继子(女),造成了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其中,三子岳磊在1960年送至西乡县私渡河镇姜德福家寄养,为了报达养育之恩,改名为姜贵和,其子改为姜涛、姜华,但现在早已全部迁回亲生父母身边,回城固县与兄弟姐妹在一起。这也是父母一辈子深感内疚,感到亏欠了她们的一桩心事。

在极左路线盛行的年代,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成了“黑五类”,而子女就成了“黑五类子女”受到了株连。在上高中时我积极要求进步,多次要求加入共青团组织,尽管我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在全县大炼钢铁中被评为县大炼钢铁劳动模范,在学校勤工俭学(将草房教室新建为砖瓦教室)中评为勤工俭学劳动模范,在支援农村夏收夏插劳动中评为夏收夏插劳动模范,并多年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和学习委员,受到同学、老师的一致好评,但入团组织上就是不批准,说是要进行长期考验。1960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我是班级前三名,顺利地答完了考卷。可是由于是“黑五类子女”,大学就是不录取。落榜后,城固七中请我当代课老师,我教的初三化学课程在全县高中招生考试中名列第一。但 1962 年干部下放时,又将我下放,成为学校的工友。不久,遇到国家征兵,所在公社的武装部干部看到我身强力壮,风华正茂动员我去当兵,但一听我说我父亲是历史反革命,我是黑五类子女,便立即弃我而去,再不敢提让我当兵的事。总之无论在入团、入党、考大学、提干、当兵等等方面都受到歧视而不能平等对待。面对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我深感世态炎凉前途渺茫。我想,我的祖先岳飞是民族英雄,千古一将,我的祖父是北伐营长,我的父亲是抗日老兵,都是在保卫祖国,可我作为他们的子孙竟然连当兵的资格、保卫祖国的权力也没有了,真是可悲!可叹! 

这段岁月直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之后才有了改变。父母这段悲惨的岁月才算熬到了头。父母只所以能够挺过这段苦难的岁月,是因为他们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参加八年抗战没错,解放战争投诚起义解放军没有错,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生的道路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曲折坎坷的,人生在世要经受得住冤枉和委曲,“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即在前头”。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使他们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1983年父亲顺利当选为县政协委员,终于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最悲惨的岁月。

对于我自己尽管入团不成,考大学不收,当代课老师被下放,当兵拒收等一系列的打击,但我心中始终有一信信念,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而且是优秀的人,因为我是三好学生,是县上大炼钢铁、夏秋夏插、学校勤工俭学的劳动模范,考试成绩均在班级前三名,我心里始终不服输,而且我相信党的不搞唯成份论,重在表现的政策。我相信,公平和正义有时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所以我在前途渺茫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竟然又萌发了再次考大学的想法,于1963年又一次参加了高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收到了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度过了人生路上一段曲折坎坷的岁月。这段坎坷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第五段:奔赴大西北,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恢复经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号召我们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这支岳家人由于从骨子里遗传和继承了“精忠报国、忠孝传家”的岳飞精神,随时听从祖国召唤,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代又一代子孙后代大学毕业后,分期分批奔赴祖国西北各省,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现在西北各省已经成了我们这支岳家人的第二故乡。首先是岳飞二十八代孙,现已95岁高龄的四爷岳峣在五十年代初期于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后,响应祖国召唤,义无反顾的带领全家奔赴祖国边疆——新疆乌鲁木齐市,先在自治区工农速成中学任教,给解放军干部战士教授文化知识,培养了大批工农干部,然后在新疆一直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后调入筹建中的新疆师范大学,从事建校工作并任教。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在那遥远的边疆一干就是一辈子。曾任该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科长、副教授。现在他培养的学生遍布新疆及祖国各地,真是桃李满天下,学子满神州。老人家学识满腹、为人师表、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两袖清风、保持晚节,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及岳氏后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该校广大师生都称赞他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教授、老师长。他的妻子四婆李玉芬,陕西助产学校毕业,先在安康地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四爷毕业后,与其同甘共苦,共赴边疆,任新疆乌鲁木齐友谊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她与四爷一生相依相伴、相夫教子、相濡以沫、琴瑟和鸣、白头偕老。儿子岳城为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曾经担任该院副院长、副书记,曾公派留学英国,是国内有一定名望的动物医学专家。大女儿岳军为新疆乌鲁木齐血液中心主治医师。二女儿岳晖为广州大学数学学院教师。孙子岳阳为新疆边疆集体有限责任公司职员,从事外贸工作,曾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

一九五九年,岳飞三十代孙,哥哥岳豪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前往甘肃河西走廊古人称为“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世界风库之称的安西县中学教书,后调入酒泉地委党校任副教授,因酷爱文学创作和书法绘画艺术,著有“无悔人生”和“墨海清深”等作品,为作家、书法家、律师。在甘肃酒泉地区从教四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受到广大师生的赞誉和爱戴。长子岳亚东甘肃酒泉市审计局科长,审计师,曾荣获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称号。次子岳亚中,复转军人,酒泉地委党校管理干部,多年评为先进工作者。热心岳飞思想文化研究工作,在酒泉地区岳飞思想文化研究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女儿岳亚平,曾任青海石油管理局西部公司会计,陕西延长油田物业公司会计。孙女岳杨,财会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

一九六八年底,岳飞三十代孙岳侠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前往青海省交通厅第一汽车修理厂工作。曾在工厂当工人、技术员10年,每年评为先进工作者。1978年被调入青海省交通厅任一般干部5年,副处长8年,省公路局长党委书记6年,省交通厅副厅长5年退休。其长子岳震昆,兰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上海金伯利钻石有限公司河南大区总经理、天鸿珠宝副总经理等职多年,现自主创业,任东方润红教育集团经理。次子岳震强,在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成人教育管理工作,曾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妹妹岳剑雄在青海省公路局海东公路总段工作,任财务科副科长。弟弟岳平曾在西宁经营水产、网吧等。现在汉中城固上元观承包家庭农场,从事药材种植及农业生产。

改革开放以后,岳飞三十代孙弟弟岳磊在西乡县私渡河镇河湾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八年,使该村面貌有较大改变。其子姜华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铁道部一局集团公司工作,现为高级工程师。岳飞三十代孙妹妹岳剑英之子黎峰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铁道部二十一局集团公司,现为高级工程师,曾任项目经理、技术部部长等职。二人参加过多条铁路、公路、隧道、高铁、地铁项目的建设,为中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岳飞三十代孙妹妹岳剑雄之子王津宝在西安自主创业为快递小哥。岳飞三十代孙弟弟岳平之子岳治林青海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曾任青海平安高精铝业自控班班长,现任武汉博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项目经理。岳侠三子岳欣大学动漫专业毕业,现在烟台一动漫公司任美术主管,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每个人在单位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回到家里孝敬父母,搞好家庭,这就是精忠报国。

综上所述,我们这支岳家人传承并践行岳飞精神,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去,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学毕业后分期分批奔赴西北各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埋头苦干,尽职尽责,争先创优,努力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先进工作者和单位业务骨干,为祖国大西北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和应有的贡献。

五、优秀人士主要事迹和突出贡献。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由于我们这支岳家人继承和践行了圣祖岳飞《精忠报国,忠孝传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传统,不论身在何方,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绝大部分人都能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搞好自己的事业,为国家、为人民、为家族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士。如带领族人由合阳迁汉中城固由穷乡到富乡,由农转商,由穷变富的开拓者始迁族,岳飞二十六世孙岳钟岱;民国初年商业失败后带领族内男丁出外谋生、游京、鄂、赣进行二次创业,最后落户庐山牯岭,创建“得露堂中药号”治病救人,造福庐山一方百姓的神医名士,庐山九老之一的岳飞二十七世孙岳绍昆;二、三十年代在湖北老河口任统税局长,湖北省统税专员的岳飞二十七世孙岳绍伦;二、三十年代黄浦军校毕业,参加北伐战争任营长的岳飞二十八世孙岳本宽;参加八年抗战直到抗战胜利的抗日老兵岳飞二十九世孙岳杰;带头到祖国边疆新疆从事教育事业近五十年的老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科长、德高望重的岳飞二十八世孙岳峣;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副院长、副书记,曾留学英国的海归教授,岳飞二十九世岳城;带头到“西出阳光无故人”的边远落后地区,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甘肃河西走廊安西县从事教育事业,后任酒泉地委党校副教授的作家、书法家、岳飞三十世孙岳豪;于六十年代后期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到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的青海高原从事交通工作三十多年,曾任青海省公路局长、党委书记、青海省交通厅副厅长的岳飞三十世孙岳侠等。还有如岳彤华、岳军、岳晖、岳阳、岳磊、岳平、岳剑英、岳剑雄、岳亚东、岳亚中、岳亚平、岳震昆、岳震强、岳欣林、姜涛、姜华、岳治林等都是优秀的岳家子孙,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先祖岳钟岱的事迹,在本文家史第一段进行了简要记述。先祖岳绍昆的事迹在本文家史第二段进行了记述,并以“曾祖父的庐山缘”为题在“岳飞网”和“中国公路网”进行了登载。抗日老兵岳杰的资料,已在《城固县志》以抗日老兵《岳杰传》为名进行了记载。同时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时以“驰骋沙场解甲归田”和“岳飞后裔,精忠报国”为题在交通部主办的“中国公路”杂志上进行了登载。这两篇文章已被编入《岳飞家史考》待出版。祖父岳本宽由于缺乏资料又无法进行收集,只在本文第三段家史中作了简要叙述。其他各位长辈如岳绍伦、岳峣、岳城、岳豪,因至今没有见到儿孙所提供的资料而无法写入宗谱。为了家谱中优秀人士事迹和主要贡献一段不成为空白,本人暂将《中国公路》杂志社记者采访青海公路后,在1995年第10期《公路局长档案》一栏中发表的《天路,建造生命的辉煌》一文转载于后,以抛砖引玉,待以上长辈们的先进事迹提供后再补充于家谱之中,也欢迎其他家族成员踊跃提供个人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资料,以便能将我们这支岳家人中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全部完整的记入家谱,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岳侠,岳飞霖系三十世孙。一九六八年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到青海长期从事交通工作,曾任青海省公路局局长、党委书记,青海省交通厅副厅长等职,于二00二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