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岳飞研究 > 学术

【学术巨著】王曾瑜:岳飞新传(二)

发布时间:2018-02-28 09:33:02  作者:王曾瑜  来源:岳飞网
背刺“尽忠报国”在归途中,岳飞和妻儿受尽流离颠沛的苦楚,极目所见,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景象。

王曾瑜 岳飞新传(二)



第四节 背刺“尽忠报国”

在归途中,岳飞和妻儿受尽流离颠沛的苦楚,极目所见,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景象。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挣扎到相州,而故乡的情况也并不比外地稍好。当年正月,金军曾攻破相州①,而金将完颜兀术(宗弼)还占领过汤阴县②。完颜兀术(宗弼)是金太祖的第四子,女真人惯称“四太子”,当时他尚是“二太子”完颜斡离不(宗望)的部将。 


女真铁骑所过之处,老弱惨遭杀害,妇女被驱掠,男子多被掳去,剃掉部分头发,结扎辫子,充当管马、负担等苦力。田野里纵横交错的尸骸还来不及完全收拾,良田活地已经荒芜,颓垣败屋也少有炊烟。金军的烧杀抢掠,即使对幸存者而言,也造成了极度的生活困难,乡亲们冻饿交迫,痛不欲生③。


岳飞见到怀念已久、存亡未卜的老母姚氏,总算得到了一点宽慰。但是,山河的破碎,人民的苦难,使这个青年悲愤填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在如此艰厄的世道,即使要贪生苟活,也极其不易,更何况岳飞决非是一个贪生苟活者。在河东的战争中,岳飞已成为舍身于刀丛箭雨中的勇士。事到如今,他更强烈地感到,死难的乡亲必须用仇敌的血祭奠,大地的胜秽必须用自己的剑铲除。他闻鼓鼙而思奋,决心重返前线,为光复河山而效命。 


剩下的唯一顾虑,是年过六十的老母。岳飞离家后,一直在艰难困顿的岁月中抚育自己的老母姚氏,自然缺少照应和保护,这又使他很难忍心为此。姚氏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深明大义,她决不愿意拖累儿子,而是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最后,岳飞决定留下妻子刘氏,照顾老母④。


岳飞临行之际,姚氏请人在岳飞背上深深地刺了四个大字――“尽忠报国”⑤。这四个字不仅刻在背上,也铭记于脑中。在往后的峥嵘岁月里,岳飞始终以百折不挠的努力,履践着自己和母亲共同的庄严誓言。千百年来,“尽忠报国”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面大旗。 
岳飞忍痛和母、妻、子等离别,奔赴民族战场。 


①《宋史》卷23《钦宗纪》。
②《金史》卷3《太宗纪》,卷77《宗弼传》载:“宗望伐宋,宗弼从军,取汤阴县,降其卒三千人。”汤阴县地处相州通往开封汤阴县地处相州通往开封的大道上,自然是金军必争之地。
③完颜兀术(宗弼)是金太宗第几了,其说各异,今从《金史》卷77《宗弼传》。据《会编》卷18《金虏节要》,女真人惯称完颜斡离不(宗望)为“二太子”,完颜讹里朵(宗辅)为“三太子”,完颜兀术(宗弼)为“四太子”。
④《会编》卷36《靖康遗录》,卷106《赵子崧家传》所载金军所过之处的残破情况,相州和汤阴县也不能例外。
⑤《金佗稡编》卷9《遗事》,《会编》卷207,《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朋乙亥注,卷120绍兴八年六丁卯。
⑥《金佗稡编》无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宋史》卷380《何铸传》说,后何铸审问岳飞时,看到“背有旧涅‘尽恋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岳鄂王年谱》卷1引《唐门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在靖康初姚氏所刺。按《唐门宗谱》晚出,“讹谬甚多”,姚氏是普通农妇,没有文化,当不会自己刺字。“尽忠报国”,后世演义小说、戏曲等常误作“精忠报国”,在本书自序中已作说明。

 

   

  第五节 从军元帅府


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①。靖康元年冬天,岳飞前往投奔刘浩。他过去两次当兵,实都是被迫的谋生者;现在第三次从军,却成为一个自觉的爱国者。

刘浩询问了岳飞的经历,明了他的从军杀敌、保家卫国的抱负,自然相当器重他。刘浩命令岳飞去收编一支盗匪,其首领名言倩。岳飞乘天色傍晚,率四名骑兵赶到言传营寨,规劝他们参加抗金斗争。吉倩等人表示愿意归顺,但又顾虑会被官府杀害,岳飞再三作了保证。不料有个壮汉猝然向岳飞猛扑过来,岳飞机敏地予以还击,以手重劈其脸颊,将此壮汉打翻在地,并拨出佩剑,指向对手。吉倩等急忙罗拜求免。最后,岳飞引领这支三百八十人的队伍返回,他因此升为从九品的承信郎。

宋钦宗的九弟康王赵构,原是受命前往金朝右副元帅完颜斡离不(宗望)军中去求和的。他明知金军渡河南下,却反方向北上,在十一月二十日抵达磁州(治滏阳,今河北磁县),又与知州宗泽发生龃龉。相州知州汪伯彦随后派刘浩带领二千名兵士,把他迎接到相州。② 

赵构在相州度过了闰十一月,由于接到宋钦宗的蜡书,便于十二月初一日开设元帅府,自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按宋钦宗的命令,中山知府陈淬任元帅,汪伯彦和宗泽任副元帅。宋时一般不设元帅,而陈 等三人又全是文官,这是贯彻文臣统兵,以文制武的原则。康王命武显大夫陈淬任元帅府的都统制,其下编组为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就是刘浩。③    

按蜡书的命令,元帅府的任务是火急救援开封,而畏敌如虎的赵构却绝不敢尝试此事。他为确定今后的行止,便派兵四出,侦察敌情。 

岳飞属刘浩的前军编制,他奉命带领三百名骑兵,前往北京大名府(治元城、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东)魏县(今河北魏县东北)李固渡④侦察。在一个叫侍御林的地点,岳飞率所部打败一队金军,杀死敌方一名枭将。他胜利归来后,因功迁三官,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飞的曾祖父名岳成,按古代的惯例,必须避名讳,改为“寄理保义郎”。正九品的保义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衔,便与成忠郎同阶。

此次小胜虽然使岳飞快国仇于万一,却无补于抗金大局。康王身膺重任,却深怕元帅府的名义树大招风,引惹敌军的兵锋。汪伯彦也竭力怂恿康王逃跑。两入经过密谋,决定先派刘浩领兵南下浚州(治黎阳,今河南浚县西北)和滑州(治白马,今河南滑县),扬言要解开封之围,迷惑金军,以掩护康王逃遁。赵构和汪伯彦直至十二月十四日出行时,仍然对军士隐瞒真情,诡称南下汤阴。但是,实际的行军路线却是出相州城的北门,往临漳县方向进发,军士们都莫名其妙。康王和汪伯彦等避开李固渡的金营,诡秘地进入北京大名府。自开府至逃跑,为时仅半个月⑤。 

在刘浩前军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飞又奉命率一百名骑士到滑州侦察,刘浩还特地借他一匹自己的骏马。岳飞率部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开封府的地界,当宋军回归时,在黄河冻冰 之上同金兵发生遭遇战。一个金将飞马舞刀而来,岳飞迎击,双刃相向,岳飞的刀劈入敌刃一寸多,又抽出刀来,劈下其头颅。战士们鼓勇冲锋,将人数众多的敌军杀退了。

待刘浩率军到达浚州,正值闰年冬暖,大河解冻。部将丁顺率五百人乘船抵达南岸,便被敌骑冲散了。刘浩感觉形势严峻,自己兵力单薄,无法单独南进,只好带领人马北上,追赶退遁的大元帅。⑥

岳飞因滑州的战功,又升迁三官,为从八品的秉义郎。两次胜利,使他在元帅府享有“敢死”的勇名。⑦他怀着南下解救开封的满腔热枕,但作为低级军官,又全然不知道元帅府的内幕,更不了解这位大元帅的卑怯心机。眼看救援开封的计划已成画饼,岳飞虽然惶惑不解,仍不得不跟随刘浩前往大名府,心中却眷恋着故土,怀念着亲人。

岳飞未曾料想到,这次随军远行,与桑梓故乡竟成永别。康王逃走仅十一天,金兵包围了相州,鹤壁田家、南平李家、平罗兰家等大族所筑坞堡都相继投降。⑧只有相州通判、宗室赵不试苦守州城,不肯屈服。岳飞的家乡汤阴县也沦陷了,金兵还在当地构筑营寨。⑨岳飞的妻子刘氏不能守节,忍受艰苦,先后两次改嫁,⑩撇下岳母姚氏和岳云、岳雷两个幼子,使一家老小越发陷于颠连无告的困境。 


① 刘浩的武阶官衔据《会编》卷64,负责召募事宜据《要录》卷1。

②《会编》卷64。

③《会编》卷70,卷71,《要录》卷1。

④ 宋时李固渡有两处,一在大名府,一在滑州。大名府的李固渡因金军在此渡黄河,筑有“贼寨”,分别见《会编》卷63,卷72,《宋会要》食货15之9。

⑤《会编》卷72。

⑥《会编》卷72。

⑦《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武穆谥议》。

⑧《会编》卷73。

⑨《要录》卷18建炎二年十一月癸未注。

⑩《会编》卷207,《要录》卷8建炎元年乙亥注,卷120绍兴八年六月丁卯。


第六节 初隶宗泽 转战曹州


康王到达大名府后,河北路的几支军队都向此地集中,副元帅宗泽首先从磁州赶来。围绕着是否和如何营救东京开封府的问题,宗泽和另一副元帅汪伯彦的主张截然相反。发生激烈争执。最后,康王和汪伯彦私下商定,分兵两路,宗泽南征,康王和汪伯彦东逃。

康王一行逃往东平府(治须城,今山东东平县),住了一些时日,仍惶恐不安,又南下济州(治钜野,今山东巨野县)。康王居然还命令宗泽对外扬言,佯称康王在南征军中,企图用宗泽军作为饵兵,吸引金军的兵锋,以掩护自己,苟全性命。① 

年近古稀的宗泽,毅然承担了救援开封的重任,而康王仅分给他一万兵力,②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陈淬任都统制,兼领中军,刘浩部的二千人编为前军。岳飞自然也列入前军的编制,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③岳飞精神振奋,根据宗泽的指挥和部署,南下出击。 

宗泽在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进军开德府(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县),接连同金军打了十三仗,每战皆捷。④岳飞奋战疆场,杀敌立功。他在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正月的一次战斗中,连发两箭,射死金军两个执旗者,在率领骑兵突击敌人后,又掳获一批军械。岳飞因此边升两官,为正八品的修武郎。 

二月,刘浩的前军奉命转战曹州(治济阴,今山东菏泽市南)。岳飞披散头发,挥舞四刃铁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战后,岳飞又升两官,为从七品的武翼郎。

刘浩的二干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今山东定陶县)的柏林镇⑤后,元帅府又命令他改隶黄潜善,而取消宗泽对此军的指挥权。当时,元帅府已集结了八万兵力。其中归宗泽指挥的只有二万六千人,而归黄潜善指挥的却有三万六千人。⑥。 

文臣黄潜善原是河间府知府、兼高阳关路安抚使,他率兵入援东平府,立即得到康王的宠信,先后被任命为节制军马和副元帅。⑦黄潜浴善畏敌怯战,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宗泽陷于孤军苦战的境地。宗泽虽然取得一些战役上的胜利,自己的队伍也蒙受相当损失,更不能致敌人于死命。 

当年四月,金军驱掳宋徽宗、宋钦宗等北撤。临行前,将开封城内和皇宫里的金银财宝、图书文籍等洗劫一空。金左副元帅完颜粘罕(宗翰)、右副元帅完颜斡离不(宗望)等另立原北宋大臣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楚。

伪楚政权不得人心,无法维持下去,张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玺送到济州,奉迎康王为帝。四月二十一日,康王离开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市)。出发之前,将元帅府所属五军重新编组,其中张俊任中军统制,刘浩任中军副统制。⑧岳飞作为中军的一名偏裨武将,随同大队人马,护送这位行将登基的新君,前往南京。


①《要录》卷一,《会编》卷73,宗泽《宗忠简公集》卷7《遗事》。

②《宗忠简公集》卷7《遗事》说有二万兵力,今据《会编》卷七三和《要录》卷1的考证。

③《会编》卷73,宗忠简公集》卷7《遗事》载刘浩部改编为宗泽前军,证实《金佗稡编》卷4《鄂王行实编年》关于岳飞初隶宗泽之说是可信的。

④《宗忠简公集》卷7《遗事》,《宋史》卷360《宗泽传》。

⑤王存《元丰九域志》卷1载,柏林镇在曹州定陶县。又据《宋史》郑85《地理志》,定陶县仍属广济军。

⑥《会编》卷79,《要录》卷2建炎元年二月癸未,《宗忠简公集》卷7《遗事》。

⑦《要录》卷2建炎元年二月癸未,卷3建炎元年三月戊午。

⑧《会编》卷94。


第七节 康王称帝 岳飞忧虑朝政


五月初一日,康王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开国之君,后庙号称高宗。

高宗当年才二十一岁,他长期在深官养尊处优,所擅长的只有享受和淫乐,统治经验还不丰富。他称帝伊始,迫于严酷的形势,不得不起用有重望的文臣李纲,担任宰相;而他真正言听计从的,却是黄浴善和汪伯彦,外加一些宦官。 

李纲于六月间自南方赶到应天府。他总结北宋亡国的惨重教训,审度宋金的实力对比,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李纲采纳张悫等人的建议,号召民众组织忠义巡社,抵抗金军。①李纲推荐宗泽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负责守卫京城;推荐张所任河北西路招抚使,傅亮任河东路经制副使,负责收复两路沦陷的州县。张所任监察御史时,力主抗战,用蜡书导召河北路人民参军杀敌,在当地有相当高的威望。宋高宗即位后,张所上奏,反对黄潜善和汪伯彦主张放弃河北与河东,与金朝划河为界,并且弹劾黄潜善“奸邪”,受到很重的贬黜。经李纲力争,方得复用。② 

李纲积极贯彻抗战路线,却遭到执政黄潜善和汪伯彦多方掣肘和刁难。按照宋制,如中书侍郎、枢密院长官等执政地位仅次于宰相,却与宰相合称宰辅或宰执大臣。黄潜善和汪伯彦坚持迁都东南,以图苟安一隅,这正中宋高宗的下怀。

岳飞处于黄潜善的羁束之下,接连几个月无仗可打,闷闷不乐。他当然没有资格了解宋廷的许多谋议与争论。但是,从相州逃到北京,又从北京退至南京,皇帝的车驾愈走愈往南的事实,元帅府按兵不发,听任宗泽孤军作战的事实,使他不能不逐渐地明白,朝廷显然并无认真抗金、收复失地的远图,只是一味地消极地怯战和退避。最后,宋高宗准备往扬州(治江都,今江苏扬州市)等地“巡幸”的消息,也终于传到官卑职小的岳飞耳中,使他忧心忡忡,焦急万分,感到无法沉默了。事关大局,尽管自己人微言轻,必须克尽己责。岳飞满腔爱国热忱便不可抑勒地迸发出来。 


①“巡社”原为了间抗金组织,建炎元年,宋廷也将忠义巡社组织颁行全国,见曹勋《松隐文集》卷26《进前十事札子》,《宋会要》兵之50-58,《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丁卯,《宋史》卷363《张悫传》。本书有关北方民众抗金的叙事,都参见黄宽先生《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此后不另作说明。

②《梁溪全集》卷175《建炎进退志总叙》,《要录》卷5建炎元年五月丙辰,卷6建炎元年六月乙丑,丁亥,卷7建炎元年七月丙辰,《宋史》卷363《张所传》。


第三章 屡折不挠



第一节 越职上书



建炎元年六、七月问,岳飞向宋高宗恳切上长书言事。他责备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迎还徽、钦二帝,却欲退避到长安(即京兆府,治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市)、襄阳(即襄阳府,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扬州等地,“在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中原的百姓将会感到失望。即使将帅们拼死作战,也无成功的可能。岳飞请求皇帝改变主意,取消去三州“巡幸”的沼令,车驾还东京,主持大计。乘着金军怠懈的机会,亲率大军,渡河北伐,则“中原之地指期可复”。①这是岳飞第一次正式批评朝廷的投降政策。北伐还是南逃,进驻开封还是退居扬州,是当时抗战派和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李纲和宗泽都是在这个问题上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经过一年多的锤炼,岳飞作为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其批评居然切中投降派的要害,这表明了他已具备超人的见识。 在宋朝官场崇文抑武的风习下,武将被视为粗人,对其文化也并无什么要求,有的大将甚至目不识丁。②岳飞本人自幼并无机会受良好的教育,至此居然能单独上书言事,足见他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他身为“区区武弁”,③其见识却已不同凡响,这自然与本人的文化水平有关。宋时因印刷术的之普及,文化教育势必有很大发展。南宋初年,文人上书言事,极为普遍。例如席益任中书舍人一年有余,曾“阅二千余书”,足见其多。但是岳飞作为一个低等偏将上书,则无疑是凤毛麟角,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赵宋的家规是以文制武,有意贬低和压抑武人。按照官制,一般由文臣枢密使统管军政,与“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形成文尊武卑的关系。三衙长官虽为武将之首,参见宰相和执政时,必须“执檛”“谒拜”,这是宋时偏裨参见将帅的“军礼”,辞别时,心须恭敬作揖。连武将参与军政大计,也被视为越轨行为。④岳飞不过是一个从七品的下级小武官,在这个鄙视武夫的时代里,他居然敢于上书规谏皇帝,指斥宰执,评议时政,这无疑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凭着两颗颟顸的头脑,自然是嗤之以鼻。他们轻易地作出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批示。⑤岳飞不仅被革掉官职,还被削除军籍,赶出兵营,“孤孑一身,狼狈羁旅”,⑥,一时连生计也无着落。岳飞遭受如此严历的打击和迫害,但他胸中的烈火却并未被浇灭。他怀着“尽忠报国”的激情,直奔河北抗金前线。⑦ 


①岳飞上书有几千字,今已佚失,仅剩概略。据《金伦稡编》卷10《南京上皇帝书略》,岳飞上书,将李纲和黄潜善、江伯彦一并指责,相提并论,这是他作为一个偏禆,不了解朝庭争议内幕之故。李纲六月到南京后,建议以长安为西都,襄阳为南都,建康为东都,但作为万不得己的退却之所,他主张皇帝仍应回开封去,参见《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庚申。岳飞上书应在李纲建议之后,即当年六、七月间。

②如刘光世、韩世忠文化很低,见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6《鸟石题名》,费衮《梁溪漫志》卷8《韩蕲王词》。

③《金佗稡编》卷13《辞建节第三札子》。

④据《要录》卷33建炎四年五月壬子,卷47绍兴元年九月甲寅,席益任中书舍人一年有余,他所阅上书见《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⑤汪澡《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会编》卷145,《要录》卷42绍兴元年二月癸巳,周密《齐东野语》卷2《张魏公三战本末略·淮西之变》。

⑥《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

⑦岳飞建炎初南京上书,实为他个人成长史的重要篇页。在《金佗稡编》问世前,人们不知此事。李心传看过岳飞后来的奏,却“不知所论何事”,又在《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作康王称帝前,岳飞“至北京,论事,罪废”。


 第二节 张所知遇



对岳飞来说,北京大名府已非陌生的地方。此地设有两个重要机构;一是杜充的北京留守司,负责守城;二是张所的河北西路招抚司,负责收复河北的失地。当时,金军只占领河北和河东路的部分州县。河北失守的仅有西路的怀州(治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卫州(治汲县,今河南卫辉市)、浚州和真定府,其它的府、州、军都固守待援。①金军连从燕山府南下的通道也未能保持。张所就任河北路招抚使后,积极招募民兵,筹划粮饷,准备先克复怀州等四州、府,再解除敌人对中山府的包围。② 

岳飞在八月间投奔张所的招抚司,并且坚持要求参见张所本人。他前后三次恳求,才达到目的。张所命他暂充效用兵,留在“帐前使唤”③。招抚司有一位任干办公事的募僚,名叫赵九龄。他最初由李纲举荐,曾任“御营机宜”。赵九龄同岳飞有所接触后,很快地就赏识了岳飞,认为这个青年是“天下奇才”。④

张所初步了解岳飞的经历和志向后,便有意考问他,说:

“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

岳飞回答说: 

“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 

接着,他就将古代兵法中“上兵伐谋,次兵伐交”的道理说了一遍。张所大为惊奇,说: 

“公殆非行伍中人也!” 

当即命岳飞坐下,两人促膝谈心。岳飞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分析了河北的重要性,说本朝以开封为京都,平川旷野,长河千里。如果不能收复河北,不仅河南无法守卫,连江淮也得失未卜。当年童贯买得燕、云地区,而没有防守金坡等关,得虚名,受实祸,这是惨重的教训。岳飞转念国耻家根,不由慷慨流涕。他再三申明自己以身许国的宏誓大愿,表示决心随同张所征战,收复失地,万死不辞。 张所作为一个饱读经史的儒生,自经历此番谈话,便对岳飞刮目相看,十分器重,认定他将才难得,⑤决定予以破格提拔。张所将岳飞从白身的效用“借补”⑥修武郎、合门宣赞舍人,⑦充任中军统领。接着,又很快超升三官,借补从七品的武经郎、,升任统制。与岳飞革职前的相比,武经郎比武翼郎高两阶,其实是按“双转”制度升一官,又另加合门宣赞舍人一官。⑧ 

河北西路招抚司的工作遭遇到很大的困难,主要是黄潜善和汪伯彦在宋廷从中作祟,连存放在北京大名府的兵器和甲胃也不准动用。九月中旬,张所勉强拼凑了七千装备不良的军队, 命工彦任都统制,前去收复卫州等地。卫、怀、浚三州位于河北西路最南端,是金军楔入中原的桥头堡,对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治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都构成很大威胁,势在心争。这是李纲与张所相定的战略部署。⑨ 

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将都隶属王彦,一起进发。⑩当张所送他们慷慨出征时,岳飞万没料想到,这竟是他和张所的最后一别。李纲只当了七十五天宰相,即被宋高宗罢免,他的抗金措置也随之全部废弃。王彦的军队离开大名府之后,贬谪张所的命令便很快下达。宋高宗群臣将张所贬逐岭南,这是宋时对官员极重的处分。张所一片丹心,忠于职守,投降派其实根本搜剔不到什么罪名,居然下此毒手,作为对弹劾黄潜善的报复,也足见时政之昏暗。张所后居留荆湖南路首府潭州(治长沙,今湖南长沙市),被土匪刘忠杀害⑾。

在岳飞一生中,成情最深厚的上级无疑是张所。两人相处仅有一个多月,而艰厄时刻的知遇,抗金志向的契合,却使岳飞终生铭感难忘。后岳飞身居高位,他花费很大气力,终于找到张所的儿子张宗本,“教以儒业,饮食起居,使处诸子右”。他上奏朝廷,“追复”张所,并将张宗本荫补为官⑿。 


①《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甲子注有宋朝已沦陷的府、州、军统计,但统计不全,例如平定军就未列入。

②《要录》卷7建炎元年七月丙辰。

③《会编》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说岳飞投奔张所在“靖康末”,系误。今从《金佗稡编》卷4《鄂王行实编年》和《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

④《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陈亮《陈亮集》(增订本)卷22《中兴遗传序》说赵九龄在李纲属下便赏识岳飞,“言之丞相,给贴补军校”,系误。

⑤《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与臣言两河、燕云利害,适偶契合。”

⑥据《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异时借补,犹须申禀朝廷,谓之真命。”

⑦《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而《金佗稡编》卷4《鄂王行实编年》作“合门祗候”,稍异。当时武臣合职有合门宣赞舍人,合门祗侯等,作为荣誉加衔。

⑧《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而《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卷114绍兴七年九月辛酉,《宋史》卷363《张所传》等载岳飞任“准备将”,系误。据赵升《朝野类要》卷3《双转》:“有军功人自武翼郎以上,每转一官,即双转两官。”

⑨《梁溪全集》卷61《乞于河北西路置招抚司河东路置经制司札子》,卷175《建炎进志总叙》。

⑩《会编》卷113,卷198王彦行状,《要录》卷9建炎元年九月戊申,《宋史》卷368《王彦传》。

⑾《要录》卷9建炎元年九月壬寅,《宋史》卷363《张所传》都不载张所贬谪的原因,其实无非是反映了官史为宋高宗的失政避讳。双两书说张所死于岭南贬所,今据《金佗续编》卷9《照会追复张所左通直郎直龙图阁省札》更正。

⑿《金佗稡编》卷9《遗事》,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金佗续编》卷9《照会追复张所左通直郎直龙图阁省札》,《赐张所一资恩泽仍支银绢省札》,《要录》卷114绍兴七年九月辛酉,卷133绍兴九年十一月己丑。


第三节 苦战太行


张所的革职,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使王彦一军很快成了断线风筝,得不到上级指示,也没有后援。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当地民众。王彦屡破金兵,向各处传送榜帖,号召人民起 来响应和支援。金朝立即调集兵力,准备认真对付这支宋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市)的石门山下,由于敌军的集结,他感到必须采取持重的方针。年少气盛的岳飞却不理解王彦,责备他胆怯,说: “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

王彦沉默不语,只是给岳飞劝酒。王彦一位刘姓的募僚对岳飞凌犯上司,颇感不平,便屡次在手掌中写一“斩”字,以示王彦,王彦也不作表态。岳飞一怒之下,便率领部兵擅自出战。他夺取了敌人的大纛,在空中挥舞,以激励士气。于是其他各军也争先恐后地出击,攻拔新乡县,生擒金军千夫长阿里孛。接着,宋军又打败了金军万夫长王索的军队①。 

金人两战两败,以为宋朝大军开到,就集结了数万大军,进行反攻。王彦的几千孤军遭到四面包围,敌人猛攻营垒,矢下如雨。最后,宋军在突围的战斗中溃散了。

王彦冲出重围,转战几十里,收得残部七百多人,退守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的西山。为了表示宁死不屈的斗志,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碱”八个 字②。两河忠义民兵傅选、孟德、焦文通、刘泽等部纷纷响应。最后,王彦一军发展到十多万人的队伍,与金军战斗近百次,收复绵亘数百里的地区。敌人屡次进行围剿,有一次甚至围攻王彦的山寨,都以失败告终。“八字军”的威名很快传遍天下。③ 

岳飞突围后,又在候兆川④遭逢金兵。他鼓励土卒死战,终于击退敌人,而他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伤十余处。岳飞的小部队苦战在太行山区。天寒粮尽,只能将自己骑乘的战马也宰杀作食,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当听到八字军发展壮大的消息,岳飞深感后悔。这位青年军人虽然性格倔强,还是能勇敢地正视自己的过错。他单身前住王彦的山寨,叩门谢罪。王彦对往日的嫌隙耿耿于怀,他不肯收留岳飞,也不愿借他粮食。有的部属甚至还建议将岳飞处死。王彦对岳飞说: “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 

他用一厄酒将岳飞送走了。⑤ 

岳飞碰壁以后,并不灰心丧气,他回去率领部兵继续苦斗。在一次战斗个,岳飞所部俘虏金将拓跋耶乌,夺到几十匹战马。时隔数日,宋军又发现金军的一支大部队,在婉蜒的山路中行进。岳飞命令几十名兵士据守险要,虚张声势。自己舞动一丈八尺长的铁枪,飞马驰下山岗,以迅雷急电般的动作刺死金酋黑风大王,上万名金军猝不及防,以为中了埋伏,仓皇败退。⑥


  ① 据《会编》卷111《金虏节要》和《金史》卷44《兵志》,金军万夫长一般由女真人担任,专统渤海人和辽东汉人的万夫长只是个别的。又据《会编》卷3和《金史》卷135《金国语解》,女真人“完颜”的汉姓为“王”,此处的王索大约是女真人姓完颜者,而用汉姓汉名。

② 《会编》卷113,卷198王彦行状和《宋史》卷368《王彦传》作“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后四字在《要录》卷9建炎元年九月乙卯条中,被清人修《四库全书》时删去。《会编》卷198《林泉野记》,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园续稿》卷6《高宗御批陈(思恭)奏札跋》作“誓杀金贼,不负赵王”,前四字在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八字军》中,或被清人篡改为“誓竭心力”,见《武英殿聚珍版书》。薛季宣《浪语集》卷33《先大夫行状》作“尽忠报国,誓杀金贼”。

③ 《会编》卷198王彦行状,《要录》卷9建炎元年九月乙卯,《宋史。卷368《王彦传》。

④ 据《嘉靖辉县志》卷2《杂署》,《光绪辉县志》卷4《关隘》,《古迹》,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49,侯兆川位于共城县西北。

⑤ 关于岳飞和王彦的予矛盾发展,主要参据《金佗稡编》卷4《鄂王行实编年》和《会编》卷198王彦行状。《要录》卷9建炎元年九月乙卯叙事简单,大致照抄王彦行状,而《会编》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将两人之龃龉,归之于王彦忌妒岳飞才能,应与史实不符。

⑥《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引建炎四年邵缉荐书,说岳飞“顷在河北,尝以数十骑乘险据要,却胡虏万人之军”。《金佗稡编》卷4《鄂王行实编年》作“走其众三万”,应属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