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岳飞研究 > 学术

【学术巨著】王曾瑜:岳飞新传 十八

发布时间:2018-02-28 22:42:19  作者:王曾瑜  来源:岳飞网
“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第七节 北方抗金义军胜利出击


在岳家军正兵连战皆捷的同时,插入敌后的奇兵,也与当地民众密切配合,袭击金军,切断道路,克复了很多州县。

京东路的李宝和孙彦所部,是绍兴十年同金军交锋的第一支岳家军。五月间,完颜兀术(宗弼)大军刚南侵时,李宝率众来到故乡兴仁府一带。他探听到金军有四名千夫长提领四千余骑,到宛亭县(今山东荷泽市西南)的荆堽扎营,便与孙定、王靖、曹洋等分兵两路,在二十四日乘船夜袭金营。金军因人困马乏而酣睡,毫无戒备,仅在梦寐中被刀斧斫杀者,就有几百人。待到金兵发觉遭受奇袭后,更是一片混乱,人不及甲,马不及鞍,或被岳家军所杀,或从河堤坠落,淹死在黄河。四名千夫长全部丧命,其中有一个叫“鹘旋郎君”,即是宗室完颜鹘旋,他的白旗上写明其军职为“都元帅越国王前军四千户”,是这支金军的酋领。此外, 岳家军还缴获战马达一千匹。

六月二日,金朝一名“金牌郎君”,按金朝官制,“金牌以授万户”,①估计此人为宗室,姓完颜的万夫长,督率自东京开封府以北发来的大队人马,企图进行报复。李宝和孙彦率部迎头痛击,再次打败金军,追杀二十多宋里。金军大批被杀伤,或被拥掩入黄河中淹死。岳家军还缴获了不少兵器和甲胄。②李宝一军吸引了一部分金军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当时的顺昌昌之战。

忠义军马统制孟邦杰奉命扫荡京西路大河以南的残敌。他一举攻克北宋皇陵所在的永安军,③向西北的南城军(治孟津,今河南偃师市北)推进。七月四日夜二更时分,孟邦杰的部将杨遇率领勇士,从军城的北角攀登而上。金军对来自北城的奇袭并无准备,乱作一团,被杀者有三千余人,拥掩入水者不计其数。杨遇所部夺到鞍马、舟船、器甲、弓箭、旗、枪等很多战利品。一部分残敌乘船逃过黄河。④

梁兴自投奔岳飞后,大约在绍兴六年冬或七年春,为实施岳飞当时的北伐计划,又重返太行山区。由于北伐计划遭受破坏而流产,梁兴只能孤军奋战于敌后。绍兴八年,他的队伍遭受金将徐文的围攻,⑤撤回鄂州。此次他和董荣等带领两支人马北上,形势已根本改观,两河地区几乎到处是起义的烽火、抗金的义旗。

梁兴、赵云、李进和董荣、牛显、张峪率领的两支队伍,途经伊阳等县,⑥在七月一日到达西京河南府以西黄河沿岸,二日清晨渡黄河。他们逐走河北岸的三十多名金朝骑兵,追赶到绛州垣曲县。梁兴和董荣先礼后兵,“张榜说谕”,敌人“不肯归降”,岳家军便绞缚云梯,捷足登城,杀散守军,活捉千夫长刘来孙等十 四人,夺取战马一百多匹以及器仗之类。⑦ 四日,梁兴和董荣两军挥戈东向,往京西路孟州王屋县(今河南王屋)的西阳和邵源两地扎营。当即有汉儿军张太保等带六十多人投诚。五日,梁兴和董荣两军攻破东阳敌寨,直逼县城。守城金军不敢抵抗,弃城而逃。岳家军乘胜赶过县城,追奔二十多宋里,杀敌三十多人,缴获到八匹战马和其他战利品。梁兴等令当地“百姓首领”王璋等五十多人,负责召集人民,守卫县城。

六日,他们又挺进至济源县(今河南济源市)西的曲阳。金将高太尉率领五千余人马前来,双方血战了整个上午。金军大败,在十多宋里的路上横尸遍野,遗弃的刀、枪、旗、鼓无数。梁兴和董荣等正待收兵休整,高太尉又带领怀州、孟州(治河阳,今河南孟县)和卫州发遣的一万多人马,进行反扑。梁兴、董荣和两军将士“不顾死生”,忍受疲劳,又浴血奋战了一个下午,再败高太尉,歼灭敌人步军的十分之八,活捉一百多人,夺取战马、骡、驴等二百多匹。因连日鏖战,梁兴和董荣两军的伤员很多,于是暂驻济源县北十多宋里的燕川,“歇泊下寨”。⑧

由于民众的配合和支援,梁兴等部的声势愈益壮大。在河东路,他们攻占了绛州翼城县(今山西翼城县)等地,泽州沁水县(今山西沁水县)等地,杀金朝千夫长阿波那孛堇。在河北路,梁兴等军又深入怀州和卫州地界。⑨

河北路卫州的岳家军忠义统制赵俊出兵北上,会合另一忠义统制乔握坚的队伍,收复庆源府。⑩磁州、相州、开德府、冀州 (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大名府、⑾泽州、隆德府、平阳府、绛州、汾州(治西河、今山西汾阳县)、隰州(治隰川,今山西隰县)等地民众也都揭竿而起,“期日兴兵”。

王忠植领导的河东路人民抗金武装,克复了岚州、石州、保德军(今山西保德县)等十一州军,活跃于河东路的北部。⑿陕州忠义统制吴琦也派统领侯信渡河,攻劫金军在中条山柏梯谷的营寨,杀敌和俘敌各二百多人,夺马二十多匹。接着,侯信又转战到解州境内,破金军七千多人,俘敌五百多人,夺马五十多匹,器甲七百多件,斩金将千夫长乞可。⒀ 梁兴的报告递发到岳飞的宣抚司,说:

“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⒁

父老百姓们也都争先恐后地牵牛挽车,“以馈义军”。金朝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

岳家军和北方民众抗金义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蔚为奇观。只有在女真贵族强制对广大汉人剃头辫发,推行奴隶制等特殊历史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此波澜壮阔的爱国壮举。


①《金史》卷58《百官志》。 

②《金佗稡编》卷19《鹘旋郎君捷报申省状》,《会编》卷200,《要录》卷135绍 兴十年五月辛卯。《会编》所载与捷报颇有出入,应以捷报为准。 

③《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编》卷208《林泉野记》。 

④《金佗稡编》卷16《复南城军捷奏》。

⑤《金史》卷79《徐文传》。

⑥《金佗稡编》卷12《李兴吴琦转官告乞付军前给降奏》。 

⑦《金佗稡编》卷16《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 

⑧《金佗稡编》卷16《河北颍昌诸捷奏》,《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编》卷208《林泉野记》。 

⑨《金佗续编》卷1l《令契勘梁兴见今措置事宜开具申闻省札》,《会编》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

⑩《金佗稡编》卷12《乞乘机进兵札子》,《金佗续编》卷10《收复赵州获捷照 会杨沂中除淮北宣抚刘锜除宣抚判官》。 

⑾《金史》卷87《仆散忠义传》。

⑿《会编》卷204,《要录》卷133绍兴九年冬,《宋史》卷448《王忠植传》,《紫微集》卷18追赠王忠植制词。《金史》卷77《宗弼传》说,岳飞“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按岳家军并未到达河东路北部,王忠植亦未受岳飞指挥,《宗弼传》所载可能是指王忠植抗金义军使用岳飞旗号。 

⒀《会编》卷204,《要录》卷137绍兴十年八月戊寅,《宋会要》兵14之32— 33,《紫微集》卷12侯信转官制。

⒁《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


第八节 朱仙镇之战


金朝女真贵族在以岳家军为中坚的宋军,以及北方抗金义军的痛击下,锐气丧尽,军心涣散。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仍企图在北方强行签军,却已难以再抓到兵夫,他哀叹说:“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屡见挫衄!”①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的亲信、姓纥石烈的合扎(亲军)千夫长,还有张仔、杨进等金将,都密受岳飞的旗和榜,主动率部投诚,纥石烈千夫长更改用汉姓汉名高勇。②以勇悍著称的昭武大将军韩常,在顺昌战败后,曾被完颜兀术(宗弼)以柳条鞭挞九十。③ 此次颍昌之战,完颜兀术(宗弼)的女婿夏姓统军使、万夫长被杀,使他更不敢回军开封府。韩常屯军在颍昌府北的长葛县(今河南长葛市东北),派密使向岳飞请降。岳飞派贾兴回报,表示允许。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④岳飞曾经忧虑各支大军不能协同,影响战局;如今则胜券在握,必欲光复旧物,犁庭扫穴,以大快人心。经过三日休整,岳家军开始向开封府进兵。七月十八日,驻临颍县的同提举一行事务张宪同徐庆、李山、傅选、寇成等诸统制,率领几个军的兵力,往东北方向进发。路上遭遇金人骑兵六千,张宪命众统制以马军冲锋,很快就击溃敌军,追杀十五宋里, “横尸满野”,缴获战马一百多匹。⑤王贵也自颍昌府发兵,五十四岁的牛皋率领左军,在进军路上打败敌军,战功卓著。⑥完颜兀术(宗弼)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府城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不料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后,双方一次交锋,敌人即全军奔溃。⑦女真骑兵的士气全靠进攻维系,在迭受挫败之余,终于落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完颜兀术(宗弼)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⑧被拘留的宋使洪皓在家书中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⑨宋高宗曾在给兵飞手诏中忧虑“恐至高秋马肥,不测豕突”,“至秋则彼必猖獗”。⑩如今事实证明,岳家军已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战争常规,正是在女真骑兵活跃的时节和地形,大败敌人。金朝女真贵族惶恐万状,而又一筹莫展。十二年前,岳飞被迫随杜充撤离旧京的情景,尚记忆犹新;如今用民众迎劳之壶浆,以洗涤耻辱的时刻终于来临。十三年前,宗泽“过河”的呐喊,尚萦绕岳飞耳际;如今用将士庆功之美酒,以慰藉英灵的时刻也终于来临。开封高大的城垣,宏丽的宫殿,纵横交错的街道,对岳家军说来,已是可望而可及。


①《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会编》卷202汪若海札子。

②《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原作“忔查千户高勇”,据《金史》卷44 《兵志》,“合扎者,言亲军也”.“忔查”和“合扎”为女真语之岐译,此千夫长必女真人无疑。据《金史》卷135《国语解》,《会编》卷3,女真姓“纥石 烈”或“那懒”的相应汉姓为“高”,今姑取其一。

③《会编》卷201,卷202。 

④《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

⑤ 关于此战金军兵力,《金佗稡编》卷16 《临颍捷奏》作“约五千骑”,《金佗稡 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作“六千”,必有一误,今姑从后者。 

⑥《宋史》卷368《牛皋传》。

⑦《会编》和《要录》不载朱仙镇之战,说颍昌战后,岳飞即停止进兵,准备班师。今存此战最早记录见于《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据《宋史》卷 368《牛皋传》,“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即开封府与颖昌府之间,“功 最”。又《金佗续编》卷14岳霖等《赐谥谢表》:“鼓行将入于京都。”证明 《会编》和《要录》所载不确,《鄂王行实编年》所载应有所据,朱仙镇之战未必出自岳珂杜撰。 

⑧《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又《金史》卷77《宗弼传》载岳飞“出兵”后,“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此实为岳飞班师后之重占开封府,可与《鄂王行实编年》之说互相印证。 

⑨ 洪皓《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

⑩《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


第十五章 功废一旦



第一节 十年之力 废于一旦


古代的通信技术十分落后,而战争形势往往瞬息万变,故皇帝对远征的将帅实行遥控,一般是不适宜的。但是,军事上十分保守和怯弱的赵宋皇朝,又将遥控视为防范武将、维护皇权的家规。有时,甚至连作战的阵图都须皇帝亲授,前线每一项军事行动都须禀命而行,把将帅们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剥夺干净。

宋代最快速的马递是金字牌,用一宋尺多长的朱漆木牌,上写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用驿马接力传送,不得入递铺稍事停留。 凡皇帝发下急件,用金字牌传递,日行五百宋里。臣僚发给朝廷急件,另用“急递”,日行四百宋里。①事实上,纸面规定日行四、五百宋里的速度往往达不到,这是由战争、道路条件、气候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岳飞自鄂州或前方发往“行在”临安府的急递奏状,行程须十日以上;临安府行朝用金字牌传递诏令,一个来回,约需二十日左右。②鉴于如此长的往返时间,宋高宗在手诏中也曾说“朕不可以遥度”,“兵难遥度”等语。③但是,为了贯彻他的意图,有时又非“遥度”不可。

宋廷命李若虚制止岳飞出师未成。宋高宗便又命令岳飞在攻占蔡州和淮宁府后,于闰六月底终止军事行动, “轻骑一来相见”。④岳飞却继续提兵北上,长驱中原,使宋高宗和秦桧惶惶不可终日。

宋高宗对战争前途心存两怕,一怕全胜,二怕大败。如果全胜,则武将兵多、功高而权重,会威胁皇权。尽管岳飞再三真心诚意地表示,北伐成功后要解甲退隐,宋高宗总是疑神疑鬼。在他看来,岳飞绍兴七年自行解职,奏请建储等事,不是证明岳飞居心叵测吗?倘若大败,则宋高宗有可能成为阶下之囚,欲为临安布衣而不可得。绍兴元年以来宋军的多次胜利,也不可能根除宋高宗的恐敌顽症,他始终对金方的力量估计过高,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低。岳家军节节推进,宋高宗在深宫中反而惴惴不安,因此,他在手诏中再三叮咛岳飞,要避免与完颜兀术(宗弼)大军决战,“全军为上”,“占稳自固”,“必保万全”。⑤

秦桧身为奸细,与抗金事业势不两立。然而两个多月以来,各战场传来的是或大或小的捷报,而无败报,这使他更急于要从中破坏。秦桧捣鬼有术,然亦有限,单凭他以三省、枢密院的省札发号施令,对岳飞、韩世忠等官高权重的将帅并无多大约束力。根据若干年来形成的惯例,惟有宋高宗的亲笔手诏,才对将帅们具 有更大的约束力;而宋高宗手诏也并非他个人的作品,往往是由他和宰执大臣一起商量,并由他们为之起草。⑥

到七月上旬,秦桧对各战场动态有一个基本了解。宋、金两军在东部和西部战场处于拉锯或胶着状态,进展不大。中部战场的张俊已经撤军,惟独岳家军却长驱猛进,攻势凌厉。显然,对金战局的成败,系于岳家军之进退。秦桧看准时机,也透彻地了解宋高宗的心理,迫不及待地向宋高宗提出班师的建议,理由是岳飞“孤军不可留”。⑦他还唆使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

“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⑧

班师,一不至于大败,二不至于全胜,正中宋高宗下怀。于是,宋高宗在七月八日或稍后,即与郾城之战大致同时,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

岳飞在七月五日,即郾城之战前夕,上奏报告梁兴、董荣、赵俊、乔握坚等部的胜利,并说:

“臣契勘金贼近累败衄,其虏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惟是贼众尚徘徊于京城南壁一带,近却发八千人过河北。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机,乃金贼必亡之日,若不乘势殄灭,恐贻后患。伏望速降指挥,令诸路之兵火急并进,庶几早见成功。”⑨

此奏一去十余日,并无一兵一卒进援的消息。待熬过郾城和颍昌两次苦战后,却盼到一道班师诏,时值十八日,即张宪进行临颍之战的当天。岳飞不愿,不忍,也不肯舍弃行将到手的胜果,他没有下令终止向开封府的进军,而是写了一封“言词激切”的奏章,反对“措置班师”,他说: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⑩

隔了两三日,大军前锋已进抵朱仙镇,而岳飞却在一天之内, 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这十二道诏旨全是措辞严峻、不容改变的急令:大军班师回鄂州,岳飞本人去“行在”临安府朝见皇帝。宋高宗发诏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正是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之时,就急忙作出丧心病狂的决定。⑾

岳飞遭受了绍兴七年以来的又一次政治打击,而这次打击的分量要沉重得多。这个敢于藐视刀光、斜睨剑影的大丈夫,不禁悲愤地啜泣起来,他面东朝“行在”临安府的方向再拜,说:

“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岳飞终于领悟到一条真理,朝廷是决不允许他抗金成功的。他只能作出一生中最痛心的决定,下令班师。

撤军令自然严重地影响了岳家军的军心和士气。原来将士们 与家属相约,不破金军不团圆,如今却功败垂成,中途折回,又 有何面目见人。岳飞看到自己这支在强敌面前不屈不挠、毫无愧色的雄师,居然变得行伍不整,“旗靡辙乱”,真是心如刀割,半天不说一句话,最后,他长叹一声:

“岂非天乎!”⑿

岳飞夜宿荒村野寺,与部将们相对而坐,久久沉默不语,他突然发问:

“天下事竟如何?”

众人都不愿再说什么,惟独张宪回答:

“在相公处置耳!”⒀

然而他的劝勉未能使岳飞产生回师的勇气。岳飞的退师,使京西的百姓大失所望,很多人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边哭边诉,说:

“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虏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遗噍类矣!”

岳飞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

“朝廷有诏,吾不得擅留!”

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其中有百姓,有僧道,也有书生。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

“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伏闻宣相整军北 来,志在恢复,某等歧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

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最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

大军从蔡州南下,回到鄂州。岳飞本人在七月二十七日,率骑兵二千,取道顺昌府,渡过淮河,前往“行在”临安府。他上奏说,自己“恭依累降御笔处分,前赴行在奏事”。⒁


①《梦溪笔谈》卷11,《宋会要》方域10之25,10之52,11之9,1l之17,1l之20。戏曲、小说之类往往将金字牌作为令牌,实属误解。 

②《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卷8第517页,第529页,第533页,第543页,第605页,第607页。

③《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 

④《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

⑤《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

⑥《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赐诸将诏旨,往往命公拟进,未尝易一字。” 《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乙卯载,宋高宗命刘锜“择利班师”的“御笔”,“其实宰相(秦桧)所拟也”。 

⑦《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说,秦桧“先诏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锜各以本军归,而后言于上,以先臣孤军不可留,乞姑令班师”。按韩世忠军 班师晚于岳飞,杨沂中军更是在岳飞班师后,方自临安府出发赴淮西。秦桧所谓“孤军”,应是指中部战场张俊军已撤退,刘锜军正待撤退的情势。 

⑧《会编》卷207《岳侯传》,《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壬戌注。罗汝楫奏乃是概要,原文作“岳某”,当改为“岳飞”。

⑨《金佗稡编》卷12《乞乘机进兵札子》,《金佗续编》卷10《收复赵州获捷照 会杨沂中除淮北宣抚刘锜除宣抚判官》,宋廷回札日期为七月十六日。《金佗 稡编》卷2高宗手诏:“览卿七月五日及八日两奏。”前一奏即此奏。

⑩《金佗稡编》卷12《乞止班师诏奏略》,此奏已佚失,今仅存其概要。《金佗稡 编》卷3高宗手诏:“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即是指此奏。 

⑾ 关于十二道班师诏之说,最早见于(会编》卷207《岳侯传》,而《金佗稡 编》卷l至卷3,《金佗续编》卷l所保存的八十六份高宗手诏中,并无十二 道班师诏。据《金佗续编》卷13《给还御札手诏省札》,《夷坚甲志》卷15 《辛中丞》,宋高宗给岳飞手诏原有“数百章”,今已大部佚亡。从岳飞七月十 八日上奏的语气看,若无十二道班师诏发布最严格的命令,他是不会放弃垂 成之功的。 

⑿《会编》卷204,《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壬戌。按岳飞撤军时,“旗靡辙乱不整”,应有此可能。《宋史》卷29《高宗纪》载“自郾城还,军皆溃”,与 史实不符,疑来源于秦熺《高宗日历》之诋诬。

⒀《会编》卷207,《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注引《中兴遗史》。

⒁《金佗稡编》卷12《赴行在札子》,《金佗续编》卷10《令疾速赴行在奏事省札》,《会编》卷207《岳侯传》,《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壬戌。


第二节 金兵重占河南


完颜兀术(宗弼)原以为此次战争败局已定,他夜弃开封府后,正准备渡过黄河,有个北宋时的无耻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完颜兀术(宗弼)说: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完颜兀术(宗弼)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他想起被杀的族叔完颜挞懒(昌)为金朝留下了奸细秦桧,决定加以利用。完颜兀术(宗弼)在迭遭挫败之余,开始了从主战派到主和派的转变。

岳飞撤兵的消息被证实后,完颜兀术(宗弼)喜出望外,立即整军卷土重来。在前一阶段的战争中,完颜兀术(宗弼)很不信任原伪齐降附的兵痞,除李成外,如孔彦舟之流“只是单马随军,并无兵权”。①此时才利用了孔彦舟、徐文等人。完颜兀术(宗弼)以孔彦舟为前锋,重新回军开封府。

岳飞在前沿尚留下少量部队,是为掩护河南百姓南迁,并且接应大河以北梁兴等军撤退者。他们在兵力单薄,士气受挫的情势下,难以抵挡金方大军的进攻。孔彦舟袭郑州时,曾夜劫中牟县敌营的准备将刘政不幸被俘。留驻西京河南府登封县(今河南登封市)的孟邦杰,守汝州的郭清、郭远等军,也接着败退。②

八月上旬,金朝翟将军率部包围淮宁府。新任知州赵秉渊一扫昔日的怯战心理,勇敢地进行抵抗。岳飞派遣李山和史贵的部队,刘锜派遣韩直的部队,内外夹攻,打败金军。他们结束了岳家军第四次北伐的最后一战,然后撤兵。③岳家军作战仍十分勇猛。小军官杨兴率领几十人,在淮宁府沿河同数百散骑接战。杨兴左 臂中六箭入骨,“犹坚力向前”,从上午苦战到下午,金军死伤累累,最后被迫遁走。④

岳家军的班师,使整个战局发生逆转。八月,韩世忠因久攻淮阳军不克,也在宋廷的命令下撤军了。⑤

宋高宗得到岳飞郾城之战的捷报,特别是接到他七月十八日反对班师的上奏后,又略为回心转意。七月二十五日,即岳飞班师后几天,杨沂中的殿前司军奉命自“行在”临安府开赴淮南西路。宋高宗接着又发手诏,改令岳飞“且留京西,伺贼意向,为牵制之势”。⑥此类手诏当落笔之际,其实已成废文。

八月中旬,杨沂中军到达宿州,以五千骑兵夜袭临涣县(今安徽临涣)柳子镇,却不见金兵踪影。他得知金方以重兵埋伏于归路,“遂横奔而溃”。金军乘胜占领宿州,因当地百姓欢迎过宋军,遂恣意报复,大肆屠戮。⑦

绍兴十年的宋金大战,从顺昌之战开始,至宿州失陷告终。宋高宗和秦桧的战略指挥,帮助了金军重占河南之地,使宋军屡次大捷的辉煌战果毁于一旦。

岳飞前往“行在”临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又不断接到宋高宗前后自相矛盾的手诏,还有秦桧以三省、枢密院名义递发的省札。尽管来回更改,最后仍是令他“疾驰入觐”,“赴行在奏事”。⑧他对此类诏札,只能报以苦笑。当岳飞不断听到中原传来的意料中的凶耗,不由悲愤地说:

“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⑨

岳飞以本军单独完成北伐的希望至此彻底幻灭。他八月到行朝,不愿再说废话,只是一心一意力请解除军务。岳飞还恳辞新加的少保官衔。他痛切地说,“比者羯胡败盟,再犯河南之地,肆为残忍,人神共愤”。“今则虏骑寇边,未见殄灭,区区之志,未效一二。臣复以身为谋,惟贪爵禄”,“万诛何赎”!⑩

在颍昌大战中,岳云“功先诸将”,但岳飞按照惯例,不予上报。宋廷查明后,承认“显赏未行,殊非国典”,将岳云升迁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其升官制词说,“成功行封,犹有遗者”,“大帅之子,能以勇闻。比从偏师,亲与敌角,刈旗斩将,厥功为多”。岳飞仍然上奏力辞,说“父之教子,岂可责以近功”。“赏典过优,义不遑处”。⑾

宋高宗针对岳飞辞职的回诏说:

“未有息戈之期, 而有告老之请。虽卿所志,固尝在于 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于王室?所请宜不允。”⑿

尽管猜忌已甚,只因“未有息戈之期”,宋高宗还不敢顺水推 舟地削夺岳飞的兵柄。

岳飞无可奈何地返回鄂州。战事看来尚须进行,结果无非是今日收复一地,明日又放弃一地,养敌残民,无补国事。捐躯者血沃中原,肉肥广野,作出了惨重的牺牲,自己的祖国却南北分裂如故。岳飞每念及此,真是心如刀割。


①《会编》卷202汪若海札子。

②《金史》卷77《宗弼传》,卷79《孔彦舟传》,《徐文传》。

③《会编》卷204,《要录》卷136绍兴十年闰六月丙申载,张宪军克淮宁府后,岳飞即命赵秉渊任知府,系误。据《金佗稡编》卷18《沦刘永寿等弃淮宁府 申省状》,《差赵秉渊知淮宁府申省状》,赵秉渊乃接替擅弃淮宁府之刘永寿,继任知府。赵秉渊等战淮宁府,据《金佗稡编》卷9《遗事》,《会编》卷204, 卷207《岳侯传》,《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壬戌,乙丑。 

④《紫微集》卷17杨兴转官制。 

⑤《要录》卷137绍兴十年八月乙亥,九月壬寅朔。 

⑥《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 

⑦《会编》卷204,《要录》卷137绍兴十年八月丁亥,《宋史》卷367《杨存中传》。据《元丰九域志》卷5,柳子镇属临涣县。 

⑧《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金佗续编》卷10《令疾速赴行在奏事省札》。

⑨《会编》卷207《岳侯传》。

⑩《金佗稡编》卷15《辞少保第五札子》。

⑾《金佗稡编》卷9《遗事》,《诸子遗事》,卷15《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紫微集》卷16岳云转官制。

⑿《金佗续编》卷4《颍昌捷后俄诏班师上章力请解兵柄致仕不允诏》。


第三节 北方抗金义军的失败


宋朝的正规军撤退了,而北方的爱国军民却依然在敌后苦斗。

李宝军在开德府一带被金将徐文所败,①被迫向南方转移。抗金义军在广济军夺取金人的纲船队,虏获很多银、绢、钱、粮,乘船沿运河南下。到达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时,李宝依曹洋的建议,袭击一支前往增戍的金军,杀敌无数,捉住七十余人当活口。这支义军途经金朝前沿要塞淮阳军时,有贾姓知军率数十骑追来,问为何人,李宝说: 

“我曹州泼李三也,欲归朝廷耳!”

他引弓一发,贾知军应声中箭坠马。李宝率部兵到达楚州后,将七十多名俘虏交付韩世忠。韩世忠殷勤款留,李宝截发大哭,表示一定要还归岳家军。韩世忠只好写信征询岳飞的意见。岳飞回复说:

“是皆为国家报虏,何分彼此。” 

于是、李宝就在韩世忠军中正式任职。②

在京东,袭庆府奉符县(金改为泰安州,今山东泰安市)“卒徒”张贵领导的抗金义军,被金将王伯龙所镇压。③

镇守西京河南府的李兴军,屡次挫败金将李成的反扑。李成无可奈何,请求完颜兀术(宗弼)增援了大批军马。绍兴十年九月,李兴因众寡不敌,放弃河南府城,转移到永宁县白马山寨。李成在冬季围攻山寨,李兴挥兵夜焚敌营,一直追杀过洛水以北十八宋里,直至福昌县三乡镇(今河南三乡),④连战克捷,李成逃窜,奔回河南府。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六月,李兴组织几万军民南撤,在大章谷打退金朝几千骑兵的邀击,历尽艰辛,直抵鄂州。宋廷命李兴担任左军同统制,成为牛皋的副手。⑤

梁兴、赵云等人闻知大军班师后,不肯渡河南撤,仍在大河 以北与金军作战。他们转战各地,在大名府、开德府一带,截取了金朝山东路的金、帛纲,河北路的马纲。⑥梁兴、赵云等人出生入死,迭挫强敌,饱经磨难,在绍兴十一年或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初,杀回鄂州。⑦

河北抗金义军控制下的冀州和北京大名府,也相继被金军攻破。⑧

王忠植所率抗金义军,奉川、陕宣抚司之命,转移至陕西,解 救被围的庆阳府(治安化,今甘肃庆阳县)。他率部途经延安府 (治肤施,今陕西延安市)时,不幸被叛将赵惟清所俘。金军将王忠植押到庆阳城下劝降,他大声疾呼:

“我河东步佛山忠义人也,为金人所执,使来招降。愿将士勿负朝廷,坚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 

金朝元帅右监军完颜撤离喝(杲)大怒,王忠植披襟高喊:

“当速杀我!”

遂慷慨就义。⑨

北方很多爱国军民临危不惧,以“勿负朝廷”互相勉励。然而宋高宗和秦桧控制下的宋廷,却置故土遗民于不顾。北方广大的抗金义军,因缺乏正规军的支援,与金朝军力对比悬殊,终于陷于失败。


①《金史》卷79《徐文传》。 

②《金佗稡编》卷9《遗事》,《会编》卷204,《要录》卷138绍兴十年十月丙戌,《紫微集》卷12李宝转左武大夫和除遥郡刺史制。 

③《金史》卷81《王伯龙传》。 

④ 据《金史》卷25《地理志》,三乡镇属福昌县。

⑤《会编》卷204,卷206,《要录》卷137绍兴十年八月壬午,九月戊申,卷138 绍兴十年十二月,卷140绍兴十一年六月甲申,《宋史》卷29《高宗纪》,《金史》卷79《李成传》。

⑥《金佗续编》卷11《令契勘梁兴见今措置事宜开具申闻省札》。 

⑦ 据郑刚中《北山文集》卷1《勘襄阳府疏》,在绍兴十一年底或绍兴十二年初, 梁兴已与选锋军统制李道共守襄阳府。《要录》卷82绍兴四年十一月丙寅注, 卷97绍兴六年正月癸酉注,《宋会要》仪制10之20,lo之33载有梁兴和赵 云在绍兴十二年六月的自叙状。

⑧《金史》卷87《仆散忠义传》。

⑨《宋史》卷448《王忠植传》,《紫微集》卷18追赠王忠植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