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精忠特稿

《隐入尘烟》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0-08 14:38:14  作者:孙家山  来源:岳飞网
传统观念的贫血,就是缺铁,所以只有有铁的血才是健康的血,才能成为患者的救命血。

2345截图20221008143904.png

  一,金银之贵重,穷苦阶级之命如何承受?所以有金、有银不可能长寿,而即便让较为廉价的有铜享受寻常百姓的人生和正常人的寿命,也要最为廉价的有铁命运付出沉重的代价帮衬,才可维持。

  二,传统观念的贫血,就是缺铁,所以只有有铁的血才是健康的血,才能成为患者的救命血。至于被比做国宝血型的那种稀罕,其实是在告诉人们,所谓的富贵阶层的生命很脆弱。而维持整个社会生命最宝贵的只有贫贱阶层的血液才有顽强的生命力。

   三,为何观众最担心可能出现的不幸,比如主人翁因被抽血而患病致死,或是房屋倒塌事故致残等事件没有发生,而是主人翁自己选择安静地离去?对于这个世界,他没有一丝牵挂,也无一分赊欠,干干净净地离去了。

  因为,穷苦人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几千年的历史都说明,中国农民不可能被剥削阶级剥削而至于全部消灭,更不会因遭受天灾而整体灭亡,尽管每次超量抽血的场景令人极为揪心,尽管狂风暴雨的肆虐墙坯子极为无情,尽管原始的垒墙方式极不安全,然而都是有惊无险,他依然坚强地活着,而他的离去,是他自主地选择平静离去,这是善意地离去,这不仅是有铁的善意,也是作者和导演的善意,或是他们当下的隐忍心理而做出这样安排。而他们的隐忍,却往往会给观众的情绪制造出一种逆反,这种逆反极易造成爆发的冲动。

  四,因为这里的善意和隐忍,不是没有反抗,只是反抗的手段有点特殊,可以联想印度圣雄甘地反对剥削殖民者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当然,有铁的这种不合作比起甘地的不合作更决绝,更加不可调和。

  五,无论什么时候,有铁都要同吸血者保持距离,“一码归一码”是宣言,而为同等身份的人追要粮食欠款是立场,虽然在劳累之时也不忍践踏蝌蚪生命,虽然自己无家可归却依然担忧燕子的安乐窝,可对于吸血者生命的唯一希望和期待,他却选择了冷漠,这种冷漠的鄙视胜过任何方式的反击,这是阶级立场的不容调和。

  六,这两个阶级本是一体,之所以有了区别,就是因为一种制度催生的。这是社会生态,好比水面,只要有风,就有浪,有浪就有碾压和翻转。

  七、这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第一滴血液是什么?制造血液的器官是什么?千万不要用“货币”和“工厂”两个词回答,因为只有“粮食”和“农民”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对于生命来说,其它任何东西都无关紧要。

  因为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社会,特别是农耕文明为根基的中华历史进程,这个特征尤为显著。而如今,这个人类历史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原动力,如今面临的选择是什么?难道也要平静地离去,自生“自”灭地离去。

  八、农民离不开土地,所以有铁对土地有最朴实的赞美,就两个字“干净”。是的,泥土本身不仅干净,而且芳香,之所以有时候肮脏和恶臭,是因为那里寄生了不该寄生的东西,而要完成自身净化,需要时间,恰恰这个环境存在的时日不多了,因为这里除了老人还是老人,年轻人都进城了。

  九、把视为自己孩子的母鸡总习惯于到老窝产卵,有铁将其捉了回了新家,垒了新窝,渐渐习惯了的时候,随着有铁的离去,房子被拆了,鸡窝还在吗?

  十、善良、勤劳,血中有铁不仅不会贫血,而且必然具有愿断不弯的铮铮血性,这是中国农民特别柔软和善皮肉所生成的骨子里的特征,这是五千年农耕文明赖以存续的根基。如今有铁走了,是不是说有血性的中国农民也将不复存在生存的环境了呢?是不是说农耕文明的挽歌更是无需再唱了?因为,有铁的葬礼肯定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而不久后,最后一次来找有铁吸血的那一家的葬礼会许肯定很隆重!这都由观众们自由想象了。

2022/09/12

文:孙家山

编辑:岳飞网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