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岳飞文化 > 精忠岳门

岳飞族谱

发布时间:2017-12-18 09:59:43  作者:  来源:
而7世岳琳长子启之则自武林(今杭州)避乱迁山东金乡后12世彦圣再避元末乱,由金乡走萧县,于是后裔遍及苏、皖,继而幅射到大江南北甚至全

而7世岳琳长子启之则自武林(今杭州)避乱迁山东金乡后12世彦圣再避元末乱,由金乡走萧县,于是后裔遍及苏、皖,继而幅射到大江南北甚至全国。

《嘉兴岳氏宗谱》首修于南宋宝庆3年(1227),淳祐7年(1247)续修,景定2年(1261)与江州、宜兴合谱,称阳羡谱系,此后于明洪武、万历,清康熙、嘉庆、道光,计7次续修,是一部首修最早,续修较及时的谱。

⑥黄梅原点:

1142年春节,飞祖暨长子岳云,爱将张宪遇难的凶报,传至当时的江州(今九江)岳府后,家人遂携四子七岁的岳震、五子四岁的岳霆过长江,潜匿于黄梅大河之滨,后迁居杨梅岭山区聂家湾,改鄂姓。20年后平反,子孙部分复了岳姓,有万三者,由黄梅迁广济,直到明代万历初年,即四百余年后,才经过“关白全楚、西吴董两院”后复祖姓。且由于元、明兵灾,旧谱遗毁,直到万历8年(1580)才有黄梅首修岳氏宗谱,此时距岳珂写《鄂国岳氏谱序》的端平元年(1234)已346年,因此,对该原点在此前发生的迁徙已无从查稽,但可以界定的是:无论是近迁周边武穴、麻城,还是远迁湘、黔、川或华北、华东的岳震、岳霆裔孙,其原点都出自黄梅。

二、南宋中后期的发展

南渡世系尊岳飞为始迁祖,第二代有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兄弟5人,第三代有岳甫等18人,第四代有岳觐等33人。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口繁衍基数。

自1161年高宗诏令恢复岳飞家属居住自由起,此后整整100年时间里,南宋朝廷多次给与了岳飞及其子孙以封赠,这些为岳氏家族的复苏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条件。

孝宗期间,1162年10月18日,颁布文告追复岳飞暨其妻室、子、媳的原官、原封;同年11月14日,又官岳飞孙六人:岳云男岳甫、岳申暨岳雷男经、纬、纲、纪补承信郞,岳云及岳雷女三人,俟出嫁日,夫婿各予补武进校尉;1163年4月23日,授岳甫承务郞,岳霖次子琛并飞祖女安娘、夫婿高祚特予补承信郞,岳霖补修职郞、霆补忠立羽郞;同年,给还九江田宅。这一系列封赐,就形成了以李夫人为主体的江西九江大本营;岳震、岳霆原避难匿居地湖北省黄梅县;岳霖定居江苏宜兴;岳甫、岳纬、岳纲定居地浙江杭州;岳珂定居地浙江嘉兴;岳琛定居地江苏丹阳等六个原点繁衍发展并向外幅射的格局。

一百年后,1261年,宋理宗追封岳飞三代及部下六将,其中第一代为岳云等夫妇10人,第二代岳甫昆弟妹8人,第三代岳觐等昆弟12人。在总计30人中,有实职者23人,这些实职指追封时他们曾任或现任的官职,涉及10个省15个州县。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中间有人在任所定居下来的话,则会在孝宗时期九江等六上原点基础上形成更多的生长点并向外播迁格局。

一个家族能否健康地发展,和所在地的地理氛围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地理条件好,则人口繁殖快,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相反,地理条件不好,则人口、经济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甚至萎缩、消亡。然而,即使条件好,独木可以参天,但不成林,原点多则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机率,从而能促使家族整体发展壮大。

庞大的发展基数,又有多个原点竞秀,加上南宋中、后期100年时间内给予的宽松条件,所以岳飞裔孙不仅在那段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而且奠定了现今发展到100万人以上,地域遍及全国并延伸向海外的大好局面的基石。

三、大播迁

社会发展的轨迹告诉人们:社会是在波浪式的规律下向前发展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王朝都有兴亡盛衰的历史,家族也不例外,并受大社会背景制约。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大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采取的最有效的对策便是迁徙—困境中求生存,顺境中谋发展。虽然,其中有些人在迁徙中失败了、消亡了,然而他们中间的多数则幸存下来和发展了。

第一次大播迁:

如前节所述,自1162年起整整一百年时间里,岳飞裔孙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了有效地发展,然而南宋晚期,奸相贾似道乱国,“凡忠直的官宦之家,无不饱受其迫害”。此时,蒙元于1134年灭金,原长江以北的广大金占区被蒙元占领,而新政权建立有个过程,于是在这个地带形成了一个黄灯区,被迫害的人们多纷纷外逃,其中也包括逃往这个黄灯区。

1279年,蒙元灭南宋而入主中原,一条西起甘肃临洮,中经唐州、襄阳间,东北止楚州(今淮安)长达1500公里,历时一个半世纪的原来宋与金,后来变成宋与蒙古的疆界线在地图上消失了。人们迁徙的空间更为广阔。

元帝诏命:迁徙故宗室及大臣之后仕者于内地。政策:“远徙民毋赦还,父子不同处”。

出于安定江南的考虑,蒙元将江南的官宦富户迁往其经营已久的“内地”—山西,这是继朝代更换的兵乱之后的一次有组织的迁徙。岳姓经过—百年的发展,有在官场者,也有富户,加上由于飞祖曾抗金的原因,“蒙元与岳姓为难”,双重的原因,使岳姓人倍遭厄运:少数人死难,更多的则是逃亡迁徙。

上文在宜兴唐门原点中叙述了其第8、9、10世的迁徙,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又如:岳雷孙岳衷,先自临安(杭州)迁黄梅,再迁淮安府清河县,后迁金沙,至元16年,元灭宋,江浙乱,公死义。其弟岳文迁金坛,三弟岳穆迁金沙,四弟曾屋舍被焚,迁汰塘。再如:岳訔迁山西洪洞、岳之正改乐姓留四川南江、嘉兴岳茂之改乐姓等。

然而祸兮福所依,也正是这种灾难中的迁徙,成就了岳飞裔孙枝繁叶茂,600多年来南江一支发展到近20万人,山东安丘改王姓一支发展到2万多人,山西洪洞作为一个次级分杈点,其裔孙广布山东、河南、河北诸省。

第二次大播迁:

第二次大播迁的大背景是明朝初年长达几十年迁徙政策,从洪武二年(1369)到永乐15年(1417),长达50年的时间内曾多次组织和调配无田地的农民包括一部分降民和罪囚,从狭乡往宽乡屯种。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但更多的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方法。移民条律是: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还规定有同姓同家不能迁到一地的律令等。最具典型、规模最大的移民发生在山西省洪洞县,明朝初年先后12次自山西平阳、泽州、潞州、汾州等向全国各地移民,其中直接迁向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的就有10次。

山西省洪洞县“迁民姓氏四号供橱中有岳姓,与相白荀岳侯汪陆宗并列。岳姓迁民始祖为当时平阳府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附近,分迁异地,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后裔有转迁到广东、浙江、福建、台湾等地”。本次迁徙统计计有:山东寿光、莘县、垦利、昌乐、荣城、利津、潍东、潍坊、嘉祥、山西平定,河南寺里碑、巩仪、清丰、林县、获嘉,河北望都等。在南方则有洪武3年(1370)徙苏、松、嘉、湖、杭农民四万余户往临濠(今安徽凤阳)屯种。此外,还经常徙江西农民于云南和湖广。现今湖南邵阳、衡东、常德、石门及云南、贵州的若干分支,都是这次播迁的结果。

在当时,类似山西洪洞的移民聚散地或机构,北方还有山东枣林庄、河北小兴州,南方则有苏州阊门、江西瓦屑坝、湖北麻城孝感乡、福建宁化石壁村、广东南雄珠玑巷等。人们追根寻源时,往往在谱牒中见到上述地名。

第三次大播迁

第二次大播迁的世次是第10世至16世,自第17世至27世止,在分迁图上是一个低潮,发生的分迁群落减少,此时历史已进入公元第20世纪。但自新中国建立前后,由于大军南下、工作分配、参军、从商、打工等多种原因,发生了第三次大播迁,并以点多、面广和以迁入城镇为特点。但他们还只是一颗种子,在60年里只繁衍到一至二代,眼下还没有形成群落。

上面说到的三次大播迁是粗线条的,是从中国历史上影响人口流动的三次大事进行分析,但引发的具体原因则千差万别:国乱或兵灾引起的迁徙,改朝换代引起的迁徙,国家政策引起的迁徙,水旱等自然灾害引起的迁徙,官迁或任职引起的迁徙…。我们的先祖们从不同的原点出发,或心怀朝阳,或心急如焚,以不同的心态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来到了你现在所处的那块宝地。

四、岳氏总人口暨岳飞裔孙总人口与地理分布

自1991岳力撰《岳飞家史考》问世,就开始了岳飞后裔的人口统计,历16年的积累,加上此次统谱的原始材料收集,共汇集了140个分支人口群落,除去8支无人口材料外,在129个分支总人口为748831人,其分布情况是:按分支岳云支25277人,岳雷支61954人;岳霖支227008人;岳震支238467人;岳霆支96927人。支系不确定者22230人;是否是岳飞后裔不确定者69768人。

按地域:四川230200人;山东129274人;河南92704人;山西74750人;安徽66360人;江苏34000人;湖南39467人;云南17000人;甘肃6800人;河北5950人;湖北8500人;天津4740人;广西4410人;朝鲜、韩国3000人;江西1500人;贵州1000人;内蒙3000人;广东1500人;福建6000人; 台湾700人…;

当然,由于基础材料不足的原因,这组数字虽然珍贵,但不完善,除已知如杭州、嘉兴、等地缺人口资料外,诸如笔者所知河北遵化,望都、青龙,湖北秭归,湖南慈利……都有岳氏群落,然人口资料缺如。

且据本次迁入地统计,除全国各地都有迁入外,还有分迁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地者。

据2008年底公安部下属组织提供数字,全国岳姓总人口为181.6万人。

历代名人传略、现代精英简介

传记又称谱传,主要是记载家族中那些有丰功伟绩、贤能达贵、特殊事业或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等,以达到光宗耀祖、发扬光大之目的。因此,传记是家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英雄模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名记。

为了沤歌岳氏家族英雄模范,继承岳氏家族的光荣传统,弘扬他们的精忠报国精神,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团结奋斗,在本谱内容中,特将岳武穆王及其后裔中的部分历史名人、现代精英,以传记和简介形式立卷记载。

历史名人传略、名录

岳休 世居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休仕周,官至节度使。

岳铉  公讳铉,乃孟林公长子,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人也。箒眉大目,身高六尺余,力举三百斤,未冠失怙(丧父),养母乏给,常持钢叉徐步于太行山中采猎为生,环山居民皆感之。时有数家凑粥供饭,总未能充一饱。或曰:“似公之力,何不投军?”公曰:“父故弟幼,安可一刻离母乎!”娶荆氏,生一子涣。

岳涣  字黉桂,铉公子也。少颖悟,好博览,品格异常,谙(精通)于条例,常游于汴京(今开封市),开封府包公(拯,999-1062)见其貌端辞敏,后访知其才干过人,谨厚廉朴,招为幕椽。后包公总平章事,荐为沧州令,后适相州,居孝弟里,置田课桑以终焉。娶姜氏,生一子成。

岳成  魏国公讳成,相州汤阴永和乡孝弟里人。一生守分,庄农为业。娶杨氏。生于皇祐已丑(1049)三月二十日,卒于建中靖国辛巳(1101)正月初二日,葬于孝弟里西村。生一子,立。

《金佗宗谱》:曾大父太师魏国公。讳成,字舜福。配杨氏。赠庆国夫人。子一,立。

岳立  大父太师、唐国公、讳立,字乾禄。配许氏,赠越国夫人。子二,长和次睦。

岳和  隋国公讳和,唐国公立之子也。亲身务农,遇河北饥荒,尝以粟米数升与莱煮粥,合家人只取半饱,余粥济饥者。耕田有侵其地者不与之辩,有负债者再不索取,此乡里之人,皆敬重之。娶姚氏。生于元祐丙寅(1086)年三月初三日,卒于建炎元年丁未(1121),葬于孝弟里西村祖茔之次。生二子飞。嘉定四年(1217)追赠太师隋国公,妣姚氏。

《金佗宗谱》:父太师隋国公、讳和,字坤铸,以王贵,赠显庆侯,追赠太师隋国公。宣和四年壬寅岁(1121)卒。姚氏,封魏国夫人,赠周国夫人、绍兴六年(1136)薨。

姚太夫人  太师隋国公和夫人,河南相州汤阴人,姚大翁之女,生年失考。生飞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抱(拥)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教子苦读,请名师周侗教飞兵法和箭术;又请名枪手陈广教授枪法。和公谢世后,耳提面命,兼慈母严父于一身。金人南侵陷京师,责子秉父遗命“得为时用”,投效宋廷。飞再度从军,辄不忍。老母深明大义,励子“从戎报国”,在飞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大字。未几,故里沦陷,忠贞不屈,身患痼疾,携两幼孙漂泊沦陷区,托人转嘱“为我语五郎,免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晚年,随飞军中奉养,封魏国夫人。绍兴六年(1136)三月二十六日病逝鄂州(今湖北武昌)。宋高宗赵构赐葬于江州德化县白鹤乡株岭之东北端(今九江县狮子镇天坡村陈家垅),追封周国夫人。姚氏与孔母颜氏,孟母仉氏齐名,并称中国三大贤母,为华夏子孙敬仰、传颂。

李夫人  武穆王夫人李氏,籍贯及生年失考。聪颖贤慧,敬上慈下,俭勤而自修,持家有序,深得婆母欢心。王奉禄不菲,居家惟御布(麻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已,不求华巧。日夕辅佐王军事,王出征,必遍访请将士家眷,嘘寒问暖,以金(帛)周济,故能得将士欢;凡战殁者,佐王抚育孤寡。王出军,闻一部将欲谋叛,廉得之,不以言,一日会请将于门,立命捕斩叛者,一军肃然。李氏贤德仁慈,柔洁以为质和非凡胆识,为王营造难得家庭环境,构筑良好军政环境。绍兴十一年岁末,王和子云公蒙冤被害,忠贞不屈,顶天立地,冒灭门之灾,遇事不惊,沉着应对。在全家九口被押解流放岭南(今广东惠州)时,云公夫人巩氏以死相抗,李氏厉声道,以吾夫之贤,可使无后乎?巩氏哽咽而止。流放押解和二十年拘管中,饱尝人间苦楚,居患难不改幽闲之操,泰然处置,若无李氏悉心呵护,安能有子孙之隆昌!王冤狱昭雪后,得以生还,安享晚年。淳熙二年(1175)十一月二十六日卒于湓城(今九江县)。宋孝宗赵昚赐葬于九江县狮子镇三桥村太阳山。先封正德夫人,晋秦国夫人,加封楚国夫人。

岳云 飞长子,刘氏生,字应祥,号会卿。宋徽宗重和二年(1119)六月,生于河南汤阴,十二岁从张宪军,慷慨忠勇,颇有父风。父各次征战未尝不与。每战握两铁锤,重八十斤。复隋州,破邓州,先诸军登城,为军中勇将。襄汉平,功居首,然飞不言。颖昌大战,体被百余创,裳为赤,屡建奇功。后被秦桧诬以谋反而下狱,与父飞及张宪同时被害,年仅二十三。曾官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孝宗立,复原官,以礼付葬父墓侧。赠安远军承宣使。景定二年(1261年)年追封继忠侯。云与妻巩氏生二男一女,岳甫、岳大娘、岳申。

岳雷 飞次子,字发祥,号夏卿,又号生甫,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十七日,刘氏生雷于山西平定县军中。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莫须有”冤案起,万俟,严刑逼供,“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雷视之。雷入狱侍奉,飞始复进食”。飞被害后,十六岁岳雷随母李夫人流放岭南。1161年,雷夫妇二人先后含恨病世于广东惠州;后移葬江苏省丹阳城东四十里鹤迹寺西南500步,现称岳墓村。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三省同奉圣旨《岳雷忠训郎合门氏侯告》敕“故前中训郎、合门氏侯岳雷,前世流人多矣,亦有父子兄弟死则追褒,生则宠秩,如今日者乎?国家雨露之恩,与天通矣!灵如未氓,知享斯荣。可特追复忠训郎、合门氏侯”。又赠武略郎,翰林院大学士。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绍忠侯。雷与妻温氏生有四男二女。

岳霖 飞三子,字及时,号商卿,宋建炎四年(1130年)年十一月十五日,李夫人生于江苏宜兴唐门军中。遇害时,年仅十二岁,由飞好友贡文献隐留家中,并挂官隐居丹阳紫阳渡(今丹阳培棠)历任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少颖悟,能文,慨然存昭雪父兄冤框之念。岳霖淳熙三年任广西钦州知县,淳熙十二年任潼州运判官,淳熙十六年任太常卿、左司郎中和提举封椿库官职,官至朝大夫,敷文阁侍制、兵部侍郎、广东径略安抚使、赠太中大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为缵忠侯。妻陈氏,封助德夫人。淳熙三年(1178年)任广西钦州知县时,孝宗皇帝赐对便殿曰:“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浚、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稽首涕泣说:“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并逐上疏,请求归还高宗当年所赐父御札,手诏。孝宗皇帝准奏归还。从此,霖开始对多年收集资料及父遗文进行增删考订,书将成,因病未送廷审。在病重弥留之际,执三子珂手曰:“先公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渐湮灭。余初罹大祸漂泊囚缧,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到,访于遗卒,掇检而未及上,余之罪也。子能承吾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绍熙三年(1192年)十月,霖病世在广西,在任时享年63岁。葬于宋元符三年,江苏宜兴县城东西十里周铁镇唐山村,岳飞冠冢墓北侧。景定二子一女,长子岳琮,授承信郎、致仕封尚书;次子岳琛,授承信郎,任海宁县尉;三子岳珂,进士出身,历官嘉兴军府,总领淅西财赋;通城开国伯等、晋封邺侯,官至正三品,是南宋江著名的文学字和史学家。岳霖一女叫岳璎,嫁与陈址(陈址为孝宗时宰相陈俊卿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