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精忠专栏

纪念岳飞诞辰917周年特稿:萧条异代不同时 惺惺相惜若知己——徐广缙题跋《七律》(二首)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4:43  作者:明智  来源:岳飞网
前一首诗首联“庙堂更谥为酬庸,编志金陀拜命恭”:岳飞精忠报国,厥功至伟,为褒奖他的功绩和贡献,南宋理宗朝对他进行了改谥

纪念岳飞诞辰917周年特稿

萧条异代不同时 惺惺相惜若知己——徐广缙题跋《七律》(二首)解读

作者:明智

6dcb9692-1c0e-4d0b-bd79-3e2cf20633d8.jpg

一                              

庙堂更谥为酬庸,编志金陀拜命恭。

猾虏通辞偏撼岳,元戎赍恨竟同宗。

魏公风采纷标榜,蕲国勋名寿鼎钟。

独惜长驱违素志,未能痛饮抵黄龙。

风波涙洒葑湖滨,闻鼓追思将帅臣。

寝阁何曾坚圣断,梁园早已罢时巡。

金牌迫促由权相,墨勅褒扬待后人。

忠武易名原不忝,鸾泥璀灿纸犹新。

同治二年获观改封岳忠武王墨勅,敬题七律二章。真源徐广缙识。

徐广缙(1797—1869),太和县大新区徐寨人。徐广缙出身于诗礼簪缨之族,祖父徐锡智是乾隆拔贡、举人,曾任知县。父亲徐翰胸藏锦绣,是嘉庆进士,曾任职国史馆分校、顺天乡试考官、四川乡试副考官等职。徐翰有二子,长子徐广绂亦进士及第。次子徐广缙颇具乃父风范,早年遍览经史子集,品才出众,清嘉庆丁巳年(1890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山东、陕西道御史,广西乡试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总粮道,福建按察使,顺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两湖总督等,故徐家在当地有“一门父子三翰林”的美誉。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徐广缙出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当时的广州,处于抵抗英国侵略的前哨。《南京条约》规定大清政府开放广州等五城通商口岸,允许英商入广州城贸易。广东人民抗英斗争激烈,曾有三元里抗英之壮举,故只准许英人在城外十三家洋行进行贸易。英方为入城贸易,双方之间发生多次冲突。此前的总督耆英在道光皇帝“外衅不可启,民意不可拂”的圣谕下,与英方签订了“缓期二年”的入城之约。徐广缙接任后,英公使文翰提出践约入城。徐广缙坚持“决不能拂百姓以顺远”的爱国立场,严词予以拒绝。此后,他亲自登上英船,当面交涉。谈判失败,他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筹置款项,加强军备,以应付英方挑衅。英方多次以武力相威胁,他寸步不让,坚决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此进行顽强的斗争,堪称爱国民族英雄,赢得了朝野赞赏。道光皇帝赏给他双眼花翎和世袭一等子爵,并在其奏折上批示:“运筹之功,不亚于斩将搴旗。将士用命,绅民一心,更有过人之智。初不料卿有此妙用,可嘉之处,笔实难宣。”

徐广缙不仅有出色的外交才能,还很关心民生疾苦。比如,在任山西榆林知府期间,因当地天灾导致农民庄稼歉收。他设法赈济百姓。经过协调,允许百姓从官仓借粮食用于食用和耕种。这本是好意,竟然没人敢领取官粮。经调查发现,百姓以前接受官方救助后,归还的时候增加的利息让他们无法承受。还有,穷人根本领不到粮食,因为官吏怕他们偿还不起。另外,即使领到粮食的,也低于实数。故明是爱民,实为害民,也难怪老百姓躲得远远的。经过深入调研,他决定亲自发放,严格监督,从而扭转了当地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改善了官民关系。为了救助百姓,他把属于自己的养廉钱银也拿出来,用于捐献、资助。当他去异地任职时,看到当地野无饿殍,心中感到很欣慰。

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因镇压有功,咸丰帝赏太子太保衔。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徐广缙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两湖总督,奉命赴湖南阻止太平军北上。他于十二月五日抵达岳州,而太平军于四日攻占武昌,被撤职交刑部治罪。抄家时却没搜查出什么贵重物品。咸丰七年(1857年),在胜保麾下办理豫皖军务。十月因病返回故里,在家养病赋闲,住茅草矮屋,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直至同治八年(1969年)去世。著有《徐仲升奏议选》、《思补斋诗集》、《思补斋自订年谱》等。《清史稿》有传。

他擅长书法,书法作品在当时就产生较大影响,也传下很多墨迹。太和县博物馆藏有他的一些书法珍品。所书《为岳飞平冤诏书题赞七律二首》,现存阜阳市博物馆。

(二)、

由诗后题记可知,这两首诗作于同治二年(1863年)。作者时年67岁,正处晚年,看到岳忠武墨勅,想到自己一生宦海沉浮、穷达兼济,以及江河日下的国运,油然产生英雄相惜之感。

前一首诗首联“庙堂更谥为酬庸,编志金陀拜命恭”:岳飞精忠报国,厥功至伟,为褒奖他的功绩和贡献,南宋理宗朝对他进行了改谥,“‘穆不如武,当以诸葛亮、郭子仪二谥之美者,以旌异之。’于是复改忠武。”(《鄂国金陀粹编续编》)岳霖(1130—1192)为岳飞三子,南宋绍兴十一年除夕(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害于临安风波亭,其时岳霖年仅十二岁。淳熙五年(1178年)五月五日,宋孝宗在便殿召见岳霖,他上疏请求归还宋高宗当年所赐岳飞的御札、手诏、南宋朝廷发给岳飞的省札以及岳飞的部分奏章,宋孝宗随即诏令准左藏南库退还给他,还将仍存世的那些与岳飞相关的原始文件一并归还岳家。此后,岳霖就承担了与其父岳飞相关的文献史料整理工作。秦桧在当政期间,指使党羽销毁大量原始档案,企图销毁罪证。岳霖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集资料,弥补残存史料。工作尚未完成,他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月逝世,临终时将顾杞整理出的那份岳飞传记草稿(笔者注:此即《鄂王行实编年》底稿)以及所收集到的岳飞其它资料,一起交给三子岳珂,并嘱咐道: “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岳珂(1183~1243) 承继父业,在定居地嘉兴金陀坊,“自年十二、三,甫终丧制,即理旧编”,直到后来“束发游京师,出入故相京镗门,始得大访遗轶之文,博观建炎、绍兴以来记述之事。下及野老所传、故吏所录,一语涉其事,则笔之于册”,最终完成父亲遗愿,著成彪炳史册的皇皇五十八卷巨著《鄂国金佗稡编续编》。

颔联:“猾虏通辞偏撼岳,元戎赍恨竟同宗”:北方金国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于绍兴十年(1140年)撕毁和约,大举南侵,他口出狂言,要一举打败岳家军,扫平江淮,倾覆南宋政权。然而金兵在与岳家军交手中,一次次仓皇败北,一提到精忠大帅岳飞和岳家军,就闻风丧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口语在军中迅速传播。金兀术连吃败仗,派间谍告诉南宋小朝廷:“必杀飞,始可和”。南宋投降势力秦桧、高宗令岳飞班师回朝,捏造“莫须有”罪状,诬陷其谋反,将其逮捕下狱杀害。岳飞北伐大业未竟,怀恨而死,实为千古奇冤。

颈联:“魏公风采纷标榜,蕲国勋名寿鼎钟”:“魏公”是指韩琦。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岳飞同乡,北宋著名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宋英宗封为魏国公。韩琦一生风采出众,朝廷倚为重臣。他与范仲淹均参与指挥防御西夏战事,战绩卓著,朝野震动。熙宁八年(1075)六月在相州逝世。神宗所撰墓碑中有“两朝顾命,定册元勋”的赞誉。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蕲国勋名”:韩世忠(1090—1151),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胸怀韬略,英勇善战,为一代名将。因反对议和,抑郁而死。孝宗追封为蕲王。蕲国,即蕲州,在今湖北蕲春县。蕲王是勋名,朝廷追封这一荣誉以示恩宠。韩世忠墓碑在今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西南麓。碑高三丈,赵雄撰文,周必大书写,碑文长达13900字,孝宗题碑额为“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韩世忠与岳飞同样功高盖世,朝廷追封他的勋名,将会像钟鼎一样长存于世。

尾联:“独惜长驱违素志,未能痛饮抵黄龙”:《宋史•岳飞传》中记载,岳家军在前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直捣黄龙府”是岳飞多年志向,然因朝廷投降势力阻扰,北伐不幸夭折。作者用一个“惜”字,既是为岳飞惜,惜其壮志难酬,也是为朝廷惜,小朝廷奸臣当道,君臣沆瀣一气,迫害英雄,江山残破,金瓯有阙,恢复中原要待何时?更为自己“惜”,他身为朝廷命官,看到大清自鸦片战争以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事日益艰危,自己来日无多,无力重整乾坤、兴复社稷。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他年已老迈,却依然宝刀未老,雄心不减。

(三)、

后一首诗首联“风波涙洒葑湖滨,闻鼓追思将帅臣”:临安靠湖临海,地势卑湿,水草蔓延,故西湖为“葑湖”。岳飞遇害的风波亭即濒临此湖。当人们路过风波亭时,想到八百多年前发生的冤案,无不为之洒泪。作者又好像听到前线战鼓隆隆,一派肃杀、悲壮气氛。国难识忠臣,边患思良将。这两句是联想,作者当时身在中原的颍州太和,不可能看到风波亭,更不可能身处疆场。但他以前曾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前去英人舰船进行交涉、谈判,生死置之度外。

颔联:“寝阁何曾坚圣断,梁园早已罢时巡”:“寝阁”是古代帝王日常处理政事的便殿。作者想到,宋高宗在朝堂里犹犹豫豫,举棋不定,受奸相蛊惑,加上私心作祟,北伐意志不坚。绍兴十年六七月间,岳飞在中原前线捷报频传,迎还二圣指日可待。高宗与秦桧合计,命岳飞回朝;绍兴十一年二月,金兀术又渡淮南来,接连占领寿州、庐州,眼看又窜入和州境内,逼近长江,高宗接连下旨,命岳飞从鄂州东援刘锜,勉励岳飞扫清狂虏、永绝后患。作者揣测出高宗抗金思想的游移不定。“梁园”在开封附近,1126年,金人入侵宋朝,宋朝首都开封沦陷,此后纳入异族版图,大宋帝王再无可能到这里按时巡狩了,只剩江山半壁,苟且偷生。徐广缙晚年生活的时代,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部有侵略者的虎视眈眈,国家形势每况愈下,他的忧患就在这里。

颈联:“金牌迫促由权相,墨勅褒扬待后人”:权奸秦桧看到岳家军在中原战场节节胜利,国土大片收复,生怕自己的权位受威胁,遂挑唆高宗一日之内下十二道班师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回朝。《宋史·岳飞传》:“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墨勅”即平冤诏书。墨勅颁发后,岳飞冤情昭雪,朝野人心欢呼雀跃。

尾联:“忠武易名原不忝,鸾泥璀灿纸犹新”:由“武穆”改谥“忠武”,岳飞忠心报国定乾坤,立下赫赫战功,受此改谥当之无愧。“鸾泥璀灿纸犹新”:“鸾”,通“銮”,本意指帝王的车驾,这里代指南宋朝廷。“鸾泥”是指朝廷的印泥。“璀灿”,光彩夺目,璀璨绚丽。平冤诏书上盖着的朝廷印章,光泽鲜明,墨色灿艳,纸质如新。

诗后面的题记中的“真源”是地名。晋属谷阳县,唐改真源,又改仙源。后来又恢复为真源。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相传老子生是邑,故以为名。宋改为卫真。徐广缙故里在今太和县大新镇广缙村。他在题跋上落款“真源”,因为他早年随父寄籍鹿邑,在河南参加乡试,又考中进士。

现对两诗做一小结。第一首前三联咏史,短短六句便写尽了岳飞之冤,其中又有横向比较,把岳飞与同乡先贤韩琦,以及比他略早的韩世忠放在一起写,使读者想到两宋局势的风云变幻。前三联是叙事,是铺垫,末联为抒情。诗中的“惜”字,是“诗眼”,全诗以一字而生辉,以一字而有魂。一个精炼的“惜”字,把作者的所思所想囊括殆尽,作者善于删繁就简,善于炼字、炼意也由此可见一斑。第二首诗以想象为主。作者思绪万千,浮想联翩,笔法灵活,出入于历史与现实。联系自身时,轻轻带过,但举重若轻,诗人忧虑极深。整首诗融咏史怀古、伤今伤时伤己于一体,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

这两首题跋系用行书写成。整幅书法既不像楷书那样板滞,也避免了草书的狂放,字体敦实厚重,结体圆润豪放、匀称丰腴,挥洒自如,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浑然一体,平和而不狂狷,清雅耐品,放置于林林总总的古今书家之中,亦如鹤立鸡群,超凡独步。

结语:岳飞与徐广缙,前者生活在南北宋交替、民族危亡的乱离时代,后者身处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多事之秋,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到来的前夜;前者发誓要“斩除顽恶还车驾”,后者是朝廷二品大员、封疆大吏;前者惨遭杀戮、生前死后蒙冤,后者因“剿匪”不力而致英雄失路。两人的共同点很多:大胸襟、大气象、处乱世、忠孝为国、廉洁无私、关心民瘼、爱国忧时、儒雅多才、壮志未酬……以平冤诏书为媒介,两位千古知音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正所谓:萧条异代不同时,惺惺相惜若知己。


作者:明智,安徽阜阳人,安师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中华传统文化。

编辑:岳飞网 作者  

本期特稿为岳飞思想研究会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17周年征文内容。征稿全国进行中,欢迎您投稿!邮箱:43849027@ .qq.com